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丈茶歌》是古丈地区的一首优秀歌曲,其歌曲不仅使古丈一夜成名,同时古丈的茶销量也一直呈直线飙升,将古丈的茶文化远洋海外。本文对《古丈茶歌》的音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歌词和韵律两方面对《古丈茶歌》所蕴含的音韵美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陈家宁 《福建茶叶》2016,(7):234-235
古丈凭借《古丈茶歌》这一电视音乐广告,迅速发展起来,古丈一夜成名,古丈茶销量直线飙升,古丈茶文化也远扬海外。《古丈茶歌》是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典型,拉开了音乐与旅游相结合的序幕,对于音乐与旅游相结合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借鉴了西方流行音乐的表达手法、广告宣传有道、歌曲于高艺术价值中尽显古丈特色风情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古丈茶歌》创新思路的高明之处,并论述了《古丈茶歌》对于促进音乐与旅游相结合的意义,最后根据《古丈茶歌》的创新思路对于音乐与旅游相结合提出了借鉴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作为我国古文明的代表者,它所能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是值得我们仔仔细细的考虑。优美动听的茶歌是我国历史上一项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方式,是对茶叶从栽培到收获过程的一种表达形式。古丈是一个少数名族地区,它孕育出来的人民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感情,用茶歌来寄托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作为一种特色的民间艺术,才能得到蓬勃地发展。我国有很多的茶歌,但《古丈茶歌》却是被流传最广的一首。整首歌曲真真切切的表达了对古丈茶的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4.
茶歌是我国民谣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地域特点的不同,茶歌的类别也有所差异,它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对我国民俗音乐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从而探究原生态茶歌艺术的传承发展机制。本文拟从原生态茶歌的历史来源和种类分析,结合原生态茶歌的艺术特征内涵认知,并以《古丈茶歌》为例,进行原生态茶歌的演唱活动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当前原生态茶歌艺术的传承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匡泓锦 《福建茶叶》2016,(8):246-247
我国是一个有着成熟文化体系和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围绕社会生产活动,形成了体系化的文化体系,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丰富内涵和教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体系化思考。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全球文化激荡、融合不断开展过程中,由于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的失衡,使得传统文化未能得到有效传承。本文拟从茶文化学习和继承意义入手,结合湖南古丈茶歌的特点及价值意义,从而深度分析在茶文化生态视角下,将湖南古丈茶歌融入课堂的具体实施思路,确保茶文化被有效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一诗,确是茶史上,特别是制茶技术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值得重视。关于它的写作地方,过去长期认识模糊。最近,王威廉、周靖民在《中国茶叶》(1982年5期)上,发表“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作于何地”一文,通过较详细的考证,确认刘的“试茶歌”作于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30日晚,大型歌舞剧《六堡茶歌》在广西苍梧县文化馆首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据了解,《六堡茶歌》以六堡茶为题材,由广西戏剧院和苍梧县文化馆共同打造,全剧以时间为主线,分《春·雨润茶香》《夏·幸福满怀》《秋·茶醇情浓》《冬·传承感恩》四个篇章呈现了采茶、制  相似文献   

8.
改编自福建闽西客家茶俗"采茶灯"的钢琴曲《采茶扑蝶》,将传统茶歌茶舞中调式、节奏、乐器等民族元素与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和表现手法完美融合在一起,为现代钢琴音乐烙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在《采茶扑蝶》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茶文化、茶歌和钢琴乐的双重发展目标,建立欣赏教学的层次结构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对《采茶扑蝶》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斗茶”之风盛行于宋代。有关斗茶的史料文物,常见的有北宋范仲淹的《斗茶歌》、唐庚的《斗茶记》以及元代赵孟頫的《斗茶图》等。这幅《斗茶图卷》系南宋著名画师刘松年所绘。图中描摹四茶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14,(11):34-36
古丈毛尖产于湖南古丈县,该县位于武陵山脉中段,著名的北纬25°至30°,是世界公认的优质产茶区域,生态环境优良,土壤有机质丰富,pH值适宜,雨水充沛、云雾缭绕,这独有的山地森林小气候,成就了"古丈毛尖"香高味浓、纯天然、绿色有机的优异品质。古丈县现有茶园15.5万亩,已经实现了全县人均一亩茶的目标。古丈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最早东汉《桐君录》明确记载,永顺之南(今古丈县境),列入全国产茶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发展古丈经济的优势之一,所谓经济优势,是指发展社会主义有利条件或长处。而经济优势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以及技术基础和管理水平等。这些有利因素只有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使这些长处得到发扬,以较小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否则,有利因素也可能变成不利因素,优势也将变成劣势。因此,充分调查和认识古丈这个大山区发展茶叶生产的各种因子、条件,正确指导生产,这是发挥古丈茶叶优势的前提。古丈茶叶优势是历史条件所形成的古丈种茶历史悠久,产茶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代。据《永顺县志》载(古称酉阳)“唐代溪州既以茶芽入贡,其为地方生产可  相似文献   

