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讨温室春季生产的马铃薯微型薯打破休眠的办法,通过各种浓度的处理液对3个品种的马铃薯斜切薯块和整薯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斜切薯块打破休眠效果较好,整薯打破休眠效果较差。不同品种微型薯打破休眠所需处理液的浓度、浸泡的时间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用6~10℃温度和0.02%~0.08%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小麦种子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8℃条件是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最适温度,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效果差异不显著。泰安市农科院自育小麦品种间的休眠期存在差别,泰山24和泰山223两个品种的休眠期较短,发芽率较高,容易通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3.
在6~10℃温度和0.02%~0.08%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小麦种子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8℃温度条件是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最适温度:而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打破小麦种子休眠的效果差异不显著.泰安市农科院自育小麦品种间的休眠期存在差别,泰山24和泰山223两个品种(系)的休眠期较短,发芽率较好,容易通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4.
采用针刺、层积、双氧水(H2O2)法、硝酸钾(KNO3)法和赤霉素(GA3)法对酸浆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酸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层积40天可有效地打破酸浆种子的休眠;赤霉素处理是打破酸浆种子休眠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解除酸浆种子休眠的最佳浓度为0.08%;而针刺法、KNO3法和H2O2法对酸浆种子的解除休眠作用并不明显。说明酸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存在后熟作用且种子内部可能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而种皮的机械束缚不是抑制酸浆种子萌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孟良  刘素英  李莉 《种子》2012,31(7):47-50
以青芋1、2、3号菊芋块茎为试验材料,设计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溶液浸种及不同热激温度处理条件下对打破菊芋块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处理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10 mg/L处理效果最好。热激温度处理下,青芋1号菊芋在处理1下效果最好,青芋2号菊芋在处理4下发芽率最好;青芋3号菊芋在处理2下发芽率最好;2种方法对比之下以赤霉素浓度为10 mg/L时打破菊芋块茎休眠较好。  相似文献   

6.
溴乙烷破除马铃薯休眠的效果及激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溴乙烷破除马铃薯休眠的效果及其在此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在激素水平上初步探讨了溴乙烷破除马铃薯休眠的机理,以期为生产上应用溴乙烷破除马铃薯休眠提供参考。以‘薯引1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3个马铃薯品种的试管薯为材料,利用溴乙烷打破块茎的休眠,测定休眠强度、休眠幅度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溴乙烷使3个品种的休眠期分别缩短了33天、45天、46天,效果显著。另外,在休眠过程中,块茎的内源IAA和ABA含量比较高,而GA和ZR的含量较低。GA和ZR的含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溴乙烷处理会使波峰出现提前;在处理起始阶段,GA的含量高于对照。溴乙烷可能通过调节GA和ZR的含量来破除试管薯的休眠。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浸种对糜子、谷子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川  刘建设  赵慧 《种子》2017,(1):33-35
利用不同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对提高糜子、谷子的出苗率、产量具有显著效果.采用赤霉素、高锰酸钾、双氧水对糜子、谷子种子浸种3,6,12h后进行萌发试验,探讨化学药剂处理对糜子、谷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高锰酸钾、双氧水溶液浸种对糜子、谷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效果来看,2.0%双氧水浸种6h处理糜子种子效果最佳;1.0%双氧水浸种3h处理谷子种子效果最佳.赤霉素处理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8,(12)
为了探究巨紫荆种子休眠的原因以及打破休眠的方法,通过形态解剖、破损种皮以及赤霉素处理等方法,明确巨紫荆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巨紫荆种子存在明显硬实现象,由于机械障碍,水分难以透过种皮,空瘪、虫蛀率等较高。巨紫荆种子休眠主要是由种皮限制所致,胚根存在生理休眠,切除胚根端结合赤霉素处理可以快速打破休眠。赤霉素50~150mg/L处理对种子萌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巨紫荆种子清水浸泡3d,切除种子胚根端2mm左右,再用100mg/L赤霉素浸泡12h,为快速有效打破种子休眠促使萌发的最佳方法,第3天开始萌发,第7天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温度、赤霉素、光照对彩色马蹄莲的花期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在不同的温度、赤霉素(GA3)浓度、光照以及其作用时间的长短等条件下促成栽培试验,处理冬季处于休眠状态的彩色马蹄莲种球,结果表明,GA3处理能打破种球休眠,开花率达到40%以上,GA3 低温和GA3 高温 光照处理显著提高种球开花率,其中以赤霉素 高温 光照处理效果最好,并随时间延长15日后达到最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爱青  张慜  袁秋萍  万映伶 《种子》2023,(1):147-151+156
