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多种环境因素对荠菜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荠菜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设计不同温度、光照、酸碱度、盐浓度、渗透压和埋藏深度进行荠菜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荠菜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恒温20℃和变温20℃/15℃,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初始萌发时间缩短;种子萌发对光强不敏感;在不同酸碱度处理下,中性(pH 7)发芽率最高,过酸或过碱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种子萌发对盐浓度的敏感性不高,在120 mmol/L NaCl的条件下仍然可以萌发;种子对渗透势很敏感,当渗透势大于-0.9 MPa时,萌发完全被抑制;种子位于土壤表层时,出苗率会最高,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出苗率逐渐减少,当埋藏深度超过1.2 cm时,出苗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条件对红小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虹  马建军 《种子》2012,31(6):97-100
通过对红小豆(Vigna umbellata)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发芽床、光照以及播种深度对红小豆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小豆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宜浸种温度为35~45℃,浸种温度与发芽温度互作效应显著。在光照环境下,红小豆种子在低光照环境中的萌发率略高于中光照和高光照环境中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3种强度光照范围内,红小豆种子萌发率均超过90%,说明红小豆种子对光照不敏感。在4种发芽床试验中,用滤纸和纱布比用砂土作发芽床发芽率高。各处理的平均发芽率都达到95%以上,但砂床保湿性较其他发芽床好。另外,红小豆种子适于在土壤的浅层发芽,埋深1 cm时,发芽率为98.22%,当埋深2 cm时发芽率次之,随着埋深的加深,发芽率明显下降,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说明红小豆适于在土壤深度为1~2 cm之间萌发。  相似文献   

3.
张东 《中国种业》2016,(1):46-48
对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形态特征及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千粒重约为0.115g,种子长(0.255±0.02)cm、宽(0.042±0.01)cm、厚(0.014±0.01)cm。在15℃的恒温条件下开始萌发,在25~30℃条件下发芽率达73.10%~82.67%,为最适发芽温度;在变温条件下,25℃/10℃为最适发芽温度,发芽率达70.87%;在30℃光照24h的条件下,窄叶鲜卑花种子发芽率高达83.33%,且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与其他处理相比均达到最高值,由此可知,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增加光照有利于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对露珠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露珠杜鹃种子采用不同温度、光照、pH值、贮存方法、激素、温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萌发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且以30℃为最快,发芽势也最高,但最终发芽率以25 ℃最高,为78%;在每日光照8 h比黑暗处理最终发芽率高,光照下最终发芽率为79%;根据pH值梯度处理也呈现不同发芽率,以pH为6时最高,最终发芽率为90%;贮存方法以风干脱粒低温贮存效果最佳,最终萌发率为80%,不同浓度赤酶素处理发芽率不同,以400 mg/L赤酶素处理为最高,最终发芽率为88%;浸种36 h最有利促进露珠杜鹃种子萌发,最终发芽率为89%;不同的水温浸种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对露珠杜鹃种子采用最适温度、光照、pH值、贮存方法、激素、温水浸种等综合处理,露珠杜鹃种子最终发芽率在90%以上.此外,必需测定其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目的为露珠杜鹃的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蒋影  苏德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172-176
种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后能够正常发芽,在这个过程中,种子将消耗外部环境的水分,这种改变将影响种子对水分的吸收,并最终导致种子的发芽率不同。试验以三种草坪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限定灌水量来模拟地下滴灌方式,讨论了10个水分梯度下种子吸胀吸水和萌发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灌水量不同的情况下,萌发前外部环境水分变化率差异显著,但当灌水量超过60%时,差异不显著;种子开始萌发后,萌发初期种子发芽较快,然后逐渐变慢,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当灌水量达到一定值时,累计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但当水分含量超过这一定值时,反而会抑制种子的发芽,其中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对水分最敏感,能最快达到最大发芽率,而草地早熟禾对水分反应不敏感,则最慢达到最大发芽率。研究结果可用于描述种子发芽过程中外部水分变化与发芽率的关系,并有助于种子发芽最优水量的确定和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温度、光照、覆土厚度、水分、pH值、赤霉素和贮藏时间等条件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甘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甘草种子最合适的萌发温度为25℃;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覆土厚度在0.5~1.5cm之间甘草种子出苗较齐;土壤含水量为15%最利于甘草种子发芽;甘草种子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宽,pH值在6~10之间时甘草种子发芽率较高;50~200mg/L的赤霉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时滞缩短;甘草种子最适贮藏时间为12个月,生产中建议使用新采收种子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光照、贮藏时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梅叶冬青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叶冬青种子存在休眠期,度过休眠期后发芽率迅速增加,发芽率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GA3效果最佳,其适宜的浸种浓度为50~100 mg/L;光照对梅叶冬青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梅叶冬青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随之增高,当温度达到35 ℃时,种子霉烂率最高,但发芽率降低,其中20、25、30℃条件下,种子吸胀速度较快,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与其它温度相比较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苦参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35℃.苦参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黑暗条件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9.
