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的种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生态区域和不同年份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米种子的形态特征、含水率、千粒重及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沙米种子扁平,圆形或半圆形,长径为1.44~3.03mm,短径为1.0~2.19 mm,长短径比为1.0~1.76;常温保存种子含水率为7.08%~13.67%,千粒重介于1.05~1.65 g;沙米种子发芽率低,其萌发需要黑暗条件,属于厌光型种子。沙米种子长径、短径及长短径比、含水率、千粒重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区域或不同年份间总体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浙江省极小种群植物多脉铁木的致濒因素,研究种子萌发特性及一年生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多脉铁木果实长、宽平均为17.65 mm,7.25 mm,果实千粒重平均为8.15 g;种子长、宽平均为5.45 mm,2.16 mm,千粒重平均为5.92 g;种子吸水12 h后达到饱和状态。在常规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仅为10.5%,而经40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后(15℃/25℃)的发芽率达45.6%。一年生苗高和地径平均为28.6 mm,0.33 cm,叶片数量12片,苗木生长良好。综上,多脉铁木种子发芽率较低、而田间苗木生长良好,种子不是造成该种群濒危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6种桤木属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桤木属植物不同种源和家系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笔者对16种桤木属植物以及江南桤木10个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以及苗期生长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桤木属植物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千粒重平均值为0.90 g,多数集中在0.5~1.5 g的范围内;桤木属植物种子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9.69%、5.4%,家系的平均发芽率及发芽势分别为20.40%、18.92%;桤木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相关性不显著。16种桤木中欧洲桤木的高、地径生长最大,分别达到32.12、7.03 mm,具有明显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高原3个海拔梯度的野生禾本科植物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丝颖针茅为研究对象,观测分析各类植物的种子大小、萌发特性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丝颖针茅种子千粒重分别为3.05~4.58、0.11~0.21g和3.34~7.46g;垂穗披碱草和丝颖针茅发芽率变幅分别为54.7%~88.0%、60.0%~84.0%,其千粒重、发芽率及发芽速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早熟禾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发芽速率呈单峰变化,海拔4 654m的那曲县采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3.4%;分析表明,种子大小与发芽率、发芽速率显著(p0.05)正相关,不同牧草呈现不同的拟合曲线。综合表明,海拔决定下的种子大小是影响植物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密花香薷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的形态、种子质量、萌发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密花香薷的种子为近卵圆形,灰褐色,长2.123~2.705 mm,宽1.414~1.806 mm,千粒重2.808 g,生活力67.50%,净度88.23%,含水率13.18%。种子的种皮薄,不是造成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逐渐提高,种子存在后熟现象;黑暗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赤霉素和硝酸钾对打破种子休眠的最适浓度分别为7%和800 mg/L。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平铺白珠的繁殖效率,以采集的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为供试材料,测量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特性;并通过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统计不同GA3处理和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将无菌萌发所获幼苗与常规播种苗长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属小粒种子(千粒重(0.2995±0.0111) g),种子种皮薄且透水性良好。GA3浸种时间、GA3浸种浓度和温度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GA3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浓度为1000 mg/L的GA3溶液浸泡种子12~24 h,环境温度为白天25℃、夜晚15℃的条件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64.67%)。无菌苗长势要优于常规播种苗,无菌萌发1500 mg/L GA3预处理种苗的平均株高(12.17 mm)和平均根长(18.15 mm)均高于常规播种苗的株高(9.65 mm)和根长(13.31 mm),培养基配方为WPM+2.0 mg/L 6-BA+0.1 mg/L ...  相似文献   

7.
