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达州生态区域种植的玉米高产优质品种,选择了23个新品种在全市3个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通过比较分析得知,必胜116、国豪玉7号、华试919等10个品种综合评价位于前列,可作为2017年玉米主推品种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是天津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夏玉米属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和京津唐夏播玉米区交汇点,生育期在100d左右,主要病害是玉米小斑病、茎腐病。区域试验主要通过算术平均值法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通常采用多年多点试验材料进行联合方差分析,估计试验合并误差,并进行品种间差异显著性比较。由于环境差异大,试点数据相差悬殊或试点报废等原因,影响了对品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另外,试点代表性和鉴别力也是产量稳定性和品种适应性分析中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6~2003年河北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对先后承担区域试验的17个试验点判别品种的能力、产量年际间的稳定性及各试验点产量结果的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并综合利用这3项指标对9个多年承担区域试验的试点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廊坊和安国是最理想的承试点,遵化、文安和阜城是较理想的承试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HA-GGE双标图的甘蔗试验环境评价及品种生态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双标图(heritability adjusted GGE,HA-GGE),分析基因型(G)、环境(E)、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对产量变异的影响,对14个试验点的分辨力、代表性和理想指数进行分析,并对这些试验点的生态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甘蔗试验环境对产量变异的影响大于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互作因素中以环境×基因型的互作效应最大,基因型×年份的互作效应最小。广东遂溪(E3)和广西崇左(E6)为最理想试验环境,对筛选广适性新品种和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福建福州(E1)、福建漳州(E2)、广东湛江(E4)、云南保山(E11)、云南临沧(E13)、云南瑞丽(E14)为理想试验环境;广西百色(E5)、广西河池(E7)、海南临高(E10)、云南开远(E12)为较理想试验环境;广西来宾(E8)、广西柳州(E9)为不太理想的试验环境。根据HA-GGE双标图分析结果,可将我国甘蔗生态区划分为3个,即以广西百色、河池、来宾和柳州为代表的华南内陆甘蔗品种生态区,以云南保山、开远、临沧、瑞丽为代表的西南高原甘蔗品种生态区,涵盖福建福州、漳州、广东湛江、遂溪、广西崇左等试点的华南沿海甘蔗品种生态区。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云南省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优良新品种,为该区域玉米新品种精准推广和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9个玉米品种(系)在云南省15个试点的区域试验籽粒产量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玉米品种(系)在云南省不同试点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综合评价参试地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均对参试品种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综合产量、AMMI模型分析及GGE双标图结果,G3(文17-115)、G6(文15-5851)和G5(文17-5313)属较理想品种;E15(普文镇试验点)和E2(石林县试验点)是综合性较好的试点,均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品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优势互补,可以用来作为全面有效地评估品种和试点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6.
1品种试验与审定、淘汰状况分析 近几年,河南省每年安排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西瓜、油菜、马铃薯9种作物品种试验超过1300个,试验点次超过700个,其中预备试验品种超过800个、试验点次约200个,区域试验品种约400个、试验点次超过300个,生产试验品种超过90个、试验点次超过180个。小麦品种从预备试验选入第1年区域试验品种的通过率20%,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糖用甜菜品种在全国不同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力。2020年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域的9个试验基地,以16个引种的KWS系列糖用甜菜品种为试材,采用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法对糖用甜菜品种的产糖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20年品种区域试验中,KWS 0015(G16)丰产性最佳;KWS 7748(G6)、KWS 9921(G15)具有较好的稳产性;KWS 0015(G16)适宜种植的区试点最多,具有较强区域适应性,较其他品种高产稳产,为本试验理想品种。此外,呼和浩特(E9)具有较高区分力和较好代表性,是本研究的理想区试点。GGE双标图法对综合分析糖用甜菜品种基因型、环境与基因型交互效应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南方锈病成为黄淮海地区危害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为了解2021年河南省参试玉米品种(系)中南方锈病的发生情况及对产量的影响,对135份区域试验品种和170份比较试验品种在南阳、商丘、焦作和洛阳4个试验点的南方锈病田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河南省南方锈病整体发生严重,其中商丘试验点病害发生最重,焦作试验点病害发生最轻。参试品种中,区域试验品种南方锈病抗性整体好于比较试验品种。南方锈病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南阳、商丘、焦作和洛阳4个试验点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高47.6kg、59.6kg、72.0kg和38.4kg。  相似文献   

9.