12.
<正>由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4FJ006)资助、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粟本文研究员领衔编写的《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两本茶叶学术专著,于2017年9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两专著分别从"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的起源与发展、产地分布与地理环境、茶树种植、鲜叶采摘与加工、品质特征与产品分级、冲泡品饮方法与茶艺、文化艺术与典故等方面,全面、系  相似文献   

13.
茶歌艺术的风格是多为有感而发的内容配上固定的曲调,因此茶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对我国民谣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本文拟从本土茶歌自身出发,探析我国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价值,以及茶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贡献,了解茶歌的起源和分类,以及它丰富的民族特色,分析茶歌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和茶歌与音乐教学的关联,深入探讨茶歌表演上对大众的审美价值,把握好它的民族性质。  相似文献   

14.
周沫 《福建茶叶》2017,(11):102-103
茶歌是中国特有音乐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且地形条件和民风民俗多变,因此决定了中国茶歌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茶歌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盛行于农忙时的茶园区,辛苦劳作之际,茶农们唱起茶歌,一唱一和,既可以缓解身体疲劳,同时茶歌也是对茶农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利于形成当地特色产业文化。为进一步渲染茶歌的艺术氛围,丰富茶歌的表现形式,本文以锣鼓茶歌为例,探索锣鼓茶歌中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结合方法,并对其艺术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丰富的茶歌资源不仅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当前我们所需要传承的重要内容。而在茶歌艺术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茶歌艺术内容进行有效认知,同时也要对茶歌艺术发展形成的具体过程以及其特点形成准确认知。本文拟从茶歌艺术与声乐舞台艺术表演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歌艺术与声乐舞台艺术表演艺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茶歌与声乐舞台艺术表演结合的客观要求认知,从而探究茶歌与声乐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6.
茶歌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其中所包含的音乐元素和人文艺术特征都是当前我们在对该资源艺术进行全面利用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内容。当然,随着茶歌艺术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全面分析茶歌艺术中的音乐特点,并结合具体理念融入其中,将为我们更好应用茶歌传统艺术提供全面帮助。本文拟从茶歌艺术的形成背景分析入手,深度探究茶歌的具体内涵,通过全面探究茶歌艺术中音乐特征的具体展现内涵,并且注重分析茶歌中所具有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7.
茶歌艺术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茶叶生产和茶叶饮用这一主体衍生出来的一种茶文化形式。茶歌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也是能够完美的表达我国茶文化的一种艺术手段。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茶文化,其中茶歌文化的艺术特点和发展现状也各不相同。茶歌不仅是劳动人民采茶过程的叙述,还是一个地区民俗风情的表现形式。本文将针对陕南地区的茶歌文化进行分析,了解陕南地区茶歌文化的艺术特点,明确目前陕南地区茶歌文化的发展状况和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茶歌艺术,尤其是原生态茶歌艺术,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呈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茶文化体系价值内涵的深层次认知,通过对原生态茶歌的具体内涵进行系统化分析,可以看到在该茶歌艺术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生活化元素,以及与茶相关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原生态茶歌艺术的发展历程认知分析入手,结合原生态茶歌的文化价值分析,通过融入原生态茶歌的艺术特征理念,从而探究互联网音乐背景下原生态茶歌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就安溪茶歌艺术来说,其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完善的茶歌内涵,不仅是对茶文化展现的基础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安溪茶歌艺术作为独有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内涵,了解安溪茶歌将为我们认知福建茶叶文明发展历史提供重要帮助和支撑。本文拟从安溪茶歌艺术的发展历程认知入手,结合安溪茶歌艺术的音乐特征内涵理解,通过对当前安溪茶歌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认知和理解,从而探究安溪茶歌艺术的音乐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茶诗中,提及茶叶产地经常会遇到"武夷"二字,其在多数情况下是指武夷山,但并非绝对如此。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和苏轼《荔枝叹》《叶嘉传》茶诗中多次出现的"武夷"地名,经考证指的应该是建安凤凰山北苑官私诸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