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鸽I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瘟、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发病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以病鸽出现拉稀、扭头为特征症状。1病原鸽I型副粘病毒(PPMV-1),为副粘病毒科成员,同鸡新城疫病毒同属于禽副粘病毒I型(PMV-1)。目前,鸽I型副粘病毒(PPMV-1)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种为对鸽致病而对鸡不致病的鸽强毒株、中强毒株或弱毒株,是引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结合近期肉鸽养殖最为常见的几种疫病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鸽I型副粘病毒病鸽I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瘟,又称为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正>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Virus,NDV)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禽副粘病毒Ⅰ型(Avian ParamyxovirusⅠ,APMV-Ⅰ)。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00~250nm,有囊膜,呈现多形性,囊膜上有纤突,长约8nm,病毒囊膜上的纤突为2种糖蛋白,一种为HN蛋白(Hemagglutinin Neuraminidase),即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另一种为F蛋白(Fusion),也称融合蛋白。病毒粒子的内部为一核心,也就是病毒粒  相似文献   

4.
鹅副粘病毒病又名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引起鹅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度抗触性传染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在临床上,以下痢,卧地不起,脾脏和胰腺肿大、并散布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以及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自1997年出现以来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继小鹅瘟之后危害养鹅业的又一主要病毒病。国外学者认为禽副粘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近几年我国许多学者分别报道了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自1997年8月首发于江苏扬州地区,目前呈蔓延流行趋势。由于鸡新城疫目前仍是我国养…  相似文献   

5.
鹅副粘病毒病又名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鹅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度抗触性传染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在临床上,以下痢,卧地不起,脾脏和胰腺肿大、并散布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以及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自1997年出现以来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继小鹅瘟之后危害养鹅业的又一主要病毒病。  相似文献   

6.
<正>鸽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鸽蛔虫寄生于鸽的小肠内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该病主要危害幼鸽,1~4月龄最为易感,感染率一般为10%~30%,个别可达50%~80%。症状也较为严重,幼禽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引起大批死亡,损失较为严重。5月龄以上者有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养鸽业有较大危害[1]。该区一鸽场在2017年下半年发病,蛋鸽死亡率明显上升,经综合诊断确定为新城疫感染所致,另外存在饲料黄曲霉毒素B1超标及肠道细菌感染的问题,采取紧急免疫以及隔离治疗等应对措施后,发病和死亡率降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卢忠  陈霞  陈波  魏长  何浚  左健 《畜禽业》2000,(9):50-50
2000年4月上旬,渝北某新建鸽场饲养1200多对种鸽,陆续开始发病,很快波及大部分鸽群,发病率达91%,死亡率达10.6%。笔者经现场调查、实验室诊断,确诊该鸽场系由新城疫病毒与大肠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经采用精制鸡新城疫抗体肌注与禽病杀星口服液兑水饮用,迅速控制了病情。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瑛  孙占仁 《畜禽业》2003,(3):54-54
辽宁大连市北三县郊区,某肉鸽专业户饲养白羽王种鸽750对,于2002年1月中旬开始陆续发病,很快波及全群,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经市兽医站的高级兽医师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肉鸽I型副粘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户主于2002年1月6日在集市上从鸽贩手中低价购买种鸽20对,未经隔离饲养观察,就放入鸽舍中间空室混群饲养,1月10日有15只表现精神异常,采食量明显减少,12日死亡3只,由于饲养空间用鱼网隔开饲养,很快传染左右两室,14日约有40%的种鸽精…  相似文献   

10.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良玉  杨帆 《畜禽业》2004,(5):42-43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雏鸡感染后由于呼吸道或肾脏病变而引起死亡。鸡感染本病后,通常使饲料的报酬率降低,死淘率增加,给世界范围内的养鸡业造成  相似文献   