本研究通过15℃层积、浓硫酸、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赤霉素处理,探究多花芍药种子最适生根技术;通过不同时长的低温层积处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二者结合及无菌胚播种结合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究最适的解除上胚轴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1) 15℃层积方式生根效果较好,适宜浓度的次氯酸钠和赤霉素溶液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生根;2) 4℃层积110 d、4℃层积90 d结合300~500 mg/L赤霉素处理可解除上胚轴休眠,获得小苗;3)去除种皮和胚乳后,经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后也可解除上胚轴休眠,且种子生根和成苗时间缩短,但成苗质量不如播种繁殖。研究表明,沙藏层积方式是多花芍药通过种子繁殖实现异地引种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的休眠特性及其生理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马铃薯品种、自交实生薯、杂交实生薯的休眠特性。室温保存品种的强度和幅度分别为42~70d和35~42d;自交实生薯分别为56~77d和42~49d,杂交实生薯分别为56~91d和49~63d。赤霉素处理能使休眠期较室温保存期强度缩短25.0%~62.5%,幅度缩短34.7%~71.4%,但使芽的生长变弱。变温处理能有效缩短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和家系的休眠时间,对缩短休眠期短的品种和家系的休眠时间效果不明显,但能使休眠幅度较室温下缩短28.6%~50.0%,使芽生长得较粗壮。赤霉素处理和变温处理均不能改变3种类型试验材料之间休眠幅度的差异。CIPC抑芽剂处理块茎,能够有效地抑制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植物平枝子种子为试验材料,应用显微镜对其低温层积前后形态进行解剖观察,通过吸胀和果皮种胚抑制物质的测试探讨了平枝子的休眠机制,并采用不同播种时间、不同层积时间及不同赤霉素浓度对其处理进行了打破休眠的试验,同时测定了幼苗发芽80 d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引起平枝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其种胚发育不完全的,低温层积30 d可打破休眠,且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荒漠豆科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与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小芳  韩路  王海珍 《种子》2016,(5):36-40
以塔里木荒漠区3种豆科植物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破除豆科植物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探讨种子体眠原因并寻求打破种子体眠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3种荒漠豆科植物种子属物理性种壳休眠,种皮障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热水、赤霉素、过氧化氢、乙醇、氢氧化钠等化学处理均可破除种子休眠,但种子发芽率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效果不佳.机械破损种皮和浓硫酸处理均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发芽率.种子发芽率随硫酸浓度增加与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提高,80%以上浓度的H2SO4处理效果较好,其中以80%H2SO4处理90 min,90% H2SO4处理50 min,98% H2SO4处理30 min为最佳,种子发芽率超过98%.因此,利用小型机械和浓硫酸处理是破除荒漠豆科植物种皮休眠障碍的最佳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荒漠区人工种植与荒漠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几种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催芽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勇飞  谢庆华 《种子》2000,(3):46-47
马铃薯生产上经常会遇到打破体眠的问题,在秋作和冬作区栽培马铃薯时,催芽播种是重要的农艺措施之一。打破休眠的办法有多种,就其易接受程度和处理效果而言,各有特色,现将几种主要的马铃薯催芽方法简介如下:1 温度处理法1.1 热处理将薯块保存在室温为:18~25℃的黑暗条件下直至萌芽。这一方法对早熟品种或别的品种的薯块在休眠接近完成时使用效果最好,刚收获时不推荐使用此方法。(2)冷休克加热处理:这一方法也是对早熟品种或别的接近通过休眠的材料效果最好。它可以应用于一些有着不同遗传背景的育种材料。薯块在收获、清洗之后,经过一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形态解剖、破损种皮以及激素处理等,探讨铜钱树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铜钱树种子存在硬实现象,空瘪粒也较高。铜钱树果壳和种皮存在机械障碍,水分难以透过果壳,种皮表面存在蜡质层,对水分和空气有一定阻碍作用,未经赤霉素处理的种子较难萌发。铜钱树种子休眠主要由果壳、种皮限制以及生理休眠导致。赤霉素、过氧化氢浸泡1h和60℃热水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均可破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但以100~150mg·L^-1赤霉素浸泡24h为打破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且发芽率最高,为44.1%。  相似文献   

16.
