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资讯     
《吉林农业》2015,(5):1-3
<正>吉林省完成国内首个《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工作吉林省质监局以《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吉林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试行)》、《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关于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依据,在全省开展18个县(市、区)试点进行土地整治的实践基础上,由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土地整理中心共同完成全国首个《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该标准已经正式批准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域范围内可剥离耕作层土壤的数量和规模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理论上可剥离的耕层土壤总面积为8 947.12 hm~2,可剥离土方量为2 387.42×10~4m~3;南昌市非农建设拟占用耕作层实际可剥离耕地面积为7 036.94 hm~2,可剥离土壤土方量为1 958.95×10~4m~3;南昌市拟补充耕地资源总面积为15 091.01 hm~2,覆土需求总量为4 527.31×10~4m~3,其中拟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新增耕地覆土需求量占全市新增耕地覆土需求量的53.1%;以耕地提质改造为目标的旱地改水田项目表土回覆利用、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为目标的土地整治项目表土回覆利用及城市绿地再造的表土回覆利用是南昌市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主要方向。南昌市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可剥离土壤资源较为丰富,可满足拟补充耕地资源地块40%以上的覆土需求。  相似文献   

3.
征地中的表土剥离与再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征收、征用耕地时,对耕层表土进行临时性或永久性剥离,是征地管理和土壤保护相结合的新型土地利用方式。本文结合项目用地类型分析、权益补偿分析、城乡统筹用地和人地关系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用地中表土剥离的适用性、剥离前的征地补偿、工程费用测算、剥离与存放的操作方式、运输与贮存的方式选择与布局设计等问题,提出"三迁一转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6,(8)
正2012年以来,浙江省安吉县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垦造耕地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工作。4年来,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 000余万元,完成表土剥离项目36个,剥离面积2 499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剥离优质表土约45余万方。剥离的优质耕作层表土主要用于农整复垦项目,缩短了土壤熟化时间,大大提高了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质量,得到了国土部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不同耕作土类型及不同深度表土成分不同,采用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标准,对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区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表土因取自区域不同导致地级标准不同,其中水田表土均可以供剥离利用。根据不同深度表土地级评价,表明水田在0~70cm均可以供剥离利用,甘蔗地在0~60cm可以供剥离利用,桉树地则在0~50cm可以供剥离利用,旱地进在0~10cm可供剥离利用,而果地无法供剥离利用。  相似文献   

6.
表土剥离可识别土层的量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设占用耕地,进行表土剥离再利用是目前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该文对表土剥离中可识别土层的概念及相应的量化指标进行相关研究。得出:可识别土层包括耕作层(A)和犁底层(Ap);一般情况下,当可识别土层厚度达到25cm以上,且满足以下条件:没有受到污染、表土石砾含量小于10%、质地非松砂土、紧砂土及土壤可溶性盐含量(EC值)小于4 ds·m-1,即可认定该土壤可以剥离。  相似文献   

7.
提升耕地质量是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利用吉林省农安县农用地分等工作获得的数据,确定影响研究区耕地质量等级的土壤限制因子,探索对应的土壤改良方法并判定不同限制因子组合区土壤限制因子改良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分析不同限制因子组合区土壤改良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农安县不同限制因子组合典型试验区存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剖面构型、盐渍化程度和土壤酸化程度4个土壤限制因子的改良,国家自然等指数最高可提升1个等级,国家利用等指数最高可提升1个等级,最大提升效果可将国家自然等指数从1 649.31提升至2 340.59,将国家利用等指数从1 017.80提升至1 208.38,土壤限制因子改良对提升耕地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塔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耕地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评价。结果表明,塔城市耕地土壤质量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9.95%,Ⅱ级耕地面积占比27.99%,Ⅲ级耕地面积占比37.04%,Ⅳ级耕地面积占比25.02%,Ⅰ级耕地可作为高标准耕地建设的选择对象,Ⅳ级耕地不适宜开发,需进行土壤修复;塔城市耕地景观格局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34.6%,Ⅱ级耕地面积占比40.1%,Ⅲ级耕地面积占比21.6%,Ⅳ级耕地面积占比3.7%;结合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情况将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6类,优质保护区(218 km2)、土壤质量改良区(279 km2)、土壤质量修复区(196 km2)、景观格局改良区(192 km2)、景观格局修复区(58 km2)、耕地退耕区(70 km2)。总体来看,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重点方向为土壤质量改良与修复。  相似文献   

9.
为表土剥离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行以及土地复垦技术优化提供支撑,也可为表土剥离与利用技术规范的出台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田间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分析土壤重构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的重构技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层回填重构处理可有效保持不同土层土壤的各营养成分含量,而混合回填重构处理将不同土层均匀掺混,土壤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也随之被均匀化处理,分层回填更能有效确保复垦后的耕地质量及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复垦重构过程中对回填表土的机械压实效果受压实次数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共同影响,容重增大效应与含水量正相关;压实1次或3次可使0~30 cm土层土壤容重迅速增加,而3次压实后对土壤进一步压实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土层也基本达到稳定沉降状态实践中;可根据回填区重构土壤类型与状况、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覆土工艺与程序。  相似文献   

