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掌握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监测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采样,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除Ni和Cr外,Cu、Pb、Zn、Cd、Mn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级).除Ni和Cr单项污染指数无污染外,其他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表现为Pb>Cu>Zn>Cd;综合污染指数除潭头港和鳝鱼滩为轻度污染,其他6个监测点均达到中度污染以上,表明闽江河口湿地存在严重的重金属复合污染.地累积指数除Pb、Zn、Cd污染达到中或轻度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均无污染.  相似文献   

2.
在湘江株洲-湘潭-长沙(长株潭)河段三地12 处采集河流沉积柱芯12 个,获得沉积物样本384 个,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评价方法,系统分析样本中Mn、Zn、Pb、Cu、Cr、Ni等6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及分布变化特征,对湘江株洲-湘潭-长沙段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长株潭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变动趋势变动较大,Cu、Pb、Zn 分布有明显地域规律,Cr、Ni、Mn 分布无明显地域规律。地累积指数显示,除Ni 和Cr 外,长株潭三地都存在Pb、Cu、Zn、Mn污染,其中株洲霞湾段(ZX5-10)Pb 和Zn 达严重污染程度,Mn、Cu 等达到中度或轻度污染程度;湘潭与长沙两地湘江沉积物Pb、Zn 达到中度污染,其余重金属为轻度或偏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示,株洲段为强生态危害,湘潭段为中等生态危害,长沙段为轻微生态危害。株洲霞湾段湘江沉积物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未确知数学理论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水系沉积物系统的未确知性,将未确知数学理论引入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构建了地累积指数未确知数学模型和污染等级识别的未确知数学模式。根据地累积指数未确知模型,计算得到置信区间形式的地累积指数以及置信区间对应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由污染等级未确知识别模型判定研究对象隶属于各级污染水平的可能性,进而识别污染等级。将上述未确知数学模型应用于巢湖某入湖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得到Hg、Cd、Pb和Cu等4种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重到轻的排序为Hg〉Cd〉Pb〉Cu,其中Hg污染等级为3级,Cd为2级,Pb为1级,Cu为1级,相应的可能性分别为71.1%、89.8%、74.3%和74.3%。4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等级为5级.属于强一极强污染状态,可能性为55.5%。  相似文献   

4.
汉江上游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汉江上游干流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了汉江上游干流33个样点沉积物样品中Cd、Pb、Cu、Zn、As、Cr和Ni 7种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和污染负荷指数法(PLI)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干流水体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超标较严重,有15个样点含量超过土壤重金属的风险筛选值(0.3 mg·kg~(-1)),占总数的45.45%,其余6种金属:Cu、Zn、Pb、As、Cr和Ni所有样点含量均低于风险筛选值。由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可知:Cd是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达到极强污染水平,Cu、Ni和Cr为中等污染水平,Pb、Zn和As为无污染,汉江上游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79,属于无污染等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Cu、As和Cr来源于本身岩石构成,Pb、Zn和Cd主要来源于矿产开发和冶炼活动,Ni的存在既有本身区域矿物质影响存在,也有区域人为活动的贡献。汉江上游沉积物重金属总体生态污染风险较小,但不能忽视Cd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以泊江海子流域的土壤为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4份,对7种重金属(Cu、Zn、Pb、Cr、Ni、Hg、As)含量进行了分析,利用Arc GIS 10.1获取各重金属在该流域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的土壤质量及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样中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Zn(79.60 mg/kg)、Cr(56.40 mg/kg)、Ni(12.89 mg/kg)、As(12.48 mg/kg)、Cu(8.34 mg/kg)、Pb(6.60 mg/kg)、Hg(0.03 mg/kg),均达到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其中Zn、Cr、Pb含量均值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Ni、As、Cu含量低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7种重金属空间变异系数均达到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指数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As、Zn、Cr、Ni、Cu、Hg、Pb,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5,说明整个研究区土壤为尚清洁状态;相对于标准,约1/3土壤存在轻微以上污染,Zn含量的高低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Hg、As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85.98,该流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  相似文献   

6.
