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许多研究报道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缓地力衰竭,增加微生物的含量,增加作物产量。但相对于旱作区秸秆还田的研究来说,稻麦两熟制地区秸秆还田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耕作方式、产量及土壤的营养平衡,其中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秸秆还田量、施肥调控方面的研究更少。本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冬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有机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化肥使用量呈直线上升,致使耕地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玉米、小麦等秸秆内含有农作物需要的氮、磷、钾、镁、钙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因此秸秆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地表板结、增强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 ,农业生产存在着两种现象 :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农村秸秆利用的越来越少 ,大量秸秆从饲料中、锅灶下剩余出来 ,成为弃物。不少农民为了省事和及时腾地 ,不惜把秸秆付之一炬 ,既浪费了秸秆资源 ,又污染了环境 ;二是多年来 ,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 ,有机肥逐年减少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形成土地板结 ,影响粮食产量。多年来 ,农机部门注意到这个问题 ,并积极探索实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不但能充分利用秸秆 ,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而且可以防止环境污染。经过农机部门近十年的推广 ,秸秆还田的优越性已在某…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上绿色食品很受人们的青昧,但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土地必须是。熟地”.所谓“熟地”就是没有上过化肥、农药,无污染的耕地.也就是说,今后农业趋势是向有机农业发展。要使上地多产粮,除了施有机肥外,作物的秸秆根茬粉碎还田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推广作物根茎粉碎还田技术具有深远意义,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下面简单阐述一下这项技术的推广意义及其对策。l根茎粉碎还田技术的推广意义(l)根茎粉碎还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我国农田用肥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已经日趋严重。在我们这个地区,70年代初,农民均不用化肥,卖化肥…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装备》2004,(6):77-78
目前,正值夏收高峰期,为抓好夏熟作物秸秆还田工作,综合利用秸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引导农民对秸杆进行正确处理。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不仅仅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化肥、水的利用率为60%,而我国仅为3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施肥、灌溉技术落后,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土壤基础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结构不平衡,保肥、保水能力差所致。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秸秆还田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其推广意义十分深远。一、秸秆焚烧,浪费资源须严禁近年来,由于农村劳…  相似文献   

6.
一、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利用机械、人工将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加工,直接或间接的转化为肥料,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一般指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将已经摘穗的玉米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直接粉碎并均匀撒于地面,然后机械耙切耕翻。秸秆还田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避免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经研究部门多点测定:连续还田2年~3年,一般能增加土壤有机质0.06%~0.1%,速效磷含量提高33%~45%,速效钾含量提高25%~30%,含氮量增  相似文献   

7.
<正>额尔古纳市地处农牧交错带,全市总耕地面积270万亩,农田土壤属粘性黑钙土,农田多属丘陵山坡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农业种植主要作物为大麦、小麦和油菜,年平均产生秸秆约40万吨。所以有效利用秸秆还田意义重大,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性化性质,增加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是提升地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具有机械化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率高的特点,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之一。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对提高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  相似文献   

9.
<正>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或整株直接覆盖,不经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使秸秆直接还田或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的一项机械化技术,也是秸秆还田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模式。作用体现在:1)有利于培肥地力。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严重依赖以及有机肥施用减少,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作物秸杆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纤维物质,以玉米为例,把秸秆还回田里就等于把作物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秸秆还田的意义及作用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以种地养地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基础地力,走有机肥培肥地力的路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的基本措施之一。秸秆还田既减少了环境污  相似文献   

12.
一、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景广阔。农作物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经有关部门检测鉴定,秸秆还田有以下效能: (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作物有效养分,农作物秸秆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左右,含氮量0.4%~0.6%,每亩还田秸秆1000kg,可增加有机质150kg,氮素3~7kg,折合标肥20~30kg,还可获得多种营养元素。据测定,干玉米秸秆含有机质75%、氮0.7%、磷0.45%、钾0.85%;每亩还田1300kg鲜玉米秆,可增加有机质330kg、氮  相似文献   

13.
1技术内容及意义 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后,耕翻人士,使之腐烂分解,以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它比传统的沤制还田省去了割、捆、运、铡、沤、翻、送、撒等多道工序,是施肥方式的一次改革.通过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翻压还田,可大大提高工效(工效是手工作业的40多倍),降低成本(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的成本仅为人工还田成本的1/4),防止焚烧秸秆引起的空气污染,消除火灾隐患,减轻劳动强度,争抢农时,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增产.据测定,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还田秸秆15 000 kg/hm2,就可增加有机质约2 250kg.  相似文献   

14.
一、意义深远 目前世界上凡是农业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的问题,非常重视施肥结构的科学合理,一般将秸秆还田、厩肥和化肥用量分别占施肥总量的三分之一。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大部分进行机械化还田。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施秸秆禁烧政策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相继采取了很多秸秆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等措施,采取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和实施作业补贴等多种形式来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在众多措施当中,秸秆还田技术无疑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6%~10%,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在天水市秦州区汪川良种场开展了玉米秸秆还田及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沟施肥处理(D2)对玉米株高、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及千粒重和产量影响较大,效果最好。其次是秸秆还田撒施肥处理(D1)。土壤养分含量分析结果发现,秸秆还田处理在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由此说明秸秆还田是一项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的技术措施,建议在陇东南山区进一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秸秆还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将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作为小麦底肥,既省工省时又能培肥地力,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不规范,还田后的麦苗出现出苗率低,黄化甚至死苗现象。经过笔者近几年的调查研究,现对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加以简单论述。一、玉米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  相似文献   

18.
稻麦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都有着积极影响,它也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秸秆还田是恢复和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基本途径。阐述了我国稻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并按照秸秆还田的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分析,从中梳理出秸秆还田作业机的发展历程和方向,并对今后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在土壤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氮磷钾以及其他有机物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济宁市正涌动着一股新的投资热湖,数以万计的农民把投入的重点转向农业机械。在12个县市区走走,随处可见农家院落里停放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各式新农机.(一)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对农作物施用化肥的品种和施肥方式不够合理,减少了土杂肥、有机肥的使用,增加了化肥的使用量,加上采用小型拖垃机和奋力的浅耕作业,致使土壤活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下网.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差,理化性能逐年恶化.为了增强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济宁市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农业内部良性循环的“机出化沃土工程”列为科技兴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