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裴颜龙  葛颂 《大豆科学》1996,15(4):302-309
本文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北京、山东和大连4个野生大豆天然居群共计120个体进行了等位酶水平遗传多样性分析。7个酶系统13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表明,该地区野生大豆天然居群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多态位点比率P=69.20,等位基因平均数A=1.77,平均期望杂合度He=0.133,居群间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分化系数Gst=0.391,即有39.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本文结果表明该地区遗  相似文献   

2.
汪清胤  黄永芬 《大豆科学》1994,13(2):116-120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用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  相似文献   

3.
芝麻核心种质与非核心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选自中国芝麻资源7个生态区的36个地方品种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淀粉酶5种同工酶分析,仅酯酶酶谱表现出品种间和品种内的多样性差异。对芝麻核心种质和非核心种质中各9个品种的1080个植株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迁移率Rf0.45-0.67间检测到8种酶谱类型。通过对核心种质与核心种质的酯酶酶谱类型和酶带分布频率,品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北方夏大豆品种高产基因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一般产量和较高产量两组品种(系)群体的高产基因型的基本性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性状特征随群体产量水平水同而异。对于中低产大豆品种(系)群体主要特征是:单株结荚数多、茎重大、植株高、分枝多,这些性状和株粒重的优化回归方程为:产量=-16.875+0.80株荚数+0.61株茎重+0.41株高+0.24分枝,四性状对株粒重的总决定系数为90.49;对于高产大豆品种群  相似文献   

5.
罗广华  王爱国 《大豆科学》1995,14(3):270-274
大豆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的同工酶带有7条,迁移率(Rf)分别为0.25、0.42、0.46、0.50、0.57、0.62、0.67。迁移率最低的一条是对氯仿-乙醇敏感的Mn-SOD;其余6条是对氯仿-乙醇不敏感;而对KCN敏感的Cu·Zn-SOD。大豆各组织(须根、根瘤、茎、花、叶、籽、英壳、愈伤组织等)的SOD同工酶谱带数目基本上一致,但是,不同组织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有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因植株早期筛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1988-1992年,在黑龙江省北部研究了与大豆菌核病发病率显著相关的因子。在菌核史较重的田块中,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和大豆开花期间的气象因子,表现了显著的相关。经电子计算机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大豆菌核病年发病程度拟合方程:Y=-128.328+0.11551x1+4.06064x2-0.12569x3,复相关系数R=0.999993,经检验,理论值和实际调查值拟合很好。通过大豆盛花期间田间  相似文献   

8.
利用均匀分布于20条染色体的53对SSR标记(每条染色体上2~5对),对190份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差异检测,随后根据标记试验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PCA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53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基因范围为2~6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i为1.474 4±0.237 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05 0±0.105 6;Shannon-Weaver指数值为0.476 2±0.124 9。这些参数显示了190份大豆资源异质程度不是很高,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一般,总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0份大豆资源(群体1:P1)被分为3个大类,且四川审定大豆品种与野生大豆资源、国外引进资源亲缘关系较远,随后将四川审定大豆品种31份、国外资源13份和野生大豆资源8份共52份材料(群体2:P2)单独进行聚类分析,52份材料也被分成3个大类。群体1和群体2分别在K=3,K=2时得到合理群体结构。群体1的3个亚群分别是:亚群I由地域来源丰富的78份材料组成,不包含野生大豆资源;亚群II 59份材料中含7份野生大豆资源;亚群III 53份材料只包括1份野生大豆资源zy05292。群体2分成两个亚群:亚群Ⅰ26份材料中含24份四川审定大豆品种和2份国外资源;亚群II包含了6份审定大豆品种。供试的190份大豆资源蕴含了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显示了较高水平的基因多样性。群体结构不能严格地按照地域、来源国家的划分而区分,这一现象显示了大豆资源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从分析结果来看,四川大豆资源的种质创新可以充分地利用国外引进资源与直立型野生大豆资源,进而丰富四川大豆的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倍性苎麻同工酶及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思乡  鄢明芳 《中国麻作》1999,21(2):1-4,23
对不同倍性苎麻酯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酯酶同工酶酶带少,活性弱,倍性之间差异很小。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多,活性强,倍性之间差异大,其中Rf=0。027和Rf=0.082两条酶带为多倍体所特有,可作为其特征酶带。另外,还对不同倍性苎麻的光合作用特性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倍性之间净光合强度,蒸腾强度,气孔阻力,叶温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对大豆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99个与大豆QTL性状相关的SSR标记,对黄淮海和南方产区的105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99个位点共检测出1142个等位标记,每个位点变异范围为5~24个,平均每个位点11.54个等位变异.按品种育成时期将群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SSR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G.soja)和栽培大豆(G.max)各2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通过对所合成的40对引物的筛选,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明出良好的多态性,引物BARC-sat39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有特异谱带,表明这个SSR标记是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有关的一个等位基因位点,通过对实验结果量化后数据分析;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5和0.150,表明野生大豆的多态性比栽培大豆较为丰富,在遗传距离0.300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被明显分为二类,与以往大豆属Soja亚属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为二个种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研究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野生大豆(G.soja)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具有高蛋白、多抗、广适应性和繁殖系数高等特性.本文针对近几年野生大豆考察工作介绍了野生大豆分布现状,并对目前野生大豆资源的研究、鉴定和利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资源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野生大豆的有效利用,开展野生大豆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促进野生大豆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野生,半野生及栽培大豆的几个主要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付永彩  张贤泽 《大豆科学》1993,12(3):255-258
本试验研究了三种进化类型的大豆主要生育时期的光合速率、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EC,4·1·1·39)活性、叶绿素含量、叶质重、气孔阻力等几个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大豆营养生长期光合速率高于栽培大豆,生殖生长期则小于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介于两者之间,接近于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与光合速率关系密切的性状也表现出类似的超势。  相似文献   

