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结合稻水象甲的分布、寄主、传播特点及广西稻区的气候等实际情况,对该虫入侵广西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水象甲传入广西稻区并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极大,风险较高。并由此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入侵四川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在四川的风险性,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从省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指标对稻水象甲在四川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稻水象甲的综合风险值为2.09,为高度危险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对四川稻区具有高度危险性,为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应对其加强检疫、加大监测和扩大宣传。  相似文献   

3.
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zqphilus Kuschel)是水稻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繁殖扩散迅速,防控困难,已被10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水稻是上海市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上海水稻种植区尚未发现该虫的发生与危害。为探明稻水象甲在上海地区的风险性,本文以上海市的气候、水稻种植情况及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利用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分析了稻水象甲入侵上海的风险性。结果显示,稻水象甲入侵上海的风险值为2.28,属于高度危险类型。同时,根据稻水象甲较高的入侵上海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对稻水象甲入侵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在贵州稻区危害面积逐年加大,局部地区暴发成灾。为了明确水稻旱育秧技术对稻水象甲的实际控制效果,分别设置单独水秧、单独旱秧以及水秧和旱秧混合栽种3种方式,连续两年观察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在3种栽种方式的水稻秧苗上取食、产卵情况。研究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在水秧和旱秧上都能取食,但是仅在水秧上产卵,连续两年在单独旱秧和混合旱秧上平均产卵量均为0。因此旱育秧技术是一项可以有效阻隔稻水象甲繁殖扩散的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6月9日在留坝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后.洋县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普查。2006年6月27日在磨子桥镇三台村普查中发现稻水象甲为害症状及虫体。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和为害.我们在发生区乡镇开展水稻改种玉米试验、幼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和成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的同时.积极探索稻水象甲在洋县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寄主、传播方式、途径及黑龙江省北部主要水稻产区的气候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其传入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稻水象甲传入黑龙江省北部水稻主产区、并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极大,风险较高,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MAXENT的稻水象甲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中国水稻上的重要植物检疫性害虫,根据稻水象甲的分布数据及其主要寄主水稻的分布,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其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进行了再分析和预测。稻水象甲在中国的扩散主要分为2个阶段:1988—1996年为零星扩散阶段,稻水象甲分布集中在环渤海湾及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入侵发现地大多出现在港口城市;2001年至今为快速扩散阶段,稻水象甲逐步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扩散,首次入侵发现地大多位于铁路或公路沿线城市。稻水象甲在中国的适生区广泛,90%以上水稻种植区均适合其生存,高度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稻区,少量分布在环渤海湾一带。  相似文献   

8.
<正>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水象甲亚科(Baridinae),稻水象甲属(Lissorhoptrus),原产美国,为我国对内对外植物检疫对象。1976年该虫从美国传入日本,开始进入亚洲稻区,1988年传入韩国,同年在我国唐山地区发现。目前国内分布于河北、天津、山东、辽宁、吉林、浙江、福建、湖南等地,2009年在我市洪山区早稻上首次发现。2012年在黄陂区发现危害。该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镇海区地处浙北沿海(东经301',北纬12137'),1999年发现稻水象甲疫情。这是稻水象甲初次侵入中国水稻单、双季混栽区。为了解稻水象甲在水稻单、双季混栽区的发生和为害情况,笔者于1999~2000年进行了初步调查。1分布1999年5月11日蟹浦镇方针村一农户反映,水稻上有一种从未见过的硬壳虫为害十分严重,区植检站和农技总站派员实地查看后,认为是稻水象甲为害,发生了疫情。送标本到省植保总站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定结果一致,说明稻水象甲已传入浙北沿海水稻单、双季混栽区。随后进行了全区普查。19…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鄂州市稻水象甲发生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水象甲为检疫害虫.文章首次报道了稻水象甲在湖北省鄂州市发生的情况,并对稻水象甲的其他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全国二类检疫性水稻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阐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水稻种植区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为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湖北省是水稻种植大省,自2008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年发生面积逐步扩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昌黎县稻水象甲的划区、封锁与控制胡新胜(河北省昌黎县农林局植保站066600稻水象甲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1988年首先在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等5县1区发生,1990年传入秦皇岛市昌黎县及其它县、区,疫情发生后,我县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及实施细则有关条款...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吉峰 《植物医生》2011,24(3):39-41
选用6种新型药剂对稻水象甲疫情的田块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稻水象甲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48%毒死蜱乳油在处理后平均虫口数、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其他药剂,对稻水象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0.7%毒死蜱乳油、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氟啶脲乳油和50%稻丰散乳油也能有效控制稻水象甲,可以作为防治稻水象甲较为有效的农药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探索稻水象甲暴发的原因,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调查其越冬场所、寄主植物、不同生境中的种群消长动态、年生活史、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于4月上旬末开始活动,4月中旬在杂草、小麦等旱地作物上取食,5月中、下旬随水稻移栽迁入稻田,之后进入产卵期;一代成虫羽化始期为7月中旬,自8月上旬起,一代成虫又开始向其越冬场所附近的杂草丛转移,逐渐入土越冬。稻水象甲在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滞育成虫在土表和浅土层中越冬,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稻田附近的林带和田埂。  相似文献   

15.
稻水象甲危害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沙、望城部分乡镇的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调查表明:稻水象甲在我省的分布密度平均为(1-37)头/百丛。几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锐劲特、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等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稻水象甲幼虫及茧在稻根周围分布规律颜仁贤(浙江省玉环县植检站317600)在稻水象甲幼虫及茧调查中,都要挖取土样进行检查,过宽、过深挖土,洗样,花工大、对稻损失大;过狭、过浅挖土漏虫率高,影响调查准确性,因此调查了解稻水象甲幼虫及茧在稻根周围的分布规...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水稻害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最具威胁性的外来人侵生物之一,是水稻生产的一大潜在威胁。通过开展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田间药效试验,探明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稻水象甲是2014年首次在罗田县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现的检疫性水稻害虫。四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至2017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扩大到3 577hm2,发生范围扩展到除九资河、胜利两乡镇外的10个乡镇157个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监测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制定疫情防控预案,组织防控扑灭行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定点监测疫情,调查发生规律为了准确掌握稻水象甲疫情发生情况,在湖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做好福泉市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扩散,根据稻水象甲寄主单一的特点,2014年4—9月在2011—2013年疫区发生田块,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多样性防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田块,没有稻水象甲发生及为害,水稻产量得到了保证,投入产出比1∶1.78。生物多样性防控稻水象甲技术经济实用,可在疫区推广实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在马场坪办事处黄丝村老罗庙组的水改旱田间进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控商城县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的发生,本研究对该地稻水象甲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主要发生在商城县丘陵山区和沿河稻作区,发生面积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越冬成虫发生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产卵期在5月,幼虫发生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蛹期在6月,成虫羽化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测报灯成虫终见期在8月15日前后。采取稻田秋耕灭茬、隔离育秧、延迟播种期、科学管理肥水、保护天敌、稻鸭(虾)共作和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控稻水象甲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