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非常重要。在日常蜂群管理时,控制巢虫对中蜂群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  相似文献   

2.
袁春颖 《蜜蜂杂志》2007,27(5):30-31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巢虫~([1,2])是蜡螟的幼虫,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分大蜡螟和小蜡螟。两者都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死亡。受巢虫危害的蜂群,群势较弱,繁不起蜂,生产力下降或消失,给蜂农造成极大的损失。巢虫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3])。卵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时白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1,62(9)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造成蜂群逃亡或大量封盖子死亡。在日常蜂群饲养管理中,养蜂者应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的途径,从而有效控制巢虫的危害。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中蜂饲养管理中,控制巢虫对中蜂群造成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隙、勤扫箱底无蜡屑、饲养强群无脾露3个方面着手。1糊牢蜂箱无缝隙巢虫一般在夏秋两季较多。蜡螟多在夜间从蜂  相似文献   

6.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养蜂者应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的路径等,做到防治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巢虫对蜂群造成的危害。1症状当你提手电查看蜂群,有蛾虫老往你手电光飞  相似文献   

7.
陈德霞 《蜜蜂杂志》2020,40(2):26-27
1巢虫巢虫是严重危害养蜂业的害虫之一,尤其对中蜂影响大,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2种。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北方地区小蜡螟发病较多,小蜡螟雌螟长9~11 mm,寿命可达25~30 d。白天隐藏于蜂箱、巢脾缝隙或箱外隐蔽处,夜间在巢内活动,常在箱底蜡屑中产卵。1只雌螟每分钟可产卵60~80粒,一生总产卵量200~1600粒。卵于1周后孵化成幼虫(巢虫),1~3 d爬上巢脾后,食量猛增,蛀食巢脾、蜜粉,钻隧道毁坏巢脾,咬伤、咬死幼虫,致使蛹不能封盖,造成所谓的"白头蛹"。  相似文献   

8.
治螨不当谈     
郑大红 《蜜蜂杂志》2005,25(11):27-27
“白头蛹”是蜂蛹死后被工蜂咬破封盖,露出苍白色的头部,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白头蛹”。养蜂人对“白头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蜂友认为有白头蛹存在,就一定有巢虫危害,于是便专心致力于治疗巢虫,但“白头蛹”仍不断出现,有的甚至因此全场覆没。之后断言,不是巢虫抗药性增强,就是药物是假货。对此,笔者不完全苟同,曾多次在培训课堂上发表了我的看法,其主要观点有3个,分述如下。1巢虫危害产生的“白头蛹”巢虫又叫绵虫,常见有大小巢虫。被巢虫危害的蜂群幼虫不能正常封盖,形成“白头蛹”。中蜂抗巢虫能力弱。巢虫以蜡…  相似文献   

9.
正巢虫是中蜂群的寄生虫,无论施用什么药物,都会对蜜蜂幼虫造成伤害。比如,有的蜂友认为在500 m L瓶装矿泉水中滴2~3滴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即1∶1 000)后对白头蛹喷治,能有效杀死巢虫,但是巢虫不一定就躲在白头蛹底下;也有的在正常封盖的蛹里面藏着,这是不能喷杀完的,而且白头蛹附近的幼虫一样会被喷药杀死的。所以,我不赞成用药喷杀巢虫。少量的,采取手工捕捉效果好。用镊子夹出白头蛹,往往可看到巢房  相似文献   

10.
巢虫是蜜蜂的一种敌害。众所周知,中蜂易患巢虫病,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死亡,巢虫是中蜂的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1.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4,34(10):26-26
<正>以前曾有养蜂人说:"中蜂怕巢虫,意蜂怕螨"。其实,意蜂也怕巢虫。不论是养中蜂还是意蜂,莫把空余蜂脾、赘脾留作巢虫的培养基。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有2种,一种是大蜡螟,它的幼虫长约2 cm;另一种是小蜡螟,它的幼虫长不足1 cm。它们的成虫都是灰白色,昼伏夜出,喜欢在空余的蜂脾、刮下的赘脾和箱内的蜡屑及副盖上产卵,幼虫以食蜡为生。幼虫化蛹时能黏附在蜂房和蜂箱内壁四周的木板上,吐丝做茧,把箱壁的木板  相似文献   

12.
巢虫的防治     
巢虫 ,又称绵虫、蛀蜡虫 ,是蜡螟的幼虫。广西南部 ,气候温暖无冬 ,蜡螟几乎全年都活动 ,对中蜂的危害很大 ,其中以渡夏期的危害最为严重。1 受巢虫危害的结果有 3种状况(1)巢脾严重损毁 ,不能继续使用 ,蜂蜡亦因此而减产。(2 )遭巢虫危害的蜂蛹未羽化便死亡 ,封盖被蜜蜂咬开  相似文献   

13.
养中蜂的朋友都知道要经常清扫箱底,及时清除掉落箱底的蜡渣和巢虫。有些卫生搞得好的蜂场,箱底确实找不见一点蜡渣,也没有发现巢虫的幼虫和蛹,但有时却会发现蜂箱中也会有蜡蛾(巢虫的成虫)出现。当然,这也预示着蜂群还会继续受到巢虫危害,因为成虫会产卵,卵孵化的小幼虫又会上脾为害。但问题是这些蜡蛾究竟从何而来?据我们研究,蜡蛾的飞翔能力不强,远距离迁飞而来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所以这些蜡蛾的来源应该是自己的蜂场。  相似文献   

