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马家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1996,(3):163-169
经调查,在江苏省连云港、浙江省象山港的中、后期条斑紫菜患有硅藻附着症。硅藻的种类以短纹楔形藻Licmophora abbrevita为绝对优势种。由于硅藻的附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紫菜的生长和加工的质量,因而作为硅藻附着症的防治应注意在早期抓紧加以处理。用PH为2.00-2.50的酸类,处理10-15分钟,或者PH为10.00-10.40的碳酸钠,处理10-15分钟,以及连线天干燥4小 相似文献
2.
对附着在条斑紫菜上的丝状细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丝状细菌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成熟的菌丝呈串珠状.菌丝体的基部可以进入细胞壁的表层,但不能穿透细胞壁.从大量附着丝状细菌的藻体上分离得到了丝状细菌菌株YL,经感染试验证实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该菌为条斑紫菜丝状细菌附着症的致病菌.对菌株YL的形态及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需氧革兰氏阴性菌,不能水解淀粉,接触酶呈阳性,在淡水中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及绳结状拓扑结构,初步确定其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25~35,pH值为7.5~8.5,温度为10~25 ℃.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不同海水比重、温度、光照强度、附着材料对条斑紫菜壳孢子附着的影响。初步确立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最适附着条件为海水比重1.022,温度20℃,光照强度27μmoL(m2.s)。塑料培养皿的附着率比玻璃培养皿高,且有许多其他优点,建议在类似试验中使用塑料培养皿;维尼纶网绳的附着率是聚乙烯网绳的3倍以上,可见壳孢子大多生长在维尼纶网绳上;尼龙筛绢的附着率介于维尼纶网绳和聚乙烯网绳之间,而且便于观察,使用尼龙筛绢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壳孢子的附着情况,从而大大方便紫菜的采苗工作。 相似文献
4.
经调查,福建省福鼎、霞浦、连江、莆田、厦门、漳浦的坛紫菜患有硅藻附着症。对附着硅藻进行酸处理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拍照计数,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其所属种类,分别是平片针杆藻小形变种Synedra tabulata var.parva、海生斑条藻Grammatophora marina、念珠直链藻Melosira moniliformis、短楔形藻Licmophora abbreviata、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var.subcontricta和小钩斑条藻Grammatophora hamulifera。对每个种类的数量分布情况、形态学特征、生态分布进行了描述,并提供部分种类的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5.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6.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7.
氮磷浓度对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和磷对紫菜的细胞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不同氮源、不同氮和磷的浓度和不同细胞密度笃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存活率和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细胞生长用NO3-N作为氮源估于用NH4-N的。前3天培养的细胞对N/P浓度的变化有一些忍耐性,3天后N/P的浓度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当N/P浓度为18-20/1.8-2.0mgl^-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第6天时,可达到77-80%,细胞分裂速度 相似文献
8.
氮和磷对紫菜的细胞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不同氮源、不同氮和磷的浓度和不同细胞密度笃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存活率和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细胞生长用NO3-N作为氮源估于用NH4-N的。前3天培养的细胞对N/P浓度的变化有一些忍耐性,3天后N/P的浓度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当N/P浓度为18-20/1.8-2.0mgl^-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第6天时,可达到77-80%,细胞分裂速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测定了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条斑紫菜和坛紫菜体细胞苗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紫菜均能耐受大范围剂量的γ-射线辐照,辐照剂量从100-400Gy,对两种紫菜体细胞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条斑紫菜体细胞苗的最佳剂量为200Gy,最佳剂量率为12.27Gy/min;坛紫菜体细胞生长的最佳剂量为100Gy,最佳剂量主为6.13Gy/min。此外,辐照组中,两种紫菜出现多种形态与色素变异体。 相似文献
10.
11.
