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大豆田间大造桥虫发生危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以大豆为寄主食料,研究了22、25、28、31、34℃共5个温度处理对大造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成虫繁殖的影响,测算了各虫态的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2~31℃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且卵、幼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34℃高温对卵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1~5龄幼虫可以正常发育,但6龄幼虫无法存活;卵在22~28℃时孵化率均在98%以上,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在28℃时最高。大造桥虫卵、幼虫和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68,9.10和10.97℃,有效积温分别为88.96,333.41和33.97日·度。成虫单雌产卵量在31℃时最高为754.83粒,28℃时次之为726.28粒。  相似文献   

2.
在16、20、24、28、32℃5个温度梯度下,观察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油棕象甲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6~32℃温度范围内,油棕象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8℃时,油棕象甲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大。在16~32℃温度下,油棕象甲全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3.68、22.30、15.10、10.30和12.01 d。卵期、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预蛹期、蛹期、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3、13.38、11.59、10.97、4.56、9.84、10.96和13.38℃;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13.44、18.79、25.53、79.11、47.62、25.98和214.09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在16~32℃温度范围内均大于1,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0,这说明油棕象甲的种群呈增长趋势。油棕象甲在28℃时种群趋势指数和內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8.944 2和0.285 6;其次为24℃,其生长发育及其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4~28℃。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I.Bolivar)种群生长发育、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的影响。本试 验设置16℃、20℃、24℃、28℃和32℃等5个恒温梯度,在实验室条件下(H:D = 16:8,RH 70%±5%),以大豆叶片为食 物饲养,系统观测短额负蝗实验种群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繁殖等情况,测算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趋势。结果表明,短额负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 短,其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短额负蝗卵、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8℃、10.55℃、11.40℃,有 效积温依次为449.80、540.03、430.94日·度。在试验条件下,短额负蝗单雌产卵量28℃时最高,为66.12粒,24℃时次 之,为 60.30粒,16℃时最低,为 28粒;各试验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1,其中 24℃时最大,为 18.97。该结 果为短额负蝗的田间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田间调查和采用室内逐日观察法,在6个温度20、25、28、32、36和40℃,湿度75%的条件下,以银合欢种子为食料,对银合欢豆象在不同温度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豆象卵期、幼虫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0、9.52和12.79℃。在20~40℃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相关,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明短时高温对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不同虫态存活及生殖的影响,为其夏季高温频发背景下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将在25℃(对照温度)饲养的牧草盲蝽卵、各龄若虫、成虫经历短期高温(33、36、39、42、45℃)暴露处理(卵处理时间为1、2、3 h;33、36、39、42℃处理若虫及成虫的时间为2 h;45℃处理各龄若虫的时间为1 h,处理成虫的时间为2 h)后在25℃下饲养观察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及历期、成虫存活率、寿命、雌虫产卵前期及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并构建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卵的孵化率在33~36℃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42℃处理下显著降低;在45℃下暴露2 h降低为6.33%,暴露3 h降为0。经45℃处理1 h,若虫存活率显著下降,若虫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1.07 d。成虫在33~36℃高温下暴露2 h,存活率、寿命、产卵前期、产卵量受影响较小;在39℃高温下暴露2 h后雌雄成虫存活率显著下降;45℃处理2 h雌虫存活率、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和雄虫存活率、寿命均和对照差异显著。由不同高温暴露下种群生命表可知,33~45℃高温暴露后的种群趋势指数均小...  相似文献   