14.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史宏  刘学义 《大豆科学》2003,22(4):264-268
1999年对410份野生大豆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基础上,2000—2002年对13份野生大豆做进一步抗旱性评价,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存在高度抗旱基因型,其中ZYD1936、ZYD3654的平均抗旱系数大于0.6500,系1级抗旱材料,且抗旱性稳定。平均抗旱系数与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正相关。高度抗旱野生资源的特点: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株高200cm左右,主茎明显,主茎节数较多,分枝数较少且短,结荚部位较低;中型椭圆叶,紫花,棕毛,无限结荚蔓生习性;小粒、黑种皮、椭圆粒,以二、三粒荚为主,一粒荚次之,四粒荚较少,一级抗旱材料的四粒荚比栽培大豆多。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孙永吉  刘玉芝 《大豆科学》1991,10(3):212-216
通过对800余份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接种鉴定,总结出适合于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的鉴定方法。筛选出植株抗病材料2份,中抗材料11份,其余的材料都表现中等以上的感病。植株抗性与种籽传病率有一定关系但不呈正相关,选出5份种籽传病率稳定表现为零的材料。没有发现能抗大豆花叶病毒东北三个株系的材料。探讨了野生条件下不发或很少发生花叶病毒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大豆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大豆起源与进化研究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大豆起源与进化基础生物学研究,为促进野生种质在大豆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豆硬实种子保存大豆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金龙 《大豆科学》1999,18(4):351-354
大豆硬实种子与正常种子在室温下保存,正常种子2年左右的时间即失去生命力,硬实种子保存4年发芽率仍在90%以上。硬实种子的后代与正常种子后代性状一致,说明硬实种子未发生遗传变异。这种便硬实种子在大豆种质保存中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愈伤组织诱导及其耐盐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冀东沿海及内地不同条件下生长的14个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选取下胚轴和子叶作为外植体,在四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经继代观察愈伤组织的质量,同时,在含不同浓度NaCl(0,0.2%,0.4%,0.6%,0.8%,1.0%)的继代培养基上,观察愈伤组织的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诱导野生大豆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 2,4-D2.0mg/L 6-BA0.5mg/L 蔗糖5% 琼脂0.8%;不同材料之间愈伤组织的耐盐性有明显差异;耐盐性强的可在0.8%NaCl浓度下生存低的只能忍耐0.2%NaCl含量;本试验确定野生大豆愈伤组织耐盐性鉴定适宜的浓度为0.6%左右;盐碱条件下生长的野生大豆一般耐盐性较强,非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耐盐性也存在着耐盐性较强的类型,说明生长环境与细胞水平的耐盐性之间并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下野生大豆叶片中Na+、Cl-积累导致活性氧伤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耐盐性强弱不同的野生大豆(JWS耐盐性强,N23232耐盐性弱)为材料,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下野生大豆叶片中Na^ 、Cl^-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供试两种群野生大豆叶片Na^ 、Cl^-含量增加,N23232比JWS更明显;耐盐性弱的N23232叶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上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和电导率迅速上升,其叶片中Na^ 、Cl^-含量变化与O2^-、H2O2、MDA和电导率增加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上升与MDA和电导率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NaCl胁迫下,由于Na^ 、Cl^-在叶片中的积累而导致了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诱发膜脂过氧化、破坏膜结构,导致膜结合酶H^ -ATPase和H^ -PPase活性降低,膜透性增加。耐盐种群JWS在盐胁迫下Na^ 、Cl^-积累量少、活性氧水平较低,对膜系统伤害少,膜结合酶活性高,因而能维持液泡膜正常的代谢功能,可能是其耐盐性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栽培与野生大豆资源抗种子劣变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寿惠霞  宋文坚 《大豆科学》1998,17(1):59-64,T002
用甲醇胁迫,高温高湿等加速老化法,鉴定了10个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品种的抗种子劣变性,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后,各野生大豆品种仍保持较高的种子活力,而栽培大豆的种子活力下降较快,电镜观察发现,野生大豆的种皮栅状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层厚度大大高于栽培大豆,种皮发芽孔小于栽培大豆,这正是野生大豆高抗种子劣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