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和技术,是现阶段保障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区域的地理、气候因素和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情况。对照保护性耕作适应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析了秦巴地区特别是商洛山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在秦巴地区特别是商洛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豆的施肥技术应根据大豆的需肥特性和根系的活动范围,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各地的耕作、轮作方式,采取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大豆品质。  相似文献   

3.
大豆的施肥技术应根据大豆的需肥特性和根系的活动范围,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各地的耕作、轮作方式,采取相应的旌肥技术,以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大豆品质。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细整地,确保播种质量麦田耕作整地是改善土壤条件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发挥其他农业措施增产潜力的基础。高产麦田耕作整地应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地  相似文献   

5.
大豆的施肥技术应根据大豆的需肥特性和根系的活动范围,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各地的耕作、轮作方式,采取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大豆品质。以下仅就基肥在大气生产中的作用作一下简议。  相似文献   

6.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资源。凯斯TT330灭茬圆盘耙可以一次性完成除草、打碎土壤表壳和平整土地作业,促进土壤水肥循环,为作物提供可以增加潜在产量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7.
作物施肥原则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实现在一定的人为耕作土壤条件和当地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为栽培某种作物而采取的合理正确施肥方法和措施。这包括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配合、因作物不同而进行的营养元素之间的配比、因作物和土壤的不同丽对化肥品种的选择、最佳经济施肥量(经济回报率)、最佳施肥期及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等等。实现经济高效、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生产中,地上是作物栽培,地下是土壤耕作,二者应该并重,相辅相成,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地上调控作物植株,地下是调控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根系双重活体。土壤是作物生活的基质,它不仅给作物以物理支持,而且提供作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一个松、净、平、暖、肥的土壤环境。土壤耕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在不同的时间、气候、土壤、作物环境里实施同一耕作措施,其效果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正确运用耕作措施,以达到耕作质量高、工效高、成本低,就成为必须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根据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土壤耕层为作物提供水、肥、气热以及配合有关农业技术的需要都没达到土壤耕作目标的要求归纳起来,土壤耕作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9.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常常由于缺水而出苗不齐、后期减产。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蓄水保墒土壤耕作技术。 1.“保二水”耕作技术由于近些年常常出现的季节性干旱,特别是春旱,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克服春旱带来的困难;采用“保二水”的土壤耕作技术是抗御旱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豆高效施肥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高产大豆新品种的育成,人们对种植大豆产生了很高的兴趣,但是许多农民没有掌握大豆的生长特点、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大豆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法应当是结合大豆的营养特点,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各地的耕作、轮作方式合理施肥,以其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明确中国目前开展的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产量效应以及具体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涉及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论文,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少耕研究集中在东北地区,免耕研究集中在长江下游及东南地区,秸秆处理和综合型措施的研究以西北地区最多。中国保护性耕作的产量研究结果多为增产,但也有10.92%的减产数据见诸于各地的报道,其中黄淮海、华北平原、西北内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区的减产概率比较高;少耕和免耕处理的减产概率较高;小麦减产概率最高,玉米减产概率最小。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对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反应不同:小麦在黄淮海、华北平原及西北地区的减产发生频率较高,少耕处理的减产概率最大,但在西南地区的稳产性能较好;水稻在西南地区减产概率高,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的稳产性能较好,秸秆处理减产概率高,而免耕稳产性能较好。少、免耕和秸秆处理相结合的综合型保护性耕作措施减产概率很低,且在所有区域对所有作物的表现相同,值得重点研究。【结论】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生产条件采用最具生产价值的耕作模式。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稳产丰产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冷浸型稻田的低产因素与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冷浸型水稻田的低产原因,并针对冷,烂,渍,毒和缺素等低产因素。提出以石砌工程措施为中心辅以耕作,施肥,栽培管理等的综合改良措施,以协调自然环境,土壤条件与作物生长关系,达到低产变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施肥时应根据大豆的需肥特点和根系的生理特性,并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各地的耕作、轮作方式,采取相应的施肥技术,才能做到合理施肥提高肥效。基肥是指在秋翻或播种前施入的肥料。施基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大豆整个生长过程所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面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水稻病虫害是水稻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各地因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方法等不同出现的病虫害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倡导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当口,农业领域也提出了耕作可持续性的理念,即保护性耕作,而且目前已在各地广泛投入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现状、意义及其进一步推广的措施,望对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农机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而保护性耕作作为农业耕作技术的一场新变革,是农业部近年来主推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疆地处我国沙尘暴西北源头区,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革农业耕作制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农机深松作业技术1.1农机深松作业技术的含义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1.1.1局部深松选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  相似文献   

17.
<正>1选地与整地1.1土壤耕作大豆种植之前需要根据地势地形选择合理的耕作模式,一方面,需要根据大豆种植的土壤条件明确耕作的具体情况,合理的深耕能够增强土地的蓄水能力,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促进大豆种植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耕作的同时可以利用地势地形增加对土壤的利用率,方便后期的大豆种植。1.2顶浆打垄大豆种植过程中如若采用接茬种植的方式,顶浆打垄是指在春季土壤化冻之时  相似文献   

18.
苗圃地耕作,就是苗圃地土壤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整地、消毒、施肥、接种、做床及轮作等。目的在于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创造苗木生长适宜土壤条件,是获得苗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中心环节整地、施肥及轮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内蒙古旱作农田水蚀风蚀严重的问题,研究燕麦大田种植下,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留高茬覆盖以及留高茬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要明显高于常规耕作,留低茬覆盖的土壤酶活性也高于常规耕作,其原因是连续的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留低茬与常规耕作酶活性的差异不很显著;土壤酶活性与产量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近些年来黑土逐渐变薄、土壤肥力下降、黑土退化严重,而保护性耕作对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效果明显,可以减少黑土流失,培肥地力,对于保护黑土地、提高土地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