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的一种由低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有两大区域,即欧亚草原区和北美草原区。我国草原属欧亚草原区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广大地区,自东向西依次递交为草甸草原地带、典型草原地带和荒漠草原地带。  相似文献   

2.
一、森林现状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省域呈东南至西北倾斜的狭长带状分布,地跨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地形地貌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丘陵、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地貌兼而有之.甘肃是全国唯一兼有东部季风、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省份,具有亚热带湿润、暖温带湿润、温带半湿润、温带半干旱、温带干旱、暖温带干旱、高寒半干旱和高寒湿润等多个气候类型.  相似文献   

3.
一、山西省漆树的分布山西处于我国中纬度地带。按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本省内长城以北属于温暖半干旱地带,内长城至昔阳—介休—汾西—河津一线之间,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带,此线以南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带。漆树的地理分布范围,恰与该线以南相吻合。根据本省漆树分布地理区域和多度状况,划分三个分布区。Ⅰ、中条山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B10):103-108
内蒙古深居内陆,地域辽阔,一方面受到辐射热量的影响,从南到北,相继出现暖温带(日温≥10℃持续期日平均气温总和≥3200℃)、中温带(1700~3200℃)和寒温带(≤1700℃)的热量梯度气温带;另一方面又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作用,自东向西随水分的递减而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的地理气候差异。在这种水热条件的融汇、综合作用下,使内蒙古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分布和发育着森林、草原、荒漠及其各个过渡类型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雨季造林     
我区夏季降水充沛,气温高,这种水熱同时出现的气象条件,给植物生产发育创造了一种十分有利的生态环境,也为我们开展雨季造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自治区地处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带,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除阿拉善盟外一般在200~450毫米之间。但在夏季,太平洋高压气流向大陆移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深居内陆,地域辽阔,一方面受到辐射热量的影响,从南到北,相继出现暖温带(日温≥10℃持续期日平均气温总和≥3200℃)、中温带(1700~3200 ℃)和寒温带(≤1700℃)的热量梯度气温带;另一方面又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作用,自东向西随水分的递减而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的地理气候差异.在这种水热条件的融汇、综合作用下,使内蒙古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分布和发育着森林、草原、荒漠及其各个过渡类型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并使欧亚大陆中部按南北方向分布的各植被带在内蒙古境内形成了东北--西南方向的偏转.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天然植被分布最为显著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盟次生林山区从自然条件来看,基本上可分为大青山区和蛮汉山区两大类型:前山地区大部属温暖型草原黑炉土地带。凉城、丰镇、兴和、和林县黄土丘陵属半干旱地区。年湿润系数为0.3—0.6%,年降水量为400—450毫米,热量条件好(≥10℃)接近半湿润暖温带;另一种类型是前山、后山交接处卓资、武川、中旗的大青山、灰腾梁山区,属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因海拔高度不同植被也不同,年降水量为350毫米左右。土壤为棕褐土、山地淋溶土,阳坡多为散生树木,以及干草原植被,分布着山地栗钙土。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土地沙化环境因素的初步研究肖凤祥(白城市林业局)叶雅玲(白城市林科所)鲍显志(镇赉县胜利乡林业站)1土地沙化现状我省中西部地区地处温带半湿润气候地带,仅西部边缘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这里的年降水在400—500mm之间,干燥度在1.49以...  相似文献   

9.
定西市园林绿化树种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末端,属南温带半湿润—中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年均气温5.5 ̄7.5摄氏度,无霜期100 ̄170天,海拔1420 ̄3941米;年均降雨量400 ̄6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蒸发量高达1400毫米以上。全市以渭河为界,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量少,植被稀疏,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旱生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西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1~8.2℃,年降水量400~600mm,最大降水量可达700mm以上,最小降水量仅有200mm,年降水量集中;年蒸发量近1600mm,是降水量的3~4倍。该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雪干燥。由于植被稀少、土壤质地粘重、雨量集中,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的严重失调。因此,辽西的自然环境就决定了在这个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瘠薄的树种能维  相似文献   

11.
7 .2 陇秦山地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7.2 .1 模式适宜条件 陇秦山地主要指甘肃天水、秦安以东和陕西的宝鸡 ,陇县以西的石质山区 ,属温带、暖温带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 7~ 10℃ ,大于或等于 10℃年有效积温为 2 10 0~ 3 60 0℃ ,无霜期 14 0~ 180d ,年均降水量  相似文献   

12.
同心县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带,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均降雨量272.6毫米,蒸发量2289.8毫米,是降雨量的8.4倍。要提高该区域造林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是在各种复杂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林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以有限的资金获得更多的森林资源,这个地区应实行弹性造林计划。一、现行计划的缺陷目前,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年度计划与受自然条件影响不大的部门和造林区的生产计划一样,是一种不可变的计划,这种计划不能很好地指导这个地区的林业生产。内蒙古自治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东西部地区和年度之间的降水量相差很大。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阿拉善盟西部为40~100毫米,呼伦贝尔盟东北部为450~480毫米。不仅地区之间降水量变化很大,而且每个地区各年度的降水量变化也很大。表1是内蒙古11城市年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北方各省(区)、市的有关单位对干旱山地的造林技术问题,在试验和生产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技术、经济条件,选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绿化荒山的速度。一、我省干旱山地自然条件的特点我省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长城以北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年均蒸发量都  相似文献   

15.
特克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山区气候,由于受山区影响,小气候十分明显,海拔900~1 400米,是典型的逆温带控制区,为发展林果业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县境年平均气候5.3℃,≥10℃积温2 318.3℃,绝对最低气温-25℃。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375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全年气候冬长夏短,春秋相连,春温回升快而不稳,秋温下降迅速。近年来随着新植果园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杨树速生丰产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辽宁地区人工林的重要组成。辽宁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在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只有400 mm。干旱地区培育杨树速生丰产林,必须要结合气候特点、雨水条件、土地资源等客观因素,熟练掌握造林技术,才能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分别从地块与树种的选择、栽植技术要点、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干旱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造林技术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距1700公里,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人口2375万。内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八省(区)毗邻,外与蒙古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国境线长4221公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在 7、8、9月,年降水量自东向西由近500毫米到不足50毫米递减。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体上看,主要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水分是干旱、极干旱荒漠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甘肃省古浪县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海拔高度1700米,气候类型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7月份)42℃,极端最低气温(1月份)-26.4℃。年平均降水量194.4毫米,  相似文献   

19.
秦岭北麓的栎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岭北坡1300米以下的山麓和低山地带,主要由一些次级岭脊组成,岭脊多与水系平行排列,顶部浑园柔和,形成很多由南向北的沟峪和长梁地形,一般山势低矮,起伏不大。气候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气温自西向东逐渐增高,全年平均温度西部约13℃,中段在13.3℃左右。西部由于冷气流的侵袭,造成冷锋雨,因而降水自西向东递减。西部年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东部650毫米左右。该地带的植被特点,就是在这种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拙著“秦岭北麓侧柏林的主要类型及地带性问题”一文(见《陕西林业科技》1978年第5期)中曾述及,第三纪晚期栎类已在秦岭北麓和山前盆地的阔叶林中出现。  相似文献   

20.
《林业工作研究》2005,(1):36-39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疆,总土地面积17.7亿亩,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全区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自东向西由500毫米到50毫米递减,年蒸发量900-4000毫米。全区总人口2300多万。我区是全国林业大省区之一,林业用地4.9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