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陈晓  江升 《福建农机》2020,(1):28-30,34
介绍了灵芝温室栽培气候环境控制系统,采用灵芝生长室和循环风室隔离的结构设计,通过室内空气的交叉循环,结合风机变频调速、空气全热交换、智能照明补光等技术,调节灵芝生长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氧量等灵芝生长要素,实现全天候环境下灵芝的栽培,达到灵芝一年多季种植,提高灵芝成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苗木定植以及土肥水管理方面分析了青脆李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加强肥料与灌溉阶段的管理能够为果树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其次重点探讨了在果树生长阶段需要进行的修剪管理方法,以及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以提升青脆李的果实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杰 《河北农机》2024,(2):72-74
为了完善现代化农业的种植技术,有效提高有机蔬菜种植的农业推广技术,应记录有机蔬菜种植苗期管理的生长变化,观察有机蔬菜生产的情况以及规律;勘察有机蔬菜种植周边的环境,全面提高正确种植技术的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全面提高生态农业推广技术的种植质量。本文主要围绕如何通过无土栽培以及生态农业推广技术种植有机蔬菜展开研究,分析了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发展现状、种植模式管理要点以及有机蔬菜生态农业推广技术的应用对策,以达到清洁田园的农业推广技术应用效果,解决蔬菜生长过程中存在不利因素,优化种植技术,落实绿色有机蔬菜推广政策,应用先进技术解决虫害,提高菜农生产有机蔬菜的农业推广技术,促进科学合理化融合农业大国种植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花生覆膜播种机械化种植的农艺环节及花生生长各阶段的特点,结合昌图县花生生产经验,探讨花生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为辽宁省花生覆膜滴灌农业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焉耆盆地(含焉耆县、博湖县等)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较高,日照充足,该气候条件较适合食用菌的栽培.如果充分利用该气候特点,培育食用菌栽培产业,将会对该地区的经济作物种类进行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单一作物种类价格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文章围绕巴州博湖灵芝种植展开论述,对比了灵芝生长条件与当地气象条件,做出相关适宜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谢晓晖 《福建农机》2021,(1):9-12,46
灵芝生长环境实验室的智能新风系统在实现主要功能换气的同时还需具备过滤、净化、均衡、节能、调节等功能。文章介绍了环境实验室智能新风系统的风道系统、执行系统、环境信息传感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就系统的节能控制、噪音控制、安全性及可靠性设计进行阐述。该系统应用广泛,也可用于其他植物种植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李平 《河北农机》2023,(4):109-111
西红柿是常见的茄科作物,不仅营养丰富,同时食用方法多样。新时期,西红柿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还应对种植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以保障种植栽培质量。对于西红柿来说,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定要对栽培管理技术做好应用,加强田间管理,优化生产种植工作。基于此,文章对西红柿的栽培管理技术及田间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生产种植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食用菌生产中,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了有效控制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自动化程度和产量,在确定食用菌生长环境因子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环境控制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传感技术来控制食用菌生产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连栋温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温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干扰和粗犷管理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施农业远程控制系统,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精细化的智能管理,精确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营造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实现农业温室作物生产精细化、智能化、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温室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丽红 《河北农机》2023,(23):133-135
樱桃是蔷薇科樱属植物,不同种类的樱桃在生长条件、种植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樱桃树种植过程当中,只有了解不同种类樱桃树的生长习性,才能够对种植技术进行科学选择,并在树木生长期间,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供足够的生长养分。这样,才能够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提升果实产量。对此,在樱桃种植过程当中,土壤结构、气候、环境等任何一项因素,都能够对樱桃生长带来不同程度影响。所以,在种植期间,需要以种植区域的实际气候环境为基础,对樱桃种植种类进行科学选择。然后,结合相关种植技术对其进行种植、管理与培育。如此,才能够保证树木成活率,使其能够健康生长,提升樱桃整体产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设施草莓生产过程中环境参数采集和控制可靠性差、水肥调控粗放等问题,设计开发一种设施草莓智慧生产管控系统,包括生长环境信息感知系统和设施内的环境调控系统2个部分。结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和专家决策控制系统模型,提高环境参数采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证草莓各生长阶段对生长环境和水肥需求的精准控制。目前系统在示范园区内的草莓玻璃温室运行良好,水肥利用率与环境调控能力分别提高82.1%和35.5%,草莓产量、品质也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获取水稻的相关生长信息可以动态监控和实时掌握水稻的生长情况,是实现水稻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基础。为此,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集水稻生长过程数据采集、视频信息传输、后台数据分析处理和水稻生长精准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稻生长信息动态监控系统。根据该系统,对植物工厂中种植的4种水稻作为试验田进行研究,选择株高、有效穗数和叶绿素含量这3种性状作为监测对象,并与人工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该系统可有效监测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数量性状,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水稻生产中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水稻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苜蓿芽苗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勇  颜玉 《中国农机化》2007,(4):99-100
围绕苜蓿芽苗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从生产管理措施、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露地生长阶段管理、棚室生产阶段的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各种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秦飞  宗序平 《农机化研究》2022,44(3):171-175
以作物生长施肥过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壤条件中的作物生长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一种智能化变量施肥决策控制系统.以作物叶绿素和作物生长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对有限空间范围内的相关环境参数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农田试验数据,形成基于土壤肥力和作物叶绿素的两种施肥模型.使用系统开发工具,建立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变量施肥决策控制...  相似文献   

15.
灵芝孢子食用方法与破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促进灵芝孢子破壁技术的应用 ,对目前普遍运用的 5类破壁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明破壁后的灵芝孢子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说明灵芝孢子的破壁后提取生理有效成分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温室的结构档次正不断提高,加之农作物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强,搭建一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已成为农业种植者的迫切需求。该文针对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需求,通过调控农作物的环境因素,创造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农作物反季节生产和提高产量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室智能控制的精准度以及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基于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套典型的、符合我国农情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该系统将在调节温室环境参数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微型植物工厂内部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407的微型植物工厂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网络模块和执行机构驱动模块等。同时,制定了环境因子控制策略,构建了微型植物工厂智能控制系统软硬件,并进行了作物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温湿度和水肥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的小麦玉米生产管理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EB的小麦玉米生产管理专家系统主要实现了小麦、玉米全程生长期生产管理信息的网上发布。系统将气象因素、植保知识、专家经验、地理信息系统、Internet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为农业生产管理者提供河北省内各区域种植品种情况、不同区域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特点及作物管理特点、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和气候差异以及实时气候数据的网上查询。为此,设计了小麦玉米管理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垦区工厂化育秧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的需求,为了促进育秧生产和管理效率、及时掌握育秧环境的参数,设计了一套基于Modbus的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PC机与育秧大棚主机监控器之间采用无线的形式进行通信,通过监控中心就可以对育秧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主机监控器与从机采集器之间采用Modbus协议的RS4 8 5总线方式进行通信。该系统还具有喷灌和卷帘自动控制功能。同时,利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育秧环境的实时监测,进而对秧苗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调控,以提高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