6.
在20、24、28、32、36℃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组建相应温度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实验结果表明,在20~32℃温度范围内,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若虫期、产虫前期和世代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7、11.36、10.61℃;有效积温为531.29、748.35、1128.72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新菠萝灰粉蚧种群呈增长趋势。该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温度对大豆主要害虫豆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叶片为主要寄主饲料,研究了19,22,25,28,31℃共5个恒温处理对豆卷叶螟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豆卷叶螟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9,10.90,11.18,19.57和13.49℃,有效积温依次为75.16,193.39,98.59,48.34和431.04 d·℃。豆卷叶螟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veyⅢ型,表现为卵期的高死亡率。这些结果为豆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豆大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海南豇豆的重要害虫,是影响豇豆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对豆大蓟马的发育速率、有效积温、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豆大蓟马的世代发育历期为10.57~46.29 d,其中卵期为2.72~8.71 d,若虫期为3.54~16.24 d,预蛹期为0.76~3.62 d,蛹期为2.02~8.74 d,产卵前期为1.00~9.16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呈显著相关;卵、若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18、9.80、9.37、8.83℃,有效积温依次为76.55、76.77、17.06、46.73日·度,完成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238.87日·度;温度对豆大蓟马的存活率影响显著;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下平均寿命为63.24 d,35℃下平均寿命为11.20 d;30℃时产卵量最高,平均产卵232.78粒/雌,分别是15℃和35℃下的3.84倍和8.87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豆大蓟马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芒果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室温下芒果毒蛾的发育历期,各龄幼虫的体长,各龄幼虫头壳宽度,成虫性比,雌虫产卵量;测定不同温度下,芒果毒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芒果毒蛾的发育历期为65.5d,雌幼虫的体长变化为0.3-4.5cm,头壳宽度变化为0.72-4.58mm;雄幼虫的体长变化为0.3-3.46cm,头壳宽度变化为0.7-3.62mm;成虫雌雄比为1:1.5;雌虫产卵量为300粒左右,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73℃,有效积温为715.22日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16、20、24、28 和 32 ℃5 个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28 ℃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及世代生活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4.92、3.91、8.54、11.14 和 4.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55.8、194.4、167.7、49.9 和 544.9 日度。卵孵化率都在92 %以上。内禀增长力(r m )均大于 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 1,在 16~32 ℃温度下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 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温度为 24~28 ℃。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芒果小爪螨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16,20,24,28,32℃条件下观察芒果小爪螨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芒果小爪螨世代发育历期在32℃时最短,为9.20d,16℃时最长,为29.07d。卵、幼螨、若螨、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77,9.37,10.61,11.13,8.91℃,有效积温分别为93.46,30.29,44.96,14.24,191.83日度,在16~32℃,芒果小爪螨发育的速率及雌螨寿命与温度呈直线相关。世代存活率在24℃时最高,为89.6%,32℃和16℃时,分别降至69.1%和55.8%。雌螨产卵量在28℃时最高,达40.14粒/雌,在32℃时最低,为8.44粒/雌。卵孵化率、幼螨、若螨及世代存活率、雌螨产卵量等随温度的上升而呈抛物线趋势。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等种群特征参数以28℃时最高,分别为27.3342,0.3957,1.4854。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以32℃和28℃时最短,分别为7.5186d,1.7517d。种群增长指数以24℃时最高,28℃时略低,分别为24.88和24.45。芒果小爪螨对温度较敏感,24~28℃为芒果小爪螨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莲雾毒蛾实验种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莲雾毒蛾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莲雾毒蛾各虫态的存活状况,并就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产卵量和种群趋势指数等指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莲雾毒蛾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83℃,有效积温为810.48日度;该虫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产卵量与温度的关系均能较好的拟合抛物曲线,其回归关系分别为:SE=-7.7966+0.7612X-0.0164X2;SL=-0.0067X2+0.3053X-3.0686和E=-6.7819X2+310.66X-3197.2。   相似文献   

13.
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稻水象甲(Lissorhortrus oryzophilus Kusche)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各龄历期。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在长沙地区1年发生1~2代,以成虫越冬,幼虫在25士1℃温度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的历期为48.2d,卵期7d,幼虫期30d,蛹期10d,成虫期30d左右。试验证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发育最适温度在22℃~25℃之间,卵的孵化率为84.2%,幼虫成活率为87.5%。但在高温条件下(〈32℃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相当低,并随着发育龄期增加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对橘小实蝇在18,20,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16和13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14和12.5d。橘小实蝇的防治措施多使用不育处理技术,引进利用"性诱剂"捕杀柑橘小实蝇技术,达到安全、环保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4、26、28、30、32℃),建立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温度对丽草蛉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草蛉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22、7.47、8.69、7.04、7.52℃和72.40、302.21、240.86、140.49、793.16日度。丽草蛉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丽草蛉发育速率与温度为显著相关性;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零,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丽草蛉实验种群呈增长状态;在26、28、30℃时,丽草蛉内禀增长率(rm)及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0.095 0、0.116 3、0.113 9及48.363 5、66.610 0、48.069 3。26~30℃为丽草蛉种群生长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相似文献   

17.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明确结荚期大豆对点蜂缘蝽生殖力及种群发育的影响,为了解种群发生动态、预测预报及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24±1℃恒温下,采用离体豆荚饲养法,系统观测点蜂缘蝽存活和生殖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种群生命表分析,进一步探讨其种群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结...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外观察法和最小二乘法研究胶刺蛾(Chalcocelis albigutataSnellen)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胶刺蛾以幼虫危害油茶叶片,老熟幼虫在叶面处结茧化蛹,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以第4代蛹越冬;幼虫共5龄,在25℃下,该虫的世代历期为(89.8±2.3)d;成虫具有正趋性,雌虫平均寿命5.8 d,雄虫平均寿命4.3 d,平均每雌产卵117.5粒,林间性比为1.32∶1(♀∶♂);不同温度对胶刺蛾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胶刺蛾的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17、7.07、6.26℃,有效积温分别为87.09、650.19、508.0日度,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17℃,有效积温为1373.77日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黄腿双距螯蜂是我国南方稻区常见的褐飞虱天敌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对黄腿双距螯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系统测定了12℃、17℃、22℃、27℃、32℃、36℃和38℃恒温条件下该蜂成虫寿命、寄生率、取食率及子代结茧率、羽化率、发育历期、雌性占比等生物学特性,并计算了该蜂的种群生命表参数、世...  相似文献   

20.
绿盲蝽对13种不同寄主植物适合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绿盲蝽在13种寄主植物上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寿命。结果表明,绿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上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及若虫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四季豆上若虫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其它寄主植物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常规棉花上若虫的发育历期延长,但和豆类及转基因抗虫棉相比无明显差异。在两种抗虫棉上成虫的寿命明显缩短,其它寄主植物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转基因抗虫棉和豆类植物更适合绿盲蝽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