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树在我国东北地区是重点的造林树种之一,因为其喜光、耐旱、生命力顽强的特征,而成为广大从事造林方面的工作者的首选树种。本文主要就杨树栽培的几个技术要点进行论述,为营林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具有适应力强、生长快、寿命长等特点,种植广泛。本文总结了长白落叶松种苗繁育和病虫害的预防处理方法,为育苗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宇 《现代化农业》2014,(11):30-31
水曲柳是东北三大硬阔树种之一,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随着森林的开发,天然生长的水曲柳已经不多见,且其天然更新不良,因此,进行水曲柳育苗造林是生产实践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实践经验对水曲柳的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根宝对樟子松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宝对樟子松造林效果的研究赵继福,金久江(辽源市科委,辽源136200)(东辽县林业局,白泉136600)樟子松是东北地区主要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促进造林幼树的长势,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试验组应用...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沙的特性,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特别适合东北地区的气候及自然条件,是营造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很多地区也用于防护林及城乡绿化造林。本文主要针对樟子松的造林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为樟子松造林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杨树在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种植。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尤其十年来,东北地区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杨树迅速成林,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和工农业用材林。同时杨树树干高大、整齐,常做"四旁"绿化及道路绿化树种。一、杨树造林技术措施1造林地的选择。造林地的好坏对杨树能不能高产至关重要,它是集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如果造林地立地质量不够标准,即使增  相似文献   

7.
正柞树在东北地区属于常见主要造林类树种之一,多年生。它的木质坚厚,具有很大的比重和较强的耐腐蚀能力。而且它的纹路十分美观,在多个领域用途广泛,属于较珍贵的用材树种。本文试对柞树造林技术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提升柞树造林效益提供一定的借鉴。柞树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种植较为广泛,它的适应性强,可在多类土质中生存,因此,它的种植相对难度不是很大,但也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在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种植较为广泛,是北方常见的一种树种,也是东北地区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落叶松属于寒温带以及温带的树种,在各类树种中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其垂直分布能够达到森林分布上限。在北方落叶松种植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裸根苗造林技术,为了能够提高落叶松的存活率,必须要对造林技术要点进行把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北方落叶松裸根苗造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活率较低的原因,并探讨了北方落叶松裸根苗造林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以期可以为落叶松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属乔木,具有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是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落叶松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等寒温带或温带的主要林区,是东北地区三大针叶用材树种之一。本文主要对落叶松的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对落叶松的种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是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东北林区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它的天然分布很广,适应性强,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强阳性树种。它生长速度快,栽培容易,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华北落叶松是中国北方的一种重要造林树种。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不合理的育苗技术和抚育造林方法,造成了苗木质量不高、造林成活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该文重点介绍了华北落叶松的几种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的技术要点,为营造华北落叶松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在河西走廊建设农田防护林。实行林带种草对于提高土壤吧力、促进林木生长效果良好,还可扩大饲草来源,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本文报道作者1983—1985年期间对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带种草的调查研究。对种草林带不同类型土壤的肥力状况采样化验,并用配对比较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林带种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显著;对全氮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对水解性氮的影响极显若;对有效钾的影响显著;林带种草2—3年内,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杨(P.Russkii Jabl.)夏季扦插造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面积扦插造林在我国研究实用较少,美国在营造杨树纸浆工业原材料上,研究应用非常广泛,而夏季大面积扦插造林国内外未见报道.在克拉玛依"林纸一体化"项目上,短期内为了栽植6.67×104hm2(100万亩)纸浆工业原料林,新疆林科院开展了在特殊地区(风大、风多、干旱)全年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2000年秋季造林66.67hm2,2001年春季造林800 hm2,5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营养钵造林1 333hm2,在6~8月用俄罗斯杨扦插造林368.7hm2,在土壤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扦插造林成活率达73;~90;,效果很好,造林成本低、速度快,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红杉是我国西南高山特有树种,也是我省青南高寒地区分布面积较小、海拔较高的一个特有树种,红杉具有与其它树种不同的独特的生境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应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育苗、造林的试验研究,逐步扩大造林地域,为高寒冷湿地带的生态树种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造林绿化树种资源调查研究是当前石灰土分布区造林和溶洞风景区绿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在木本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初步选择了适宜浙西北石灰土分布区自然条件的280个造林绿化树种,分析了树种资源的基本特点,并根据造林目的、用途把造林绿化树种划分为5类,即(1)用材树种,(2)经济果木树种,(3)薪炭树种,(4)防护树种,(5)特种用途树种。最后,提出了树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造林类型研究的实践性很强。本文通过图解的方式,直观地总结出针对渠江流域各种地貌类型的造林设计。围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目标功能,以小地形为依据,用点、线、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结构和布局,体现因害设防的原则,形成将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纳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和封山育林后林分树种组成及林地土壤的变化,在4种不同封禁年限的林分内,分别设置样地和小样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能保证幼树较高的成活率,显著提高林分的生长量;随着封山育林时间的延长.在乔木层和幼树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的组成和结构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封山育林能明显改善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N和速效K的含量,增加腐殖质层厚度.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广东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试验和林间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的疫区范围1988年在深圳市沙头角一带,1997年扩大到深圳市大部分地区及惠州市、东莞市的局部地区,疫区面积由1988年的1.13万hm2增大到 1997年的1.67万hm2,病树累计449286棵.发病树种为马尾松;发病率与树龄有关,同一病点内,成林松林平均发病率为17.8%,而幼林仅为0.3%;每年发病时间为 5~12月,7月和11月为病树发生高峰期,与松褐天牛的年发生世代及生活史相吻合;病害靠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扩散;病害主要向西北方向扩展,其次为西南和东北方向,年均扩展距离774.4(0~1500)m,扩展方向与风向有关;降水量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降水量大,当年发生面积小;一般南坡松林发病早且重,北坡松林发病迟且轻.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造林技术于冻结滞水理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树木根系发育分布与冻结滞水的相关性,为防治荒漠,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理论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苗木和高秆造林树木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20 cm~75 cm深度内,即冻结滞水富水带内,含水量达40%~50%,春季冻融水满足苗木生根成活的要求.80 cm~160 cm深度分贫水带,含水量〉5%,高杆造林树木根系极少.到160 cm~200 cm含水量增加,发育,第二层根系。冻结滞水资源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生存繁的重要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印楝采种育苗及造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印楝Y.L07种源在元江试验区采种、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7月下旬至9月上旬,印楝果皮由青绿色变为黄色时是最佳采种期;自然状态下,种子发芽力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容器苗造林利于成活;苗木定植时可留干25cm进行截干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