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均有明显影响.昼夜温度为23℃/18℃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在33℃/28℃和38℃/33℃的昼夜温差下,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在盐处理组中,种子发芽能力明显受到盐胁迫影响,盐浓度为0,0.05,0.1,0.2 mol/L和0.4 mol/L时,种子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0.4 mol/L的浓度下,种子不萌发.种子在中性环境下能较好萌发,碱性过大(pH=9.0)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种子萌发.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种子的发芽率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光照促进了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1,(4)
以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浸种温度(5℃、15℃、25℃、35℃、45℃、55℃、65℃)和不同光照天数(0 d、1 d、2 d、3 d、4 d、5 d)处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检测浸种温度和光照天数对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以期探究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浸种处理对披碱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浸种温度的升高,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45℃处理条件下,披碱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34%、62%和33.71,其中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发芽势与15℃、25℃、35℃、55℃以及65℃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65℃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15℃的发芽指数最低,分别为65.33%,44.67%和21.93,均显著低于45℃和5℃处理(p0.05)。研究表明,45℃为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适前处理温度。光照处理对披碱草种子萌发也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种子光照天数的增加,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先增大后减小;光照处理3 d后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8%、60.5%和37.37,均达到最高值,其中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芽势仅与光照4 d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5 d光照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及0 d光照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低,光照5 d后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光照0 d后的种子发芽势与光照2 d、3 d以及4 d处理差异显著(p0.05),0 d光照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仅显著低于光照3 d处理(p0.05)。说明光照处理3 d的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综上可知,不同温度浸种及光照处理对披碱草种子发芽均有影响,光照3 d处理和45℃处理对披碱草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温度、湿度、pH值及NaCl浓度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花19号和鲁花23号花生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温度、湿度、pH值及NaCl浓度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湿度、pH值的增加,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鲁花19号花生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佳土壤湿度为40%,最适pH值为6;鲁花23号花生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为30℃,最佳土壤湿度为40%,最适pH值为7。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鲁花23号比鲁花19号耐旱性、耐盐性强。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对不同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为在复杂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对牛筋草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碱度、干旱、pH值等环境因子对河南安阳、江苏盐城和海南三亚3个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0℃,当温度上升到30~35℃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在20/10~40/30℃的变温条件下均可发芽,且当温度为35/25℃时发芽率最高。变温和恒温处理条件下,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低温条件下(恒温≤25℃,变温≤25/15℃),黑暗处理有利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牛筋草种子萌发受水势影响较大,随水势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盐碱胁迫可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当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或NaHCO3浓度大于150 mmol/L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不能萌发;牛筋草种子在pH 5~10范围内均能正常萌发,所以pH值不是限制萌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150-5156