条斑紫菜赤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家海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6,5(1):1-7
本文对近年来发生在浙江一带的条斑紫菜病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发病症状和病源体形态构造、生长繁殖的显微和超微显观察,以及菌丝体的培养结果表明,病源为紫菜腐霉,属赤腐病。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20-24℃时菌丝繁殖蔓延得最快;而且高盐度对菌丝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控制青霉,绿霉和酸腐等病原菌是提高柑桔贮运效果的主要技术环节。我国自1972年开始使用甲基托布津(Topsin-M)、托布津(Topsin)和多菌灵(MBC)等化学农药处理柑桔以来,显著地减少了贮运过程中青、绿霉病的发生,在防腐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近几年来由于青、绿霉菌抗药菌系的出现,致使药效明显下降;而且,多菌灵等化学农药对酸腐菌又无抑制作用,从而在控制青、绿霉病的同时,使酸腐菌引起的致腐作用有所增 相似文献
13.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组织亚显微病理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肝、脾、肾组织亚显微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并比较了鲫、团头鲂、鲢、鳙患此病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基本相同。呈败血症症状,只是垂死的鲫较团头鲂、鲢、鳙为严重而已,这与鲫的生命力较强有关。在光学显微镜还不能察觉细胞组织的病变时,在电镜下已呈现出细胞病理变化。肝、睥、肾等脏器最早出现的病变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受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肝细胞中有很多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是高度密集成束的粗面内浆网。这是机体的一种补偿性反应。根据病原、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研制出复合新药——鱼泰8号,并提出三步曲治疗方法及16条治疗注意事项,从而确保治愈率在95%以上.治愈了2000多公顷内的病鱼。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出发,提出10条综合预防措施,在300公顷的鱼池中实施后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辐射与条斑紫菜原生质体后代发育和变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严兴洪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2,(Z1)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原生质体被紫外线照射后,其后代的发育、形态和色彩均发生较大的变异。低剂量辐射对原生质体后代的发育和生长有促进作用,高剂量辐射对原生质体后代发育有抑制作用。原生质体经秋水仙碱和紫外线混合处理后,后代生长加快更加显著。同时产生较多的形态和色彩变异体。经秋水仙碱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及其后代对紫外线辐射有较强的抗性,这种抗性随着秋水仙碱的浓度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迪卡白种公猪肢蹄病的调查与蜂胶防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某工厂化养猪场的迪卡白种公猪40头进行了肢蹄病的观察、诊治和预防,结果:(1)在40头种公猪中发现32头患有不同程度的肢蹄病变(占80%)。在32头患猪中严重和有跛行的9头(占28.13%),前肢肢跡病17头(占53.13%),后肢肢蹄病29头(占90.63%);(2)所检出的肢蹄病按其发生部位和病变不同,共有26种之多。其中在蹄趾(指)部位的病变有蹄壁磨损、蹄踵腐损、蹄踵青肿、趾(指)间腐烂、趾(指)间增殖、蹄裂、假性蹄裂、趾(指)底腐损、蹄冠脓肿、白绒病等20种。在肢体关节部位的病变有腕关节皮肤磨损、感染化脓与关节炎、附关节皮肤磨损、化脓与关节炎等6种;(3)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猪栏环境与地面的质地不良直接引起患部的磨损。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梭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4)在防治方面采取以蜂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生姜腐烂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姜腐烂病是江西省兴国县生姜生产发展中的主要病害.本文经田间调查及室内研究确定该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侵染所致,并对病害的症状、病原的形态特征、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使用950只美国尼古拉白羽健康火鸡,中间实验使用9616只,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抽样监测其HI抗体滴度和观测其对新城疫强毒攻击的抵抗力的方法,研究了火鸡新城疫的免疫日龄、免疫途径、免疫剂量、免疫次数以及免疫期与保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1日龄雏火鸡用新城疫Lasota疫苗(Ⅳ系苗),以鸡的倍量,通过滴鼻和点眼途径首次免疫,其免疫保护期可维持1个月;对21日龄的火鸡用新城疫Mukteswar苗(Ⅰ系苗)以鸡的倍量,通过肌肉注射2次免疫,其免疫保护期可维持6个月齿龄;对种用火鸡,于开始繁殖前3~4周,用新城疫Ⅰ系苗,以鸡的倍量肌肉注射进行第3次免疫,可在生产期抵抗新城疫的侵害。由此,提出商品火鸡和中用火鸡的新城疫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8.
19.
牛蛙腐皮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蛙腐皮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除患部皮肤出现炎症、充血和坏死溶解外,伴有急性化脓性肌炎,肺炎,轻度卡他性胃肠炎,肝坏死,化脓住肾炎,急性脾炎。病理变化表明疾病过程为皮肤感染发展为败血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