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响 《福建茶叶》2016,(6):260-261
在本茶叶包装储存期质量预测系统中采用辅助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因为此操作系统方便了用户可以自由地设计一些所需要的应用功能,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操作系统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本预测系统使用了触摸屏技术,减少了按键的使用,从整体上减小了系统所占用的体积,使系统更加轻巧,而且用户使用更加方便。本预测系统更是采用了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用户在远距离查看茶叶包装环境的质量,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在茶叶包装设计中采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是因为此操作系统方便了用户可以自由的设计一些所需要的应用功能,另一方面计算机互联网系统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系统使用了触摸屏技术,减少了按键的使用,从整体上减小了系统所占用的体积,使系统更加轻巧,而且用户使用更加方便。本系统更是采用了互联网技术,可以使用户在远距离查看茶叶包装环境的质量,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姜淑华 《福建茶叶》2016,(10):158-159
通过PLC对茶叶装箱机组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可以减少现有技术应用的弊端,增加设备的先进性,从而提高茶叶加工的质量。本文将通过对PLC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法,从而对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4.
茶叶自丝绸之路开始,就是我国输出、生产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主要产品,加上茶本身具有清热解火、美容养颜、调节体质等重要作用,因此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国内以及国际人民的喜爱。然后茶的制造工艺却及其复杂,特别是在当代,随着各国制茶技术的提高,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改造出一个功能强大、工作效率高的茶叶装箱机控制系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利用三菱公司的FX1N60MR款PLC对茶叶装箱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以茶叶装箱机组的加工工艺和工作原理为改造基础来设置I/0地址以及设计PLC的外部设备接线。并根据茶叶装箱机的基本原理、控制要求及相关特点来设计系统梯形图,同时连接外部设备进行系统调试,最终,达到控制系统改造和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刘青 《福建茶叶》2016,(1):162-163
茶叶理条机是茶叶制作加工中的重要设备之一,茶叶理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茶叶加工之后的品质高低,因此,面对传统理条加工工艺的弊端,应用自动化理条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茶叶机械制作的发展现状入手,利用三菱PLC控制技术对茶叶自动化理条机组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设计了机组的总体方案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不断提高茶叶理条机的自动化水平,进而便于用户操作,减轻劳动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理条效率,改善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烘焙是提升茶叶品质,去除茶叶中不良杂味,增加茶叶贮存时间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茶叶的烘焙效果,一般采用机械化烘烤机进行茶叶加工,以实现茶叶品质的提高。本文通过比较茶叶的手工生产、机械生产的优缺点,探讨了茶叶烘烤与贮存的重要性与功效,结合单片机PLC实时控制系统设计原理,提出了基于单片机的PLC实时控制系统下,茶叶烘烤机的设计的原则。这为研究和推广新型自动化、程序化的茶叶烘烤机奠定了基础,也为高品质茶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刘洋 《福建茶叶》2016,(7):268-269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喝茶。因此,茶叶储存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们身体的健康。当前,现有的监控设备价格昂贵,同时监控的气体种类单一,不能同时监控茶叶储存环境中多种气体的浓度;现有的设备还没有无线通信的功能,只能在环境内使用,用户不能远距离查看室内的情况。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基于C/S技术对茶叶储存环境监控系统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动炒茶机实现了茶叶的批量生产,解决了人工炒茶中的人力问题,大大提高了炒茶效率,但是,传统的自动炒茶机控制系统的技术并不成熟,炒茶工艺也不够规范,也不能满足茶产品企业的技术需求,而基于PLC的自动炒茶机控制系统实现了技术升级与炒茶工艺的规范,并且自动炒茶机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可以根据茶叶的种类进行不同的炒茶工艺,提高了炒茶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自动磅秤是茶厂完成自动称量茶叶、自动进箱、自动装箱,然后自动出箱的一整套机械装置。由于自动磅秤能取代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速度快,称量准确,因此,使用自动磅秤是茶叶装箱工序自动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自动磅秤的自动控制电路。一、自动磅秤的工艺程序  相似文献   

10.
