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s M·、x线性回归和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豆田蒙古灰象甲的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型,其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增减而升降。理论抽样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每样方(1m~2)虫口密度(x)为2左右,允许误差(D)在0.3时,理论抽样数为13.6m~2。  相似文献   

2.
香蕉根颈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Gemar)1已在海南香蕉园发生,对香蕉生产造成危害.为了研究香蕉象甲的分布和发生规律、指导田间取样,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分析和测定了香蕉根颈象甲卵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田间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海南香蕉根颈象甲卵在一定密度下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I>0,m*/m>1,C>1,Cα>0;Tavlor幂模型表明香蕉根茎象甲卵在一定密度下的分布为聚集的,而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升高:Iwao的m*-m回归模型分析表明,m*和m呈显著相关,香蕉根茎象甲个体间相互吸引,最适抽样数n与卵密度m及相对误差D的关系为:n=1/D2(1.3717/m+0.046 3).  相似文献   

3.
伍贵方 《中国马铃薯》2002,16(3):146-147
潜叶蝇是危害秋马铃薯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用lwao(?)=α+β(?),Taylor幂法则S2=α(?)b及各种聚集度指标,分析研究潜叶蝇在秋马铃薯苗上的空间格局,明确其为聚集分布,在田间以个体群存在,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个体群内个体的分布为均匀的;同时分析了其聚集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了Iwao法和Taylor幂法得出理论抽样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4.
花蓟马成虫在5块被调查花生田中的分布都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回归模型为m*=-0.3859+1.4568m,Taylor幂模型为lg(s2)=0.004220+1.6033l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花生花蓟马成虫彼此之间互相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强。花生花蓟马成虫呈聚集分布是由于该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花蓟马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0.6141/m+0.4568)。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Taylor幂指数法、Iwao回归法以及七种聚集度指标等分析了油菜潜叶蝇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油菜潜叶蝇幼虫的田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聚集的原因主要是自身行为的结果;采用Iwao理论抽样数模式,得到了该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式和序贯抽样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对甘蓝夜蛾卵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用扩散系数(C)、扩散指标(I_δ)、Taylor的幂法则(S~2=a(?)~b)及M与(?)的回归关系对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甘蓝夜蛾卵在田间随密度的升高,其聚集度增强;利用M—(?)回归式得出的α、β值,按Iwao提出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得出了甘蓝夜蛾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得出“Z”字型随机取样方法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孟玲 《大豆科学》2007,26(6):926-929
筛豆龟蝽已成为我国华东地区大豆田的重要害虫.为制定科学的害虫种群数量抽样方案,准确监测其发生动态,采用全查法和五点取样法,对南京市郊大豆田(结荚初期)内筛豆龟蝽的卵、若虫与成虫等虫态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频次分布拟合以及若干聚集度指数测定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经频次分布检验,卵、若虫和成虫田间分布型均符合负二项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型;多种聚集度指数检验结果也显示出,筛豆龟蝽个体属聚集分布,与频次分布检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提高调查准确性,于2021年开展了辽宁省8个主栽水稻品种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和Taylor幂法则验证等方法综合确定,辽宁稻曲病病穗和病粒均属于聚集分布型。病穗是相互吸引的个体群,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点;病粒呈现聚集成堆现象,并且聚集强度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聚集原因与气象和环境因素有关。通过对3种不同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平行线调查法适合辽宁稻曲病的调查。用Iwao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随着病情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递减,并制作稻曲病序贯抽样表用于指导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lor幂指数法对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根据1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茶跗线螨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茶园中呈聚集分布。同时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各项聚集度指标得出茶跗线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2.557/m+0.340).本研究结果为茶园茶跗线螨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s M*,x线性回归和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田内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的空间格局里聚集型,其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增减而升降。经方差分析和u测验,表明双对角线五点式、平行跳跃式、棋盘式和“Z”字式等取样方法均适用于花生田内蜗牛的调查,且以棋盘式为最佳.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的样本数可以少至30穴。  相似文献   