对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含量分别为可溶性蛋白40.694 mg/g、可溶性糖14.670 mmol/g、游离脯氨酸0.292 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64.522 U、过氧化物酶(POD)51.389 U/(g.min)、过氧化氢酶(CAT)19.947 mg/g、丙二醛(MDA)0.064μmol/g;(2)小琴丝竹的果实为颖果。带稃片种子细狭长圆形,长1.5~2.2 cm,直径2.0~3.0 mm,紫灰色;去稃片种子为细长椭圆形,长0.9~1.3 cm,直径1.6~2.8 mm,棕褐色;(3)小琴丝竹种子的净度为90.07%、千粒重46.000 g、含水量达16.7%;(4)种子发芽率试验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移或NaCl溶液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0,(6)
为了解西南鬼灯檠种子的最佳萌发条件、种苗的最佳移栽时间,研究了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不同温度及覆土厚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移栽期对种苗产生块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鬼灯檠千粒重和发芽率分别为0.178 g和95.3%;最适萌发温度和覆土厚度分别为25℃和0.5 cm;种苗最佳移栽期为4月龄以上,成活率80%以上,块根平均重量和直径可达1.81 g和1.31 mm。  相似文献   

9.
黄精种子形态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黄精果实及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ABA含量的变化与收获种子类型,以及不同类型黄精种子形态、生活力、千粒重与发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黄精种子属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其外观形态和各种物理特性指标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黄皮种子最大,长、宽平均值分别为4.372 mm和3.710 mm,活性较弱,发芽率45.16%;绿皮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35.6 g、85%和85.71%;黑皮种子基本没有生活力.说明绿皮种子质量最好,黄皮种子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干旱胁迫及SA、GA浸种处理对砂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分别进行4个梯度SA(25、50、75、100 mg/L)、GA (50、75、100、125 mg/L)的浸种处理。浸种24 h后分别在PEG-6000(0、5%、10%、15%、20%)的胁迫下进行砂培发芽试验,在第7天时测定发芽势,第15天测定发芽率、根长等指标。结果表明,PEG胁迫对沙中播种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低浓度SA、GA溶液浸种处理可促进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最适宜浓度分别为50 mg/L、75 mg/L;低浓度SA与全浓度GA浸种处理可有效促进垂穗披碱草根长及芽长的生长。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本试验中可缓解中度及轻度干旱胁迫对砂培垂穗披碱草抑制作用,促进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根长、芽长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与溶液为75 mg/L GA;重度干旱胁迫(15%、20%PEG-6000)最适宜浓度与溶液分别为125 mg/L GA、50 mg/L GA。  相似文献   

11.
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绍嫦  白隆华 《种子》2012,31(8):36-38
目的:研究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牛大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牛大力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在不同发芽床培养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牛大力种子平均长度为1 042.24 mm,宽度为925.34 mm,长宽比为1.13,百粒重平均为45.00 g,含水量为2.51%。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25~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发芽床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92.00%)和发芽指数(15.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9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14.67 d)。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光照条件,最适宜牛大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针对阿坝垂穗披碱草(Elynus nutans Griseb.cv.Aba)种子存在休眠期长、种子发芽率低、幼苗活力较低等问题,采用生长调节剂浸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矮壮素(CCC)、多效唑(PP 333)对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10~30 mg/L)的6-BA可以促进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和胚芽的生长,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其中以10 mg/L处理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2%和20.8%.随着6-BA浓度的提高,种子萌发效果有所降低.PP 333与CCC降低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其抑制效果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山绿茶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山绿茶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山绿茶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贮藏时间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山绿茶种子平均长度为2.84 mm,宽度为1.11 mm,长宽比为2.50,千粒重平均为0.716 9 g,平均含水量为12.36%。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的贮藏时间对山绿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均有影响,4℃低温贮藏3个月的发芽率(96.33%)和发芽指数(13.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24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28 d)。结论:低温贮藏3个月,浸种24 h,30℃,光照条件,最适宜山绿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4.
滇南杜鹃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9)
为探究滇南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以采自云南禄丰的滇南杜鹃种子为研究材料,观察并测定其形态、种子千粒重及吸水率,统计了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浓度GA_3及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滇南杜鹃种子呈卵形至长卵形,种皮红褐色,两端有翅,长(1.60±0.18)mm,宽(0.54±0.08)mm,千粒重为(0.1296±0.005)g。2)在15℃/25℃变温24 h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达84.33%,发芽势为34.33%;在5℃/15℃变温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h黑暗以及30℃恒温24 h黑暗条件下种子均不萌发。3)在100~5 000 mg·L~(-1)的GA_3处理范围内,随浓度的提高,滇南杜鹃种子的发芽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 000 mg·L~(-1) GA_3浸种效果最好,发芽率达87.00%。4)在5%~20%的PEG胁迫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滇南杜鹃种子的发芽指标显著降低,发芽启动时间推迟,发芽持续时间延长;20%PEG下,滇南杜鹃种子完全未萌发。  相似文献   

15.