探明长江中游双季玉米不同类型品种搭配模式的周年产量及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可为该地区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15—2017年在湖北武穴开展定位试验,定量研究了双季玉米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的周年产量、生物量及光温水资源分配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搭配模式[低积温品种-高积温品种(the low GDD variety-high GDD variety,LH)、中积温品种-中积温品种(the medium GDD variety-medium GDD variety,MM)、中积温品种-高积温品种(the medium GDD variety-high GDD variety,MH)和高积温品种-中积温品种(the high GDD variety-medium GDD variety,HM)],两季间光温资源分配差异较大,HM搭配模式第一季和周年积温和辐射分配量显著高于MM、MH和LH搭配模式,而第二季积温和辐射分配量显著低于其他模式;HM模式第一季积温和辐射分配率分别为49%和52%,第二季积温和辐射分配率分别为46%和44%,两季积温和辐射比值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0.
从2011年山西玉米区试结果谈中国的玉米区试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玉米新品种在其最适合的区域尽快推广,从不同的角度只对参试品种增产或增产超过5%的试验点的产量进行考察的方法来分析2011年山西玉米区试结果。如中晚熟区(4200密度组),参试品种各个试验点的产量平均大于5%的比例为0,只统计参试品种大于对照5%试验点的产量其品种比例为100%。如中晚熟预备试验(3500密度组)来说,参试品种各个试验点的产量平均大于5%的比例为19.4%,用增产5%的点平均比例可达69.4%。结果表明,审定的品种数量要增多,但各个品种所能推广的区域将缩小,最终带来的是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这就得改变中国现在实行的玉米区试制度,为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提供新的思路。或者改变区试点产量的统计方式,或者可以借鉴国外的品种登记制度,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和品种销售保证金制度同时进行的办法。这有利于鼓励和督促企业保证所销售的品种在生产上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使中国的玉米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龙育 15 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青贮玉米新品种。2011 年以自交系 T08 为母本、自交系 T107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品种观察、品种比较试验以及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8044。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生物产量高、稳产、优质、抗倒伏、适应性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域作为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为保证持续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优质高效的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农业良种化标准,黑龙江省种子管理部门在各个积温带全面开展优质高效农作物品种筛选工作。一是组织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种主要农作物品种121个试验点的筛选试验,涵盖了普通玉米品种试验、机械化直收籽粒试验、青贮玉米试验。二是组织了甜糯玉米试验。三是组织了大豆高油、高蛋白品种试验。四是组织了普通水稻、优质食味品种试验。五是组织了小麦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黑龙江省省级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工作改革的力度比较大,先后开展了晋升标准化试验点;整顿和压缩试验点;强化“五统一”的试验制度;完成了按生态区域布点的改革;组织审定专家田间鉴评;设立离均差标准等等。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全省的品种审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和面对参试材料逐年增多竞争激烈的局面,对怎样搞好省级品种区域、生产试验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试验的成本效率和品种选择效率。本研究分析了2010—2019年期间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的合理性,依据小麦品种试验的信噪比和遗传力水平随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优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1)北部冬麦区小麦单点试验的遗传力平均达到0.87,需要的重复次数平均值仅为1.4,说明3次重复可以充分保证试验精确度的需求。(2)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和旱地组小麦区域试验达到0.75的遗传力水平时,需要的试点数量分别为11个和13个,目前有效试点数量分别约为11个和8个,分别达到0.75和0.60的遗传力水平。(3)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品种的审定和应用十分重要,而每年都可能有少数试验点因为各种异常情况而报废,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可按H=0.75的水平需求安排试验点数量和重复次数,即重复次数可保持当前的3次;水地组的试点数量可保持在11个左右;旱地组可将试点增加到13个;如要将遗传力提高到0.80的水平,则需约16个试点。  相似文献   

15.
