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不同起源沙地樟子松林结构与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已成为三北沙区防护林主要乔木造林树种,但是,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的沙地樟子松却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状态的樟子松在该阶段却正处于旺盛生长期。为了比较沙地人工樟子松林与天然林的林分结构、生长特点及所处立地的生态因子的异同,对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最早引种沙地樟子松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天然樟子松分布区)的樟子松林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模拟人工林树木直径分布,正态分布函数可用于模拟天然林树木直径分布。基于树干解析的树木生长模型(Chapman-Richards)分析,人工林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相对生长率与平均生长率的最大值比天然林分别提早11、22年,6、18年和35、59年。人工林材积的生长加速度高峰值出现在14年,而天然林则出现在33年;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43年,天然林为102年;因此,可以推断天然林的寿命比人工林要长近60年。这一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综合作用:1)两种起源地生态因子的巨大的差异,主要包括:人工林区的纬度、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海拨高度等较天然林区高;2)人工林的林分密度较天然林大;3)人工林区的干扰强度较天然林强。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供建筑及家俱等用。我县自1968年开始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到1985年末统计,全县栽植樟子松人工林1121公顷,其中风沙区822公顷,占樟子松总面积的73.3%。在沙地上生长的大片樟子松人工林长势健壮,色泽正常,正在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3.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14年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75 454hm~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6县区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树高、胸径生长均优于同龄油松人工林,不同基质(盖沙黄土地和沙地)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均适宜樟子松的栽植;栽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影响明显,在树高、胸径和冠幅各指标相间差异性显著,合理稀植更有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发育;丘间地、平缓沙地更适宜于樟子松的生长,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对樟子松胸径、冠幅的生长影响较树高显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林多,结构单一,自然更新困难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理论,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初植密度和中龄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调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的初值密度为2m×2m,说明初值密度稍大一些,有利于樟子松在沙地上的生长,但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密度过大,易引起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以其人为投入补充林地土壤肥力,对树木进行补充营养,促其速生丰产,缩短轮伐期,为樟子松人工林集约经营提供技术经验。试验结果表明,定性施肥以氮和过磷酸钙混施为好,定量配比为5∶3。施肥量幼龄林以0.40 kg.株-1、中龄林0.80 kg.株-1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林龄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的变化,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高生长与林龄变化的规律,为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科尔沁沙地最早引种地——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中选择10-60a林龄的样地,调查、观测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龄、树高,并使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与林龄有极显著相关性;由于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导致树高连年生长量不同,并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在起始阶段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高峰后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期,然后逐渐下降直至维持缓慢增长;树高生长量随林龄变化的模型为y=0.546x0.794;树高生长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长,立地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延长或缩短这种进程,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定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为目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纸浆材人工林不同种源、苗木和立地条件对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对长白落叶松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的研究分析,确定了长白落叶松纸浆材轮伐期。  相似文献   

9.
大青山人工油松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②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③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 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灌水强度对樟子松人工林动态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通过田间灌水试验对樟子松苗高、地径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对生长模型中理论生长上限、生长增速点、生长减速点、速生点和速生期等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不同灌水处理间的多重比较,灌水强度主导的参数差异性使樟子松苗高和地径生长模型具备了多形性。(2)灌水强度为自然降水量3倍时苗高年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