赤霉素在再生稻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具有打破休眠、促进萌发、提早开花等功效。目前,赤霉素已大量应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并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赤霉素应用于再生稻,国外研究认为可促进再生芽的萌发,增加再生苗数,但无增产效果。在我省再生稻生产上,也有应用赤霉素而获再生稻增产的生产实践,但对施用时期、浓度、剂量等均无一致认识。为此,本试验采用不同时期、浓度喷施赤霉素,以探讨赤霉素对头季稻、再生稻的作用及适宜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田晓璇  李享  宋红 《种子》2018,(1):18-21,27
采用室内试验测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桃叶卫矛种子的休眠机制,并探讨种子的催芽方法。结果表明:桃叶卫矛种子休眠属于形态生理休眠。针对该休眠类型催芽试验采用了赤霉素和层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来打破休眠,最终确定发芽效果最好的方法为:300mg/L赤霉素处理48h后,将种子置于25℃环境条件下层积28d,种子发芽率在10d内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外源激素对大葱种子萌发、休眠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以不同活力水平的大葱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脱落酸处理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研究了外源激素对不同活力大葱种子发芽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促进大葱种子的萌发,加快发芽速度,提高活力.对于极低活力种子,低浓度(10 μg/L)赤霉素处理效果好于高浓度,25 μg/L赤霉素处理低活力种子效果显著;而对于中高活力种子,60 μg/L赤霉素浸种干燥处理有利于种子活力的提高.对于当年收获的种子,则是40 μg/L赤霉素浸种干燥处理提高种子活力效果明显.适宜浓度(0.5 mg/L)的脱落酸处理抑制种子萌发,降低发芽速度,促进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山药扦插苗地下块茎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山药微型薯活性和产量提供有效的控施途径。以适合浙西地区种植的9种山药品种为供试材料,四个时期喷施不同激素,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和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矮壮素和褪黑素施用对处理的试验中大部分山药品种块茎膨大存在一定增重作用,0.3μmol/L吲哚乙酸喷施能有效促进山药扦插苗块茎的生长和酶活性的提高,50 mg/L赤霉素和30 mg/L脱落酸喷施针对部分山药块茎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个别品种存在抑制现象。山药块茎生长性状和酶活性的聚类分析中,不同激素处理下的生长性状和酶活性均分为3类,Ⅰ类对褪黑素和矮壮素喷施较为敏感,Ⅱ类属于对矮壮素和赤霉素喷施较为敏感的品种,Ⅲ类综合3个指标矮壮素喷施最为显著。该研究为生产中利用外源激素提高山药扦插苗微型薯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雅琦  张建  李刚  王群  徐思远 《种子》2016,(10):27-31
对节白蜡种子具有深体眠特性.对对节白蜡种子进行形态解剖、生活力测定,研究种子的吸水特性及不同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种子休眠原因及打破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新采集的对节白蜡种子种胚完整,被厚厚的胚乳所包围,TTC检测表明种子生活力较低;对节白蜡种子果翅透水性好,种皮透水性差,表明种皮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机械障碍;去除胚根端被覆组织+激素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浓度为100mg/kg的赤霉素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