云南不同矿区废弃地土壤肥力与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取样测定了云南兰坪铅锌矿、开远煤矿、个旧锡矿废弃地土壤的营养元素(N、P、K有机质)和重金属元素(Pb、Zn、Cu、Ni)的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了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3个废弃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全N、有效P、速效K,有机质等土壤肥力指标等级大都为Ⅲ和Ⅱ级;全P、全K、碱解N的含量很低,分别为0.015%~0.019%、0.12%~0.46%和4.99~38.05mg·kg^-1。3个废弃地土壤肥力大小顺序为煤矿废弃地〉锡矿废弃地〉铅锌矿废弃地。(2)3个废弃地土壤全Pb22.99-8816.34mg·kg^-1,全Zn57.05-36995.2mg·kg^-1,全cu60.42~3339.69mg·kg^-1,全Ni124.94-656.11mg·kg^-1;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很低,除铅锌矿废弃地有效Pb为166.56mg·kg^-1外,其余都〈50mg·kg^-1。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铅锌矿废弃地污染指数Zn〉Pb〉Cu〉Ni,锡矿废弃地污染指数Cu〉Zn〉Pb〉Ni,且都达到重度污染程度,而煤矿废弃地仅Ni达到中度污染程度。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铅锌矿和锡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等级,而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为轻度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7.
以图们江下游湖泊湿地植被景观为依据,选取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中典型湖泊湿地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进行分析。利用地质累积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Ni、Cu低于国家一级标准;Cr、Zn、As、Pb高于国家一级标准,低于国家二级标准;Cd高于国家二级标准。Ni、Cu、As、Zn、Cd分布均匀,而Cr、Pb分布不均匀;2)研究区总体污染程度较低,污染等级均不超过3级。7种重金属中,富集程度依次为CdPbAsCrNiZnCu;3)该湖泊湿地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基本介于150~300之间,处于中等潜在危害程度。As处于中等潜在危害程度,Cd处于很强的潜在危害程度;4)污染来源主要有3个:As污染来源于农业污染;Pb污染来源于交通污染;Cd污染来源于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山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及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评价、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和IDW等方法,对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中收集到的550个样点8种重金属Pb、Cr、Cd、As、Hg、Cu、Zn、Ni含量进行污染评价和空间分布表征。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98、0.99、4.45、1.43、13.61、1.35、1.75、1.16倍。在8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中,Pb、Cd、Hg表现为无~中度污染,其余5种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清洁,Cd在城市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地累积污染指数分别为2.90和4.01,Hg在农田中的地累积污染指数为3.86,呈现中~强度污染和强度污染特征。8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处于轻度污染及以上,其中Hg和Cd的均值最大,表现出重度污染特征。8种重金属RI的范围为147.85~19649.40,平均值为409.71,具有严重的生态风险。在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中,Cd处于重度风险水平,Hg处于中度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粮食安全,为探明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动态变化规律,采集了天津市武清区的95个农田表层土,并对样品中Pb、Cu、Cr、Ni、Zn、Cd和As的含量进行测定。基于地统计法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探讨2005年和2019年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Ni以外,重金属Pb、Cu、Cr、Zn、Cd和As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污染不断增加。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Cd和As是研究区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2005年和2019年重金属空间特征表明,Cu、Cr、Ni、Zn和As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的西南部,Pb的高值区呈现面源污染,而Cd呈现明显的点源污染。研究区Cu主要受农业施肥的影响,Zn主要受农业施肥和污水灌溉的双重影响,As、Ni和Cr的污染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d可能来源于工业活动,Pb归因于交通尾气的排放。研究表明,武清区典型蔬菜种植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以及污水灌溉。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市武清区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可为研究区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山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及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评价、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和IDW等方法,对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中收集到的550个样点8种重金属Pb、Cr、Cd、As、Hg、Cu、Zn、Ni含量进行污染评价和空间分布表征.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98、0.99、4.45、1.43、13.61、1.35、1.75、1.16倍.在8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中,Pb、Cd、Hg表现为无~中度污染,其余5种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清洁,Cd在城市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地累积污染指数分别为2.90和4.01,Hg在农田中的地累积污染指数为3.86,呈现中~强度污染和强度污染特征.8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处于轻度污染及以上,其中Hg和Cd的均值最大,表现出重度污染特征.8种重金属RI的范围为147.85~19649.40,平均值为409.71,具有严重的生态风险.在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中,Cd处于重度风险水平,Hg处于中度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尹芳华  杨洁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18-2221
