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鲵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贺路  刘鉴毅 《水利渔业》1999,19(1):29-30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有尾两栖类。大鲵不仅在研究动物的进化方面有重要意义,且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近年由于大量捕捞,大鲵资源锐减,为此很多地方开展了人工养殖研究并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大鲵资源初步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渊 《淡水渔业》1996,26(3):22-24
安徽省大鲵资源初步调查报告王渊(安徽省水产局,合肥230001)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俗称娃娃鱼、鲵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世界上一种珍稀的两栖动物。它不仅在物种分类和进化上地位显著,同时还具...  相似文献   

3.
大鲵高产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立成 《淡水渔业》1994,24(5):34-35
大鲵高产养殖技术初步研究金立成(珠海金星实业总公司中特珍稀水产中心)大鲵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目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开展大鲵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意义。肖汉兵等已经较成功地驯养大鲵繁殖出鱼苗,阳爱生、王福刚等分别在湖南和福建进行...  相似文献   

4.
大鲵幼苗培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野生资源量的减少,加强大鲵的人工繁殖和幼苗培育势在必行。通过1992-1993年连续两年的幼苗培育观察,证实幼苗喜食动物性饵料,不食植物性饵料,幼苗最适生长水温在10-24℃范围内,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20-200尾/m2,同时还报道了大鲵幼苗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大鲵人工养殖试验任东明,赵国富,李传群(湖北省房县第一职业中学)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在我国华南和大巴山脉一带。近年由于人为捕杀严重,资源遭受催残,开展大鲵人工养殖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几年来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鲵的生活习性1.食性...  相似文献   

6.
李骏珉 《水产养殖》2002,(5):16-16,15
大鲵(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尾两栖类,1989年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犤1犦。批量生产大鲵苗种,对于保护、增殖、合理开发利用大鲵资源,促进大鲵养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意义重大。本试验旨在探索大鲵的繁殖盛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大鲵资源积累基础性资料。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验用的大鲵于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购自湖南、湖北、陕西等省的山区。饲养在室内水泥池中,水泥池面积大小不等(0.5米2~1.0米2),按一池一鲵的原则,依个体大小不同,大者居大池,小者居小池,池高0.5米,水深0.2…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鲵立体化高产养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我国名贵经济两栖动物,也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因其肉质鲜嫩,价格昂贵,导致前几年非法过度捕捞贩卖,大鲵资源锐减,为此目前全国有三十余所院、校、所对大鲵进行迁地保护,研究其人工繁殖及人工生...  相似文献   

8.
大鲵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一)一、大鲵的分类与分布大鲵[Megalobatrachusdavidianus]属两栖纲(Amphidia)有尾目(Vrodtle)隐鳃鲵科(Cryptobrahida)。谷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古生物学和...  相似文献   

9.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繁育技术的发展,在有限利用其资源的同时,还应开展人工增殖野外放流活动,以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增加野生大鲵的数量,保持种群的可持续繁衍。这里就如何做好大鲵人工增殖野外放流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肖遥 《重庆水产》2007,(4):44-47
大鲵(娃娃鱼)属脊索动物门两柄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但近年来我国的大鲵资源却面临不断衰退得局面,如何更加有力和有效地保护大鲵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大鲵(娃娃鱼)的五种增殖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快、个体大,且资源分布广达17个省、市,除中国大鲵以外,世界上只有美国隐鳃鲵和日本山椒鲵的零星分布。美国隐鳃鲵分布在美国东部,由于河流淤积、筑坝成湖、捕杀与过度采集、水污染等原因,其资源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就资源而言,中国大鲵处于绝对优势。它还是当今世界上剩存的从水生演变成陆生动物,最具典型的过渡性动物,具有“活化石”之称。新近调查发现,大鲵还出现了“白玉色”、“红色”与“金黄色”的珍美绝品大鲵,所以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神奇而美丽的观赏动物,  相似文献   

12.
大鲵(Andnas daviclianus),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中国大鲵原产地的湖南、湖北、陕西、贵州等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和市场价值的直线攀升,大鲵的人工养殖成为关注的热点。湖南辰溪县地处雪峰山与武陵山之间,境内山...  相似文献   

13.
真假娃娃鱼对比图及区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它的驯养繁殖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对于保护、增殖其资源,促进产业化进程有着积极意义。从技术角度上讲,目前尚未实现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因此,现阶段大规模养殖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驯养繁殖娃娃鱼有着每亩获利1200万元的巨大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7-8年)、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不适宜个体投资者养殖。由于利益驱动,少数贩子利用部分养殖者不会识别真假娃娃鱼(实际上是大鲵与小鲵的区分)进行违法欺骗行为。他们将假娃娃鱼(小鲵、蝾螈)…  相似文献   

14.
李峰 《内陆水产》1996,(11):18-18
庭院饲养大鲵的初步分析李峰(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生动物。近年来大鲵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已成为水产生产上的新课题。随着大鲵人工繁殖的成功,它必将成为值得大力推广的名特优养殖对象。1995年8月至...  相似文献   

15.
许峻旗  谢建平  王志坚 《水产学报》2022,46(11):2186-2195
【目的】分析自然环境中病死大鲵和健康大鲵皮肤及水样的微生物区系差异,为科学养殖大鲵、保护野生大鲵以及开发益生菌改善大鲵养殖环境提供依据。【背景】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有的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喀斯特溶洞中,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据重要地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最近在重庆某大鲵养殖基地出现大量大鲵染菌死亡案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通过高通量16S rDNA基因的V4~V5区测序,对皮肤微生物区系进行差异分析,探讨大鲵在患病前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健康大鲵和病死大鲵生活水样以及皮肤菌群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各样品Tag数量平均为97150条,测序平均长度为400bp,OUT数据显示健康大鲵生活水样和皮肤的微生物丰度远远高于病死大鲵。在健康大鲵生活水样中的优势菌群为砷氧化菌(Aliihoeflea),而当大鲵病死后,其生活水样的优势菌群变为了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同样,在病死大鲵皮肤样本中金黄杆菌、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伯克氏菌目或伯克菌目(Burkholderiales)的微生物菌群丰度显著升高,而砷氧化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莱比托泉动性球菌(Planococcus rifietoensis)等微生物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同时,病死大鲵皮肤表面有大量溃疡并伴有菌毛,具有典型的伯克氏菌属感染症状。【结论】我们的发现证实大鲵患病死亡前后皮肤微生物区系差异明显,人兽共患病菌伯克氏菌属可能是利用水媒传播感染自然环境下的大鲵并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大鲵科学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峡县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的主要产区,是河南省两个大鲵自然保护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外地不法分子高价收购,造成资源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17.
娃娃鱼(大鲵)是冈家级二级濒危保护动物,人工养殖的子二代以上商品鱼曾经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18.
大鲵(Andrias divianus)是我国稀有的珍贵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由于大鲵资源量日趋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对于大鲵资源的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大鲵人工养殖在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已有报道,但在广西目前尚未见到报道。我们从1987年3月起至1995年7月止,在本站试验场进行大鲵的池塘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9.
大鲵(MegaIobatrachus davidianus)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CITES附录Ⅰ中禁止贸易。  相似文献   

20.
林衍峰 《水产养殖》2011,32(12):40-4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具有极高的科研、药用、保健和食用价值,近几年来人工养繁殖业发展很快、养殖数量迅速增多,与此极不谐调的是野生种群越来越少而濒临灭绝。本文以皖南大鲵野生资源与产业化状况为例,简要分析了野生大鲵资源濒危程度与经营利用之间的关系,就如何保护野生大鲵、保障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