14.
驼背蝇是蜜蜂的一种寄生虫 ,它对蜂群特别是中蜂危害很大 ,应加强防治。驼背蝇成虫体长 3~ 4mm ,一眼看去 ,很像会飞的小蚂蚁。仔细看或在放大镜下看背部驼起 ,腹长呈黑灰色 ,腿长而发达 ,跑得快。驼背蝇潜入蜂箱内 ,趁机混在蜂脾上 ,在蜜蜂未封盖的幼虫房里产卵 ,经过短短 3h (小时 )后 ,卵孵化成幼虫 ,吸食蜜蜂幼虫的体液 ,再过 6~ 7天 ,驼背蝇的幼虫就离开已被吸食而死的蜜蜂幼虫 ,咬开巢房的房盖 ,脱离蜂房 ,潜入箱底蜡渣脏物中成蛹。再经过 12日 ,由蛹变为成虫 ,循环反复。蜜蜂的大面积封盖幼虫和初期蛹的房盖被咬破 ,巢房内的幼…  相似文献   

15.
杨建树 《蜜蜂杂志》2002,(11):17-17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 ,俗称绵虫。在我地 5~ 10月 ,绝大部分中蜂群均受其危害 ,有的整框封盖子成为白头蛹 ,没有一只能健康出房的幼蜂。新法饲养的中蜂虽很难造成飞逃 ,但群势严重削弱 ,甚至无法维持原群生存 ,只有合并。采用紧缩蜂巢 ,新脾育子 ,淘汰旧脾、劣脾 ,勤搞箱内卫生等  相似文献   

16.
除了采用化学药物薰杀、控制巢虫,我们通过试验筛选出几种能控制巢虫蛀食巢脾的物质。它们是桔子皮、大蒜头和洋葱头。试验表明:将有巢虫危害的巢脾放入盛有捣烂的蒜瓣、桔子皮或洋葱头的巢箱里,蜡螟的幼虫会在一个晚上内全部被薰死并落在箱底,但不能薰死蜡螟的卵和蛹。根据  相似文献   

17.
冯峰 《蜜蜂杂志》1998,(8):20-20
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常见危害蜂群和毁害巢脾的有大蜡螟(Galariamelonela.L.)和小蜡螟(Achroriagrisela.F.)二种。蜡螟的幼虫又称巢虫、绵虫、隧道虫。它危害巢脾,破坏蜂巢、穿蛀隧道,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造成“白头蛹”。...  相似文献   

18.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9,(10):17-18
2中峰的主要敌害(天敌)2.1巢虫巢虫是错蛾的幼虫。蜡蛾,学名:蜡螟,有大蜡蛾(大蜡螟)、小蜡蛾(小蜡螟)2种,生活力强、繁殖很快。蜡螟除早春、晚秋和冬季外,都能在蜂巢内活动。巢虫1年能繁殖3代,第三代成熟的巢虫在巢箱角缝或上框架内吐丝或结茧越冬,到春末夏初温度适宜时就羽化成蜡蛾,在蜂场各处找地方产卵繁殖。巢虫主要危害中蜂巢脾。巢虫钻蛀巢脾时,以吐丝连缀粪粒作成隧道,蛀食蜂粮(蜂巢花粉)、蜂蜜,毁坏巢脾和咬伤咬死幼虫。西方蜂种能驱逐蜂巢内的巢虫,因此受害较轻;中蜂驱逐巢虫的能力差,一旦被侵害,则会引起…  相似文献   

19.
美洲幼虫腐臭病传染力很强,对蜂业生产威胁很大。病菌在蜂群内的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内勤蜂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幼虫。作者在实践中见到相当数量的成年蜂腹腔内存在大量幼虫芽胞杆菌。症状巢脾形成花子脾,未封盖幼虫症状较轻,封盖子脾表面有光泽,房盖出现被工蜂咬破的小孔。封盖幼虫、蛹症状变化较明显,大量幼虫、蛹被拖至巢门口,蛹羽化不全,全身变黑,少数如油浸状。一定数量的成蜂运动缓慢,飞翔力差,尾端变黑,腹部膨大,镜检腹腔内容物发现有大量的杆菌。化验室诊断取羽化不全的病蛹或幼虫,挑取少量腹  相似文献   

20.
刘文信 《中国蜂业》2002,53(4):11-11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繁殖很快 ,卵和幼虫生活力都很强。巢虫在晚春、夏季、初秋都在巢内活动 :穿钻巢脾 ,蛀食蜡质和蜜汁 ,在巢脾上穿蛀隧道 ,吐丝作茧 ,毁坏巢脾和幼虫。意蜂受害较浅 ,中蜂一被侵害 ,常常是整群飞逃 ,或群势日渐衰败。巢虫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之一。防治方法1 蜂场的蜂蜡或巢脾须严密保管 ,不可随处堆放或丢弃。2 经常清扫箱底 ,修补箱缝。3 被害的巢脾可在阳光下透视 ,查出隧道 ,用镊子取出巢虫 ;如虫小不易夹出 ,或不易发现 ,可在阳光下多晒一会儿 ,使巢虫自动爬出再杀死。4 蜂箱内多余的巢脾应抽出妥善保管。蜡蛾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