[目的]探讨历史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某电子废弃物拆解旧场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d、Ni、Cr、Cu、Pb、As和Hg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研究区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其富集程度依次为Cd>Hg>Cu>Cr>Pb>Ni>As;研究区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级别为D级,生态危害程度为很强,7种重金属中元素Cd的风险指数最高。[结论]因历史污染源造成的生态风险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浦阳江流域浦江县城区段疏浚前后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浦阳江干流及5条支流共采集24个底泥样品,以及生态清淤站的64个样本,测试了砷(As),铬(Cr),镍(Ni),铜(Cu),锌(Zn),铅(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并结合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制图,比较各河段的污染情况,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浦阳江流域疏浚前后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浦阳江流域底泥在疏浚后,重金属质量分数与疏浚前有了明显下降,普遍下降了1~2倍,但各样点重金属质量分数还是普遍高于当地的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各种重金属污染对浦阳江流域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砷>铅>铜>镍>铬>锌,其中砷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综合污染程度分析,浦阳江干流的污染程度最低,支流中西溪的污染程度最高,为中等生态危害;砷的富集可能与浦江县水晶玻璃生产有关。图2表5参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淮南矿区重金属污染整体情况,为矿区土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淮南煤矿区近10年土壤重金属文献,分析了新庄孜矿、顾桥矿、潘一矿和大通矿Hg、Cd、Pb、Cr、As、Zn、Cu、Ni的空间分布,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淮南土壤中Cd和As的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分别为0.124~2.060和18.57~71.69 mg/kg;开采时间对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潘一矿和新庄孜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顾桥矿(除了Hg);同一矿区内农田中Zn、Pb、Cu、Cd含量低于生态修复区;土壤Cd、As的地累积指数表明:Cd属于中度污染至极强污染,As属于轻度污染至强度污染。[结论]重金属As和Cd对淮南矿区土壤修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图们江流域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一侧图们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该流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85个表层土壤样本,对Cr、Ni、Cu、Zn、As、Cd和Pb这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污染来源,通过地质累积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GNI)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并结合GIS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图们江流域湿地土壤7种重金属中Cu、As、Cd和Pb污染情况显著。Cu、Zn、As和Pb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Cr、Ni和Cd主要由自然因素影响。图们江流域湿地土壤重金属新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总体上基本处于偏中度到中度,其中As污染较为严重;潜在生态危害污染评价总体上处于轻度;其中Cd污染较为严重。从整体流域分界上看,污染程度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从整体空间分布上看,污染程度由西向东表现为先升高在降低,由北向南表现为降低。  相似文献   

15.
宁夏贺兰县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西北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以宁夏贺兰县为研究区,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品140个,分析测试了Cr、Ni、Cu、Zn、As、Cd和Pb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å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县农田表层土壤Cr、Ni、Cu、Zn、As和Pb元素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仅有1.42%样点的Cd元素出现超标;与宁夏土壤背景值相比,各元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和Ni元素超出背景值的点位率分别达到100%和85%;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各元素含量分布比较均匀,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Cd元素有0.71%的点位为中度污染水平,Ni和As分别有7.14%和5%的点位处于尚清洁水平,Cr、Cu、Zn、Pb全部清洁,尚未造成污染。重金属的单项生态风险指数(Eri)表明,Cd元素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7.68,达强烈风险水平,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宁夏贺兰县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Cd和Ni累积严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超过了对照土壤背景值。PLI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显示,该矿区周围土壤处于被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NiCrSrPb。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其中Sr的可交换态(4.99%~42.11%)和碳酸盐结合态(4.05%~41.10%)所占百分比最高,Cu和Ni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其他元素。RAC结果显示Sr处于高风险,Cu、Ni、Pb和Zn基本处于中低风险,Cr基本处于无风险等级。重金属非残渣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非残渣态可分为两个集群,分别是Ni、Pb、Cu、Cr以及Zn、Sr,其中Sr和Zn环境污染风险最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继续污染的风险,应该加强该地区金属矿开采和尾矿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湘中某矿区砷碱渣堆场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对堆场周边土壤中Hg、As、Pb、Zn、Cd、Cu、Cr 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采样,分析其污染特征和来源,并对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堆场周边土壤中Hg、As、Pb、Zn、Cd、Cu、Cr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1、209、41.3、209、3.49、4.34、45.7 mg·kg~(-1),其中Hg、As、Pb、Zn、Cd平均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22.5、13.3、1.39、2.21、27.7倍。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Hg、As、Cd单项Igeo达到严重累积污染级别的比例分别为25%、6.25%、18.8%。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区域内所有点位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在"强"及以上风险等级,其中62.5%的点位为"很强"等级,区域总体处于"很强"风险等级。多元统计表明,Hg、As、Pb、Cu、Zn、Cd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冶炼和交通运输,Cr来源于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