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广君 《吉林农业》2011,(10):68-68
马铃薯晚疫病又名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该病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遍发生。本文就安图县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防治情况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如早疫病、晚病、病毒病、黑胫病等;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马铃薯早疫病又称夏疫病、轮纹病,该病发生期较早,病斑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同心轮纹,外缘有黄色晕圈,病斑正面生有黑色霉状物.地下块茎较少发病.该病由马铃薯早疫病菌侵染致病.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环腐病是世界性病害 ,最早发生于德国 ,我国在黑龙江省首先发现 ,现已遍及整个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受环腐病为害后 ,常造成植株严重萎蔫 ,甚至死亡 ,对产量影响较大 ,发病重的地块可减产30 %~ 6 0 %。贮运期间可加重该病发生 ,大大降低商品价值 ,常造成块茎大量腐烂 ,甚至烂窖。该病在自然情况下仅为害马铃薯。1 症状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它主要引起地上部茎叶萎蔫和地下部块茎沿维管束环发生环状腐烂。1 .1 地上部症状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 ,症状有很大变化。1 .1 .1 萎蔫型 初期自顶端复叶开始萎蔫 ,叶片边缘…  相似文献   

5.
一、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马铃薯黑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该种病害的特点是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1、症状该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为害有的地区不亚于晚疫病。而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它蔓延快,多发生在开花后,故称"晚疫病"防治方法为利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病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方都有发生,在我国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发生较普遍。其损失程度视当年当地的气候而异。在多雨,冷凉,适宜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表明:4种药剂处理中以6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防止病菌侵袭和蔓延、减少块茎腐烂等各项考核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药剂,可推荐作为防治该病有效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疫病是黑龙江省北部高纬寒地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发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近产来晚疫病已马为本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约因素。1、致病病原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Phyto 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维管束系统,进而危害块茎的维管束环,使块茎失去食用和种用价值,对马铃薯生产危害很大.近年来,由于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感病品种及栽培措施的不得当,使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的环腐病再次普遍发生,而且具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上腐烂茎线虫危害症状及线虫的侵染分布情况,通过室内在马铃薯上接种腐烂茎线虫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腐烂茎线虫至马铃薯薯块上表现的症状除了马铃薯块茎表皮容易剥离外,其他症状表型如部分组织软化、变暗变黑、内陷外等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镜检块茎坏死组织可见线虫发生量不大,原因可能与坏死组织营养严重流失、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线虫生存有关;镜检块茎表皮层组织发现有大量成虫,大龄幼虫和卵聚集在表皮层和皮孔下的薄皮细胞及组织中,这对解释腐烂茎线虫对环境的适生性有一定意义;同时,在降低线虫数量方面,马铃薯病残体块茎以及表皮坏死组织应彻底清除,以有效降低线虫发生量。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可引起种薯腐烂、植株萎蔫、块茎软腐等,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四川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显著增加了马铃薯种薯的需求量,而带病种薯造成的马铃薯黑胫病时有发生,对马铃薯种植效益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种类、侵染循环以及在四川的发生现状,针对性提出绿色...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侵染性、速发性、毁灭性病害,各大生产区均有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全田马铃薯早期成片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针对马铃薯品种秦芋32号,提出了农业、化学、生物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省静乐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每年种植面积为15万亩左右。生产上,为害马铃薯最主要的病害为马铃薯晚疫病。该病是一种流行快,特别是遇到连阴降雨天气,从发现中心病株到全田扩散发生,仅需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可导致马铃薯茎叶枯死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而通常农民从认识病害的严重性到开展防控行动,往往需要10天的时间,常常延误防治给马铃薯产量造成较大损失。2013年,  相似文献   

15.
云南马铃薯储存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储存的是春播秋收块茎.基本储存在农户家中。储存基础设施落后和储存技术的缺乏.在商品马铃薯的储存过程中,由于块茎发芽,块茎破损.病害腐烂,虫害造成损失率估计达到30%,而且商品薯与种薯混储,导致马铃薯种薯的质量降低。通过调查云南省农村马铃薯储存的各种方式,分析了云南马铃薯储存的自然环境因素、提出了利用云南有利的条件改善马铃薯的基础设施,低成本储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黑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一种主要病害,在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5%,严重的可达40%~50%。在马铃薯的生长期间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形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马铃薯种薯环腐病的形成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对马铃薯危害极大,不仅会使得芽苗、种薯腐烂,还会使植株萎缩、矮小、黄化、死亡,大大降低马铃薯的产量。若是贮藏的块茎发生腐烂,甚至会让窖内的部分或块茎都受到病菌的侵袭,造成烂窖。马铃薯种薯环腐病是由密执安棒形杆菌引起,属于病菌的一种,最佳生长的温度为20~23℃,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内即可死亡。通常情况下,田间土壤的温度介于18~22℃之间,因此,此种环境下极易发生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害。除此之外,若  相似文献   

18.
《农业质量标准》2008,(2):56-56
近日.土耳其制定了针对某些马铃薯疫病有关马铃薯种子所需资格的措施。措施要求:2%的马铃薯种子要接受检验。由检验员从检验材料中抽取5%的样品.并基于以下标准进行质量疫病的检验。另外.每100t抽200个块种,送实验室进行疫病检疫。马铃薯粉痂病:症状覆盖面占块茎面1/3或以上的马铃薯块重量不得超过抽样重量的5%。马铃薯疮痂病:症状覆盖面占块茎面1/3或以上的马铃薯块重量不得超过抽样重量的5%。  相似文献   

19.
研究马铃薯传统窑洞库、普通冷库和智能通风窑洞库对马铃薯的贮藏效果,为优化马铃薯的贮藏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对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环境温湿度、CO2浓度以及晋薯16号马铃薯块茎采后生理、贮藏效果的相关指标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通风窑洞库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呼吸代谢速率,降低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营养物质以及Vc的消耗,但不同处理对块茎中粗蛋白含量变化影响均不显著;智能通风窑洞库减缓了马铃薯块茎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上升,适用于马铃薯块茎的长期贮藏,贮藏180 d时,智能通风窑洞库的贮藏效果与普通冷库基本相当,且显著优于传统窑洞库。  相似文献   

20.
前言:马铃薯块茎病害的类型比较多,它严重影响着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对马铃薯块茎病害的了解,不仅有助于防治病害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文主要从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类型、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的特征以及加强防治马铃薯块茎病害的措施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给马铃薯种植者提供借鉴。一、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类型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病毒病、粉痂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千腐病、软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