11.
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s M~·,(?)线性回归和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豆田龟纹瓢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其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升高。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由于属聚集分布,用Iwao's资料代换法求取每块田龟纹瓢虫的相应y值。根据Iwao's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公式的计算结果,为大豆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大豆生产中更好地防治蓟马类害虫,于2017年长春地区的大豆田中调查蓟马种类及消长动态。结果发现,大豆田有1亚目2科5属6种蓟马,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黄蓟马(Thrips flavus)、豆喙蓟马(Mycterothrips glycines)、齿裂绢蓟马(Hydatothrips dentatus)、烟蓟马(Thrips tabaci)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根据成虫特征编写了本地区大豆田蓟马种类识别检索表。调查发现,黄蓟马是本地区的优势种,发生高峰期为盛花期至始粒期。初步明确了该虫在大豆植株上的垂直分布规律:即主要分布于大豆植株上层叶片的第1叶位到第5叶位,主要在叶背面活动,成虫、若虫在各个物候期虫口数量与大豆叶位之间的关系以逻辑斯蒂模型拟合度较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危害特点及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在春季越冬幼虫出土期选择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不等的麦田4块,在籽粒乳熟期调查小麦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参数等聚集指标及Iwao的x*x回归法和Taylor 幂函数法,综合分析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程度在田块间差异很大,且危害程度与春季的幼虫越冬基数无关;在麦穗不同部位,总体趋势是上、中部受害程度大于下部,但不同田块之间有差异。以麦穗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以麦穗不同部位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也属于聚集分布,且与密度有关。聚集均数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幼虫的聚集成因主要由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Iwao直线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结合3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对香蕉园斜纹夜蛾低龄(1~2龄)、中龄(3~4龄)和高龄(5~6龄)3个龄期幼虫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幼虫龄期密切相关,且随着虫龄的增长,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1~4龄幼虫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5~6龄幼虫空间分布型由聚集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且个体间存在相互排斥。在此基础上,以中龄幼虫为依据,建立了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n=(t2/D2)(1.978/m+3.5119)和最佳序贯抽样公式$T(n) = n{m_0} \pm 1.96\sqrt {n(1.978{m_0} + 3.5119m_0^2}$。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大豆主要食叶害虫空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豆蚜等7种食叶性害虫的田间分布型及其在豆株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生前期,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sumura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叶片;发生中期,有向植株中、下部转移的趋势;后期,又迁至植株上部叶片危害。大豆蚜田间呈聚集分布型。茄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on solani (Kaltenbach)、二条叶甲Monolepta nigrobilineata (Motsch.)成虫及豆卜馍夜蛾Bomolocha tristalis Lederer幼虫为全株发生。其中,二条叶甲成虫田间呈随机分布型。茄无网长管蚜发生前期至中后期,田间多呈聚集分布;发生后期,呈Poisson分布型。豆卜馍夜蛾幼虫发生前期,田间呈聚集分布;发生中后期,多呈均匀分布。豆黄蓟马Thrips nigropilosus Uzel若虫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发生,成虫全株发生。发生前期,豆黄蓟马为聚集分布;发生中期,成虫为均匀分布、若虫为聚集分布;发生后期,成虫为聚集分布、若虫为Poisson分布。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成虫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发生。发生前期、后期,田间呈均匀分布型;发生中期,呈聚集分布型。发生前期及中期,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üller et Denis幼虫主要于植株上部叶片发生,田间呈均匀分布型;发生后期,则转移至全株危害,呈Poisson分布型。  相似文献   

16.
拟小食螨瓢虫对小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VS健康木薯叶的选择性,调查拟小食螨瓢虫和朱砂叶螨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小食螨瓢虫羽化后第3天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捕食量达最大值,并趋于稳定.②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密度为30头/叶及40头/叶时,拟小食螨瓢虫显著地趋向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复合体;(③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分别为41.90头和32.60头时,拟小食螨瓢虫在木薯上的分布数壁达最大;(④天敌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选择与二者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选择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控制木薯朱砂叶螨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板对茶园末代绿盲蝽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琪  王敏鑫  邵元海 《茶叶》2013,39(3):134-136
该文研究了黄板对茶园绿盲蝽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在绿盲蝽高发期,黄板处理对绿盲蝽的发生量有着很好的控制作用,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和1wao、Taylor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在绿盲蝽高发期,黄板处理改变了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对照处理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