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幼嫩芽叶是采收利用的对象,又是茶树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器官。因而嫩梢的采摘与留养是极其复杂的,也是茶叶采摘制度的中心,采养好坏,关系到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回顾我省茶叶采摘制度有这样情况:解放初期,以“一把抓”、“捋采”为主,采多留少,茶叶产量低,质量差,树势弱,茶  相似文献   

2.
当前茶叶技术科学界在茶叶采扎技术的讨论中,存在着三种显然不同的意見: 第一种意見:茶叶采扎技术应根据茶类的要求,确定采扎标准,而不应固定留叶标准,同时注意分批多次采(指在原有习慣采扎次数的基础上,增加采扎次数)。第二种意見:茶叶采扎技术不必要确定采扎标准,但应固定留叶标准。第三种意見:茶叶采扎技术既要有采扎标准,又要有留叶标准。我們是贊同第一个意見的。其余两个意見,我們认为不但不能解决茶叶量与貭、采与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无法用于生产实踐,而且也不符合茶树生长发育的規律。大家知道,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发生和发展的規律。人們的行动,如果符合事物的客观規律,主  相似文献   

3.
龙井茶园春肥早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茶是一年中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效益最佳、又无农药污染的一季茶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茶叶已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茶价也已放开,各地名优茶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不少产品已于3月上中旬就纷纷上市抢占市场,这对上市稍迟的西湖龙井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提早西湖龙井茶上市和提高西湖龙井茶的春茶产量,特别是提高“雨前”高档西湖龙井茶的产量,在“一优两高”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地方“两会”已如火如荼地进行.茶区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各地茶产业的热点、焦点,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议案和提案,将对今年茶产业发展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浙江:推进“龙井茶品牌板块”建设 据统计,目前浙江茶叶从原先的产值第一、产量第二、面积第三,下降为面积全国第六,产量全国第五,产值全国第三.浙江省人大代表、新昌县茶叶总站站长孙利育认为,浙江需要打造强势茶叶品牌来重新确立全国茶行业的地位.所谓的强势茶叶品牌,指的是浙江名茶之一的龙井茶.要尽快制订扶持龙井茶品牌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并整合品牌资源,合力推进“龙井茶品牌板块”建设,倡导龙井茶文化成为公共外交中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茶叶的采摘技术不但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对茶树的生势和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正确处理茶叶采留的关系,合理采摘是培养树冠、提高茶叶产质和持续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现就本场落后茶园不同采摘方法的试验,探讨留叶对落后茶园的作用,为改变落后茶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与培养高产优质茶园的意义 松溪县地处福建闽北山区。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8400亩产量936吨,平均亩产40斤,茶叶产值953.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9%,但是我县茶叶生产由1982年居全省第六位,到1991年已退居到第十一位,这主要原因是:过去开垦茶园强调大面积连片,山顶不“留帽”、山腰不“扎带”,山脚不穿鞋,一场大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你们好! 我是一名基层茶叶工作者,在茶叶推广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茶叶的实际外形与有关书籍的描述不同的情况。如龙井茶,教科书上称它形似“碗钉”,而从市场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对不裹芽的“开口”龙井茶;还曾听说,以芽长于叶的特级原料制成的适当开口的龙井茶是正宗龙井茶,称为“龙嘴”。再如碧螺春,教科书上解释其外形为“螺形”;有人解释为“螺旋形”,也有人解释为“田螺形”;笔者还从沈培和老师编著的《茶叶审评指南》一书中看到螺形名茶的代表是碧螺春和蟠毫。不知以上对龙井茶和碧螺春外形特征的描述,哪种最恰当…  相似文献   

8.
《茶叶》1959,(2)
双手采茶是茶叶采扎上的一项革命措施,其特点是“双手并用”,改单手采为双手采,改坐采为立采,改一扫光采为分批采,多次采,从而可成倍地提高采茶效率,使茶叶做到及时采,分批采,标准采。根据今年四月上旬召开的浙江省双手采茶比巧大会采  相似文献   

9.
采茶采用什么计酬办法,在目前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茶树树冠的好坏,茶叶产量质量的高低。管理办法得当,就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调动采茶女工的积极性,贯彻采养结合、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措施,否则,什么“五采五养”、分批采、适时采、“三分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都无法付诸实  相似文献   

10.
汪新贵 《中国茶叶》2012,(11):18-19
嵊州地处浙江东部,产茶历史悠久,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并获“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近年来,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大力实施“茶叶品牌战略”,通过提高品质、整合品牌、强化推介、规范管理等措施,着力提升茶叶品质和名茶知名度,已形成了以“越乡龙井”为核心的名茶公用品牌,以“皇帝”牌珠茶为代表的出口珠茶品牌,嵊州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著名度和美誉度。2011年茶叶总产量2.2万吨,产值7.86亿元,其中越乡龙井产量6000吨,约占全国龙井茶产量的1/3,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产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珠茶生产、加工、出口集散中心,全市80多家精制茶厂,年加工出口珠茶6万多吨,约占全国珠茶出口量的2/3。茶产业已逐步成为嵊州的富农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设想的龙井茶产、销蓝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森科 《茶叶》2001,27(3):20-21
50年代茶叶实行统购统销以后,国家对龙井茶的产、供、销管得特紧,70年代后期开始,杭州市场基本上没有龙井茶供应.1981年杭州市工商联和民主建国会负责人郑志新先生经过调查,向杭州市人民政府反映:“中外驰名的龙井茶为杭州所产,但近几年来杭州市场上所有茶店,没有龙井茶供应”,一些高中档龙井茶都是通过内部审批而供应的,茶叶店供应的扁茶多数是“旗枪”.国内外旅客慕名而来,败兴而归,购不到龙井茶引以为憾.建议市府采取措施以繁荣杭州市场.  相似文献   