卵叶海桑分布范围狭窄,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严重制约了该树种的自然更新和种群扩大。为了解其濒危机制,对在不同光照时间、温度和盐度处理下卵叶海桑种子萌发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卵叶海桑种子不能萌发,只有在光照作用下且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2 h,卵叶海桑种子萌发率最高。卵叶海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30℃。在低于15℃条件下,种子发芽迟缓或不发芽;当高于30℃时,发芽率下降。卵叶海桑种子萌发的最适盐度处于0~0.25%之间,盐度高于1%时,种子不萌发;当处于低盐度环境时,对其萌发行为有促进作用。因此,卵叶海桑种子萌发会受到光照、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的限制。通过了解种子萌发与环境的关系,从种子生态学方面分析其濒危机制,为寻求合适的人工育苗方法恢复种群数量、扩大分布区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光照、温度和盐胁迫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光照、温度、NaCl胁迫等方面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光照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以25℃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且萌发后的幼苗生长良好;NaCl胁迫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NaCl浓度升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量均下降,发芽的高峰期推迟且峰值变小,相对盐害率升高;浓度大于0.20 mol/L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浓度达到0.50mol/L时种子不再发芽,但低浓度(0.01 mol/L和0.05mol/L)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曲艳  李青丰  窦焱艳  樊如月  刘重阳  牛茹 《种子》2019,(10):24-28,33
对射干(Iris Belancanda chinensis (L.) DC.)种子进行纸上发芽试验,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作为发芽指标,旨在摸清射干种子萌发特性,筛选出该种子萌发的最适组合条件,探讨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射干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1)种子最适的温度条件为恒温20 ℃,且对光照较为敏感,可归为需光种子;2)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发对率、萌发胁迫指数、胚芽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5% PE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即低干旱水平可促进种子萌发及抗旱能力,高干旱水平会起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萌发抗旱指数、胚根长明显降低,即该2种指标与PEG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胚根/胚芽亦会随着PEG浓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干旱胁迫对胚根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用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种子发芽率和PEG浓度,预测出射干种子所能抵御的水分渗透势临界值为-0.2 MPa,极限值为-0.4 MPa;3)综合考虑发芽率、发芽整齐度及速度等因素,推荐射干种子在发芽检测时初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8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的第15天。  相似文献   

16.
以崖柏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光照和持续黑暗、不同浸种时间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种子发芽率为88%,20℃和3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7%和33%。种子萌发进程在20℃和30℃条件下比在25℃条件下开始的时间晚,萌发持续的时间长。高温会显著提高种子霉变率,30℃条件下的种子霉变率高达40%;光照不是崖柏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连续黑暗条件下种子仍可萌发,且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霉变率等无明显差别。但在光照下种子持续发芽的时间短,种子霉变率低;浸种72 h、96 h和120 h对崖柏的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浸种120 h的种子发芽率低,霉变率高。浸种72 h即可以满足崖柏种子萌发对水分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李瑜 《种子科技》2019,(11):5-6,8
通过在5℃、10℃、15℃、20℃、25℃、30℃恒温光照条件下,测定堇叶碎米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究温度条件对堇叶碎米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堇叶碎米荠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0.67%~93.33%、发芽势变幅为7.33%~54.67%、发芽指数变幅为0.39%~26.01%、活力指数变幅为0.43%~60.08%。20℃、25℃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尤其20℃恒温光照条件下各个指标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0℃恒温光照条件为堇叶碎米荠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野生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10℃、15℃、20℃、25℃)和不同浓度(0、5%、10%、15%、20%、25%)PEG-6000溶液的互作胁迫模拟老芒麦种子萌发的水温环境,研究了西藏野生老芒麦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温条件对老芒麦种子萌发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老芒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条件下对照处理的种子萌发达到了最佳响应;PEG浓度为5%时,老芒麦在15℃和20℃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处理;当PEG-6000浓度为15%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且温度越高所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西藏野生老芒麦种子在温度为25℃和PEG溶液浓度为0~5%培养条件下发芽效果较好;种子萌发对水分的响应依赖于温度的变化,低温抑制了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发芽实验研究了温度、光照、pH值、贮藏时间等因素对乳突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突果种子无后熟休眠特性;其最适萌发温度为25℃;光照条件和黑暗条件发芽率没有差异;其对pH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值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但在pH值为6~8范围内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最适贮藏时间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20.
《种子》2020,(5)
以新疆火绒草为材料,考察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火绒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最适温度下,光照/黑暗(12 h/12 h)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的;去除冠毛的种子发芽率比有冠毛种子高27%;浸种36 h发芽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