施磷量对春小麦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施磷量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小麦种子活力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生产高活力种子、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春小麦‘新春26号’(A_1)、‘新春34号’(A_2)为主区,施磷量为副区,设P_0、P_1、P_2、P_3、P_4共5个水平,分别为0、45、90、135、180 kg/hm2。结果表明,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总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幼苗苗长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主穗长、结实小穗数影响不显著(P0.05);品种间籽粒产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主穗长呈显著差异(P0.05);种子活力与籽粒产量有显著相关性,与主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施磷量间有着极显著相关性。在0~135 kg/hm~2范围内增施磷肥能够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增加其干鲜重、根系长度,提高春小麦种子活力;但过量施用磷肥不利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进一步提高。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2个品种春小麦产量及种子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施磷处理,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磷肥最适施加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16.
《种子》2020,(7)
为探究大字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以采集的野生植株种子为供试材料,观测其种子形态、千粒重、生活力、吸水率,并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研究GA_3浓度、GA_3浸种时间和温度对大字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字杜鹃种子千粒重为(0.341 2±0.000 5)g,成熟种子生活力高且种皮透水性良好;赤霉素对大字杜鹃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其中在浓度为500mg·L~(-1)的GA_3溶液浸种10 h,温度25℃条件下,大字杜鹃种子4 d即可发芽,发芽率达88.00%,发芽势为84.67%,发芽指数达78.63。生产中可采用此法对种子进行处理,为大字杜鹃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522-5527
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 (Thunb.) Miq.)作为莸属的广布种,是优良的观赏、蜜源和药用植物。本研究在对兰香草种子的长、宽、千粒重及吸水性能测定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兰香草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分别为2.43 mm和1.94 mm,千粒重为0.57 g;兰香草种子在吸水4 h后达到饱和;兰香草种子在15℃~30℃均可萌发,在35℃以上基本不萌发,20℃~25℃最适宜种子萌发;赤霉素处理可显著提高兰香草的萌发率,尤其是在低温(15℃)和高温(35℃)的条件下,可用100~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提高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的萌发周期。本研究为兰香草的播种繁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以后兰香草推广种植和品种改良培育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福建武夷山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的纵、横径、千粒重、含水量、果实的出种率等指标,并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新宁果实的出种率为19.8%,武夷山果实的出种率为12%;新宁种子纵径9.81 mm,横径7.57 mm,千粒重156.28 g,含水量11.1%;武夷山种子纵径7.04 mm,横径6.61 mm,千粒重111.38 g,含水量8.46%;新宁种子发芽率为87%,武夷山种子发芽率为82%;新宁幼苗株高为9.17 cm、地径为2.31 mm,武夷山幼苗株高为6.23 cm、地径为2.0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纵、横径、果实出种率、千粒重、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的形态特征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相对较大的种子出种率较高,发芽率较大,幼苗的生长 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21,(7)
为了探究肉桂种子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力测定的最适条件,对肉桂种子形态特征、千粒重、萌发特性、生活力等进行研究,探索不同萌发环境对肉桂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采用2,3,5-氯化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肉桂种子生活力,通过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溶液浓度对肉桂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种子平均长度为10.89 mm,平均直径为7.41 mm,千粒重为262.41 g,含水量为35.99%,在湿沙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76.76%;极差分析表明,TTC浓度和染色温度是影响肉桂种子生活力的较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湿沙催芽能显著提高肉桂种子发芽率,TTC法最佳染色条件为TTC浓度为1%、染色温度为35℃、染色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20.
野生地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种子为试材,对其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榆种子长约2.548mm,椭球形,灰褐色至紫黑色,千粒重为2.471g;种子休眠属种壳休眠,破除休眠可采用98%浓硫酸处理,以酸蚀30min为宜,发芽率为85.33%;最适萌发温度为20℃;200mg/L赤霉素浸种发芽率达到8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