10.
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剥离被建设占用的优质耕作层土壤将之再利用于中低产田改良,以便提高中低产田质量,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基于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总体规划数据、耕地地力等级等数据成果,采用GIS空间分析及文献调研法,以长沙市5个区县市作为研究范围,对范围内可剥离耕作层土壤及中低产田的数量和分布进行测算、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可剥离耕作层土壤方量为1 511.86万m3,改良中低产田需覆土方量为3 741.31万m3,耕作层土壤供给远小于需求。研究范围内可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为60 195.11 hm2,主要分布于长沙县、宁乡市和浏阳市;可剥离耕作层土壤面积为8 835.26 hm2,主要分布于岳麓区,供需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耕地类型区划分及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研究基于农业部“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通过NOAA气象卫星图像分析,将山东省耕地划分为2个耕地类型区和4个亚区。以耕地土壤类型——土种划分评价单元,以产量为引导,归并建立了山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系统。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耕地类型区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高、中、低等级的耕地面积比例各占1/3左右,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仍然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后在京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据了解,该标准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耕地质量等级。其中,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还根据不同区域耕地特点、土壤类型分  相似文献   

13.
耕作层不仅影响耕地的质量水平还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建设占用耕地时耕作层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一部分原因是耕作层保护的技术不完善,而表土剥离是保护耕作层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该文针对耕作层在剥离后储存期间的土壤进行培肥技术研究,通过设置3个试验小区,进行表土培肥试验,研究培肥后剥离土壤的有机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3个试验小区的4个处理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添加培肥均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对于长时间的堆放,猪粪培肥效果最好;其次是秸秆培肥,秸秆加菌肥效果最差。对于丘陵和山地试验小区,猪粪培肥效果最好;在平原试验小区,秸秆和猪粪均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对土壤碳库变化及土壤固碳的潜力,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吉林省土肥站提供的2010年耕地地力评价数据(5742个耕地表层土壤采样点数据)以及1∶500 000土壤图等用于分析的基础图件资料,结合ArcGIS技术及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计算了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且对吉林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耕地表层有机碳平均密度为3.95kg·m-2,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约为0.206Pg;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耕地表层有机碳平均密度分别为4.94、3.66kg·m-2和3.22kg·m-2,自东向西有递减的趋势。各土壤类型中,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5种土壤类型的耕地表层有机碳储量约占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75.37%,高于其他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积温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年降雨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对土壤有机碳进行空间预测和碳库估算时,需要考虑以上四个重要因子。总之,吉林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整体上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年降雨量、年积温、土壤pH及CEC与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不同重构土壤材料对草木樨生物量影响的差异,探寻最适宜草木樨生长的重构土壤材料配比。以内蒙古胜利矿区的表土、煤矸石、粉煤灰及岩土剥离物为原料,在温室大棚内按照不同的配比进行分层和混合盆栽试验,并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盆栽试验中的草木樨地上生物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间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比例都会对草木樨生物量造成影响,且差异显著;表土、煤矸石及岩土剥离物以3:3:4的比例混合时,草木樨生物量较纯表土盆栽生物量提高近30%;煤矸石含量控制在20%~30%、粉煤灰含量控制在10%以下时,重构土壤条件对草木樨生物量促进作用明显。研究表明,煤矸石、岩土剥离物、粉煤灰等可作为表土替代材料,表土替代材料的不同配比会对草木樨生物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且当表土:煤矸石:岩土剥离物=3:3:4时,重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根据萧县土壤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及特点,选取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萧县11.368万hm^2耕地地力共划分为4个等级,和中低产田4个类型。生产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配套改良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县耕地地力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丘陵区水田整治中的表土剥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研了安徽省现阶段土地整治工作,分别从水田的特征、表土的影响、剥离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丘陵区水田表土剥离的内涵;提出了丘陵区水田表土剥离的田块归并原则、参照剥离原则和“点对点”等原则,并根据丘陵区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特点,设计标准田块,制定水田内部规划和确定剥离单元划分;同时选择适宜的表土剥离机械,提出了条带剥离递进回填的表土剥离工艺,减少表土剥离土方量、增加耕地的水田表土剥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农业质量标准》2008,(4):54-54
据悉.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部门加大了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力度.先后共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27个.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在耕地质量标准体系中.基础标准3个,包括《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和《中国土壤分类编码》。操作规程3个,包括《土壤监测规程》、《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程》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具有高生产力和强侵蚀性的特点,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分析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参数确定、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样本,定量化分析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方法】采用障碍度模型及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耕层质量变化特征。【结果】(1)不同地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属性差异显著,随地力等级降低,地块田面坡度显著变大、有效土层厚度显著变小,当田面坡度由5.1°变为21.7°,农作物产量可下降45%,五级坡耕地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而土壤肥力属性未表现明显差异,一至四级坡耕地同一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总体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五级坡耕地耕作层与底土层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2)一、二级坡耕地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均在0.434-0.528之间,同一地力等级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物理属性对低产坡耕地土壤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五级坡耕地田面坡度指标障碍度为一级坡耕地的80.73倍。(3)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可分为3类,即Ⅲ土壤养分限制型、Ⅳ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Ⅴ田面坡度限制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障碍特征时,耕层构型疏松,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农作物产量较土壤养分限制型坡耕地低25%。【结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偏低,障碍耕层包含土壤养分限制型、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田面坡度限制型3种类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限制因素,田面坡度偏大,有效土层厚度浅薄化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公主岭市始终以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为重点,严格保护耕地。近年来,通过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实施新增建设用地表土剥离、划定基本农田等措施,保证了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一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补充耕地。公主岭市对于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统计造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