11.
詹黎清 《畜禽业》2007,(8):41-41
<正>鸡蛔虫病由蛔目禽蛔科禽蛔属多种蛔虫引起,其中以鸡蛔虫最为多见,鸡蛔虫是寄生于鸡体内最大型的一种线虫,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内,有时也可寄生在嗉囊、胃、食道,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严重的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特禽养殖在我市逐渐发展壮大。肉鸽因其营养价值高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肉鸽饲养在我市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比较滞后,特别是肉鸽新城疫疫苗的使用比较混乱,肉鸽新城疫疫苗的暴发往往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选择1户中等规模的肉鸽饲养场,就鸽新城疫油乳苗、鸽新城疫灭活苗、鸽新城疫L系苗3种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筛选出防治肉鸽新城疫的最佳疫苗,为有效防治肉鸽新城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特禽养殖在我市逐渐发展壮大。肉鸽因其营养价值高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肉鸽饲养在我市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比较滞后,特别是肉鸽新城疫疫苗的使用比较混乱,肉鸽新城疫疫苗的暴发往往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选择1户中等规模的肉鸽饲养场,就鸽新城疫油乳苗、鸽新城疫灭活苗、鸽新城疫L系苗3种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筛选出防治肉鸽新城疫的最佳疫苗,为有效防治肉鸽新城疫提供科学依据。1鸽场情况该场主要是从甘肃省张掖、甘谷引进商品肉鸽,存栏390只,肉鸽包…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2)
正犬瘟热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病毒引起的感染犬科、鼬科、浣熊科等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大批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经常引起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严重危害犬的健康和生命。另外,其病程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5.
<正>犬瘟热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1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双相热型、急性卡他性呼吸道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少数病犬的鼻和足底可发生角质化过度。由于本病传染快,治疗难,常会给养犬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是1种多发而危害较大的犬  相似文献   

16.
禽霍乱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动物防疫法》规定禽霍乱属二类疫病,对养禽业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17.
马元山  周明 《畜禽业》2004,(7):54-55
家鸽由野生岩鸽(也称野鸽)进化而来,属特禽,包括信鸽、观赏鸽、肉用鸽。近些年来,人类食品结构的改变,对鸽肉的需求量愈来愈多。相应地,肉鸽饲养数量剧增。但现今对肉鸽的饲养方式多为比较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即让种鸽配对产蛋,种鸽自己孵蛋和哺育仔鸽,使用比较单一的整粒原粮作为肉鸽饲料等。这种饲养方式与当今肉鸽业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亟待革新肉鸽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刘松 《畜禽业》2001,(7):39-39
菏泽市牡丹区某肉鸽养殖户饲养的300多对肉鸽,发现20多只有头颈歪扭、低头、后仰等神经症状,且排水样或黄绿色稀粪,初认为是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用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蛋黄抗体每鸽注射2ml,结果无效.而后,在观察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又做了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鸽副伤寒.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鸡痘的防治     
《畜禽业》2014,(12)
<正>鸡痘是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中鸡痘病毒(Fowl poxvirus)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夏季、秋季和暖冬季节,大小鸡只均可发生,蚊子是重要的传染源。临床上主要有皮肤型、黏膜型(白喉型)和混合型。该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泡、痂皮内。健康鸡往往是因为与病鸡接触或啄食了病鸡脱落的痂皮而被感染。尤其是鸡舍面积小,鸡只过于拥挤,环境卫生恶劣,蚊虫大量孳生时最易发生。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的流行及其病毒的细胞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粘膜和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人也可以感染。口蹄疫病毒(FMDV)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目前已知全世界有A型、O型、C型、南非1(SATⅠ)、南非2(SATⅡ)、南非3(SATⅢ)和亚洲1(AsiaⅠ)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的抗原性不同,彼此之间不能交互免疫。但各型的临床表现则相同。每个血清型又分若干亚型,现已知的亚型有70个以上,各亚型的免疫原性都有或多或少的交叉性,与主型有一定区别。人类感染以O型多见,C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