解析黄淮区试各试验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关系,并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本研究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10—2015 年油菜黄淮区试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用油菜产量三因素的基因与环境互作结果对试验点进行分类,并按照区分能力和代表性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富平试点的产量、单株角果数、株高和分枝部位表现最好。淮安试点的千粒重、单株产量、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表现最好,成县试点的每果粒数和主花序结角密度表现最好。按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分析,宿州试点都单独聚为1 类;杨凌试点的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高。宿州试点被划分为另外一个品种生态区,杨凌试点是最理想的试验点  相似文献   

16.
1 品种试验田的选建把新育成的品种或引进的优良品种,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放在各种不同生态区域及栽培条件下进行试验,以鉴定其利用价值,确定适宜种植的区域,这种试验称之为品种区域化鉴定试验或品种区域试验.安排品种试验,必须选择适合的生态区域、适合的试验田块.1.1 选择适合的承试点选择适合的承试点,应掌握5个要点.一是承试点应具有生态代表性,选择能够代表当地自然条件(如土壤种类、地势、地力、气象条件等)的承试点,并且采用当地典型的技术措施(如轮作制度、施肥水平、栽培管理方法等)进行试验;二是承试点应具有与承担区试任务相适应的2名以上的技术人员,要求的技术人员:(1)具有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热爱区试工作,作风正派,具有科学、公正的职业道德;(3)具备一定的区试基础知识和试验操作技能;三是承试点应具有与所承担的区试项目相适应的耕地(包括地块形状、面积大小、产量水平);四是承试点应具有与所承担区试项目相适应的劳力,以及播种、收获、考种等条件;五是承试点应处于交通方便,便于检查观摩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7.
GGE模型是研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以2018—2020年甘肃省甘南州第十一轮青稞区域试验中7个品种(系)的产量性状数据,基于GGE模型对5个试验点的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品种(系)、试点、年份、品种×试点、品种×年份、试点×年份和品种×试点×年份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试点变异占总变异平方和比例较大,为67.43%。PC1和PC2分别解释了2018-2020年青稞不同品种(系)间环境互作效应为70.26%、88.92%、74.64%。参加区域试验的7个青稞品种(系)在丰产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较好的依次是G07(0628)、G02(0349-1)和0429(G05),其平均单产分别比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15.6%、14.7%和10.2%,比对照‘肚里黄’(ck2)增产19.2%、18.2%和13.6%。对参加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代表性与鉴别力分析发现,E3(临潭县种子工作站)和E1(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本试验中比较理想的2个试验点,不仅具有较好代表性还有强的环境鉴别力。  相似文献   

18.
玉米产量的形成由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共同作用。本研究于2017-2019年选用熟期差异较大的2个典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德美亚1号,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春播玉米区不同纬度和积温资源的赤峰、通辽、兴安盟和呼伦贝尔4个试验点开展联网试验,分析积温条件差异对于品种熟期选择的影响及其增密增产措施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积温充足区晚熟品种郑单958较早熟品种德美亚1号具有更高的产量表现,随着纬度升高、积温减少,在资源限制环境下晚熟品种与早熟品种的产量差异逐步缩小。增密种植显著提高早熟品种的产量,但晚熟品种产量变化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晚熟品种与早熟品种的产量差异明显缩小。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合理选择熟期品种,积温充足区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积温限制区域结合增密种植措施弥补产量损失,实现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协同提高,促进东北春播玉米生产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9.
奉斌  李慧琳  杨航  王军  魏忠芬 《种子》2020,(3):82-85
为了研究向日葵蛋白质、含油量、维生素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等主要品质特性在不同生态区域的变异,选用8个向日葵材料在贵州6个试验点进行种植,通过DPS软件系统分析向日葵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点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贵州6个不同生态区域的8个向日葵材料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生态区域以及基因型×生态区域互作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基因型向日葵的蛋白质、油酸以及亚油酸含量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变异,高于同一环境下不同基因型向日葵蛋白质、油酸以及亚油酸含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应用GGE双标图分析我国春小麦的淀粉峰值粘度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张勇  何中虎  张爱民 《作物学报》2003,29(2):245-251
将原始数据减去各试点均值后形成的数据集中只含基因型主效G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 合称GGE. 对GGE做单值分解, 以第一和第二主成分近似, 按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值将所有品种和试点绘于同一平面图即形成GGE双标图. 以其分析我国春麦区10个试点20个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峰值粘度, 结果表明铁春1号在大部分试点峰值粘度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