6CB-2型茶叶匀堆装箱组合机是浙江萧山茶机厂生产的6CB 系列茶叶匀堆装箱组合机的中型机种。该机适用于中型茶厂使用,对红、绿茶,内、外销茶都可使用,操作基本实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茶叶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而且更加呈现出茶叶消费的原产地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饮用到更加纯正的茶叶,这就给当前的茶叶物流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就茶叶物流追溯系统中的RFID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当前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就进一步改进RFID在茶叶物流追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能够更有效地推进茶叶物流追溯系统的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如今茶叶产品生产的具体诉求日益提升,而如果我们想要,有效开展茶叶产品的生产活动,其需要的不仅仅是茶叶产品的品质把控,同时也需要结合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实现茶叶产业生产活动的规模化实施。本文拟从当前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状况认识入手,结合PLC的步进电机控制的设计与应用要求分析,通过探究当前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诉求,从而探究茶叶生产过程中PLC的步进电机控制的具体运用诉求。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理念被全社会所认同的今天,整个茶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科学的茶叶种植技术,优化茶叶管理机制,将茶叶产量管理与品质管理纳入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优化茶叶种植管理,从而实现茶叶产业的转型发展。本文拟从生态理念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叶种植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分析,通过探究茶叶种植技术及有效管理的实施要求,从而分析基于生态理念影响下的茶叶种植技术及有效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一种经济作物,属于农产品的范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本文首先谈到了现阶段茶叶追溯系统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构建茶叶质量追溯系统的意义和RFID技术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RFID技术的茶叶物流追溯系统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思路,希望能够对茶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茶叶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必须的一种饮品,其味甘甜醇厚,延绵悠长,深得很多人的喜爱。而茶叶质量的高低好坏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市场。因此,技术性地辨别茶叶质量的高低,是大多数商家所做的必要功课。在如今的茶叶质量检测中,指纹图谱技术被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的内涵以及其作用方式,其次,本文指出了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最后根据分析,本文阐述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指纹图谱技术广泛应用于茶叶质量控制中,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卫颖 《福建茶叶》2016,(9):72-73
供应链管理可以说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可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促使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随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时世界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国际化、一体化。这也说明用户需求更为个性化,其不确定因素亦是迅速增加。茶叶产品区域性、个性化特征极其显著,导致企业在发展中不注重经济全球化对茶叶产品的影响。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中,这时的茶叶行业不能不注重全球化市场的发展趋势,茶叶供应链系统可使用网络技术来展开调研及销售,用户可由网络技术而得到各个地区的产品信息,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因此,分析茶叶供应链系统构建中的配送点功能定位,对国内茶叶行业应用供应链系统水平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居民对茶叶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提高。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茶叶物流追溯系统,让消费者充分了解茶品物流信息,保障消费者消费权益。这对消费者与茶叶物流企业都是非常有利的事情。本文分析了RFID技术在茶叶物流追溯系统中的应用所存在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拓展RFID技术应用于茶叶物流追溯系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茶叶筛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茶叶领域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茶叶图像的处理,接着论述了神经网络算法的茶叶筛选技术,最后给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茶叶筛选系统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主要包含了系统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以图像处理系统为基础,对茶叶感官品质检测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然后详解了茶叶的感官品质的内容,最后以图像处理系统为基础,分析了茶叶感官品质如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品质检测和质量鉴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对于茶叶产业来说,其中所需要把控的不仅是品质,更需要充分注重优化设计理念,合理使用多种设计技术,赋予包装设计活动更加生动、立体的表现形式,从而提升茶叶产品的包装品质。本文拟从茶叶包装设计活动实施问题不足分析入手,结合数字媒体成熟应用的具体背景,分析视觉传达设计活动的具体内涵,通过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活动的时代诉求,进而探究数字媒体影响下茶叶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