12.
郎继群 《中国茶叶》2003,25(4):33-33
1.历史与现状永昌镇地处浙江省富阳市中北部山区,为传统产茶区,地理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产,历史上盛产条红茶,后改炒青绿茶,20世纪80年代开始炒制龙井茶,自然品质优异。长期以来,茶叶是永昌镇重要的传统经济作物,在1990年时茶园面积曾达3503亩,投产面积3401亩,产量88t,产值65万多元。现在全镇茶叶总面积为1515亩,实际采摘面积972亩,总产量44t,产值154万元。目前园相较好的茶园只有200多亩,多数为管理粗放的茶园,并且还有200多亩已长期抛荒。春茶以生产龙井茶为主,少数茶园夏秋茶卖鲜叶,大部分茶园夏秋茶不采,茶叶资源利用率较低,全镇的茶叶形…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庐山垦殖场茶叶分场苏礼汉同志,浙江省云和县林业局王建林同志来信提出有关茶叶采摘的几个问题,现根据我们在生产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解答如下:一、春茶留叶采还是夏茶留叶采?茶树的合理采养,是投产茶园能否持续  相似文献   

14.
在茶叶生长过程中,采摘较早,茶叶质量好,但产量不高;相反,采摘偏迟,产量虽然较高,而品质欠佳。如何发挥茶园的增产潜力和提高鲜叶原料的经济价值,这是当前生产力图解决的中心问题。如目前初步提出的在手采茶园中实行“按标准,分批、留叶采摘”的方法,就比较能达到增产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余莲 《中国茶叶》2012,(1):26-26
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预计2011年龙井茶产量、产值分别为2.4万吨和30.4亿元,占全省茶产业的14.5%和28.7%,分别比商标注册前增9.1%、42.1%。其中,13个县(市、区)龙井茶产值达到或超过当地茶叶总产值的60%。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施成效显著,两年来,通过打品牌、促合作、拓市场,全省龙井茶产业实现产量、产值“双增”。  相似文献   

16.
龙井茶加工中在制叶水分变化及其对茶叶滋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2020,(2)
含水率是茶叶加工中的一个关键性技术指标。本研究以一芽一、二叶龙井43品种鲜叶为原料,进行龙井茶机械加工试验,并测定龙井茶加工过程中叶子总体、芽梗和叶片部分含水率,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生物碱、游离氨基酸和黄酮醇苷类总计47种滋味物质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探讨龙井茶加工中走水过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联。结果表明,龙井茶加工中在制叶在摊放过程中缓慢失水,在杀青过程中大量失水,在回潮过程中进行叶片内水分的再分布。水分的变化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各工序阶段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均导致样品滋味中出现缺陷特征(生青/老火)。同时,杀青及回潮工序对在制叶梗叶含水率比例有显著影响,其中回潮工序能够通过促进在制叶梗叶水分的重新分布进而优化龙井茶滋味品质。因此,控制各工序在制叶含水率及梗叶含水率比例,同时配合回潮工序,是龙井茶加工的关键点,直接关系到龙井茶滋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一、茶叶产量质量双跃进的伟大成就 1959年的茶叶生产,不仅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又增加8%,同时普遍提高了品质,获得了产量质量双跃进的巨大成绩。茶叶品质大大提高了。可是有个别人不承认这个事实,说什么“茶叶品质一年不如一年”、“机械制茶不如手炒品质高”、“双手采茶降低茶叶质量”、“大采秋茶是杀鸡取蛋”等謬論。事实胜于雄辩,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18.
从先进到落后再到先进十年建成万亩茶园的东茗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俞志锋  凌光汉 《茶叶》2006,32(4):231-232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东茗乡的茶叶生产在新昌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拥有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与茶园单产的三项桂冠,而且还拥有全县年加工珠茶叁万担的东茗珠茶精制厂。东茗乡长乐大队是全县主要产茶区之一,茶园平均亩产超过250公斤,其中二块试验茶园亩产超过了500公斤,名列全省前茅,全省各地相继到长乐参观,在当时的茶坛上风靡一时[1-5]。改革开放初期,在各乡镇都已掀起了“园”改“扁”的发展龙井茶高潮,而东茗乡仅有几个村“小打小闹”地炒制龙井茶,多数仍沿着传统模式采摘青叶,以每斤0.5-0.8元左右的收入出售给珠茶初制厂生产珠茶…  相似文献   

19.
关于茶叶中的铅含量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见报载“申城市场三分之一茶叶中有铅污染、滴滴涕超标”,还有的报纸附上一个“背景报道”,铅“缓慢积攒易致老年痴呆”。一时间,消费者惶惶然。台湾来电云,此消息在上海见报后,台湾各传媒纷纷转载。欧盟提出“龙井茶暂不得进入欧洲市场”。于是龙井茶退货事件连续发生,不少茶叶公司损失惨重。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茶叶中铅含量问题作一介绍。 一、茶叶中铅含量的现状 铅是一种人体并不需要,而且过量时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它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各种食品、水、空气中均含有微量的铅。茶树和其…  相似文献   

20.
在龙井茶三大产区制备和筛选了26个代表性茶样,分析其感官品质,观测其冲泡下沉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龙井茶外形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量化参数出发,对龙井茶的下沉规律与感官品质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外形是影响龙井茶下沉的重要因素,长宽比大的龙井茶下沉速率更快;茶叶等级与质量水平影响龙井茶下沉规律,但不能以下沉快慢作为判断茶叶感官品质高低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