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指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灭茬深耕翻埋的一整套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和浪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快捷途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情况下,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路线是:人工摘穗→机械直接粉碎抛撒→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播种。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农用机械将玉米整株秸秆或者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地表覆盖或者埋入土中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最简单、便捷和高效的利用方式,是东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技术。秸秆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东北地区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有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和秸秆碎混还田。系统阐述了三种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秸秆整秆还田是山西省农机部门近年来试验总结的一项新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理,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具有同等效益,而且机具类型齐全,操作简单,仍然有着很强的市场推广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秸秆整体翻埋还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一年一作水浇地区域,对秸秆粉碎、翻埋两次机械作业的工艺进行改进,试验成功了一次机械作业即可完成秸秆整体翻埋还田的新工艺,可以达到农艺要求并得到了较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麦秸秆还田,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但秸秆还田后,特别是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之间的因果关系,需深入分析研究。1田间耕整及埋草技术目前小麦收割后一般使用拖拉机旋耕耕整作业,水稻种植为插秧、直播、抛秧3种稻作法。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要解决的是麦草还田经拖拉机旋耕后要适合上述3种稻作方式,试验、示范表明拖拉机耕整后的埋草率是决定麦秸秆还田技术实施应用的重要技术指标。耕田面还草状态、田块浸泡水层、旋耕深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hm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16万hm2,分别占种植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7.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含水量为65%~75%)在田间用机械直接粉碎并均匀撒于地表,然后再用机械实施耙切耕翻等作业。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它还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避免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经测定:连续二三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磷含量能提高33%~45%,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  相似文献   

8.
秸秆直接切碎还田技术是目前有效利用秸秆,解决烧秸秆问题的重要途径。1998年,我们积极研究秸秆还田技术工艺,并与行政措施、资金扶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推广玉米秸秆直接切碎还田2.5万hm2,占种植面积的80%。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是弃之为害、用之为宝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对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山西省农机部门从1985年开始试验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秸秆还田由单纯的玉米秸秆还田扩展到小麦、高粱等多种农作物秸秆还田;由单季秸秆还田扩展到两季秸秆还田;由单一的粉碎还田扩展到整秆还田和覆盖还田等多途径多作物的还田模式,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进行秸秆还田提供和创造了多种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相应的…  相似文献   

10.
原平市机械化整秆还田的经验机械化秸秆整株还田技术是在农作物成熟摘穗后,直接采用大型拖拉机深耕,随着深耕把站立状态的秸秆整株翻入土中,然后经过配套机械作业处理,最终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原平市从1989年开始试验,到1994年大面积推广,累计达到1.1万h...  相似文献   

11.
1GH—175型水田秸秆还田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GH—175型水田秸秆还田机可与37~48kW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通过采用复合式刀具和弹性拖板装置,集旋耕、碎土、切草、埋草和平整土地于一体,采用该机作业,可将稻麦的整秸秆、高留茬和绿肥等农作物秸秆一次性直接埋覆还田,是提高工效、抢抓农时、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保水保肥、节本增产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1作业技术规范1.1适量还田。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加。如果全部用于还田,容易出现烧苗现象。因此,秸秆还田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量为好,一般控制在3000~5250kg/hm2范围内为…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机械将收获果穗后留在田间的作物茎秆就地直接还田的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它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近20年来,山西省在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方面已经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技术模式,小麦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也已日趋完善。现就2种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介绍如下。1.高秆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的3种主要模式及工艺(1)直接粉碎还田模式和工艺。①技术原理。采用秸秆粉碎机直接将收获后…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 ,曲周县农机局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利用三年时间 ,采取多种措施 ,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或禁烧问题”的部署 ,从发挥农机作用 ,提高农机效益出发 ,大力推广实施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特别是玉米秸秆整株还田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一、实施玉米秸秆整株还田技术取得的成绩曲周县有耕地 72万亩 ( 1亩 =667m2 下同 ) ,主要农业作物为小麦和玉米 ,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 50万亩和 30万亩 ,年产农作物秸秆 6亿多kg。近几年 ,曲周县十分重视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 ,把它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薇 《四川农机》2000,(5):24-25
作为成都市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项目承包的负责人和参与者,对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下面,我就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成都市秸秆禁烧工作中的推广应用谈点自己的体会及认识。 一、成都市推广机械化秸杆还田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90年代初期,成都市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改造低产田配套进行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探索,通过机械作业,将秸秆粉碎直接翻耕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1992年,都江堰农机推广站科技人员研制成功 1GM系列水田埋草旋耕机。该机能够直接配套在各型拖拉机上…  相似文献   

16.
秸秆沟埋还田技术是集一项农田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相结合的新型技术体系。为此,结合相关文献,从秸秆沟埋还田的技术特点、效应、配套机具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秸秆沟埋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秸秆沟埋还田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秸秆沟埋还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秸秆还田七法 1.秸秆机械化还田.将农作物秸秆整株(或留高桩)比较均匀地撒布于田间,灌水泡田,用水田旋耕机耕田埋草. 2.冬季作物免耕直播晚稻秸秆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8.
玉米摘穗后,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面上,直接免耕播种。传统耕作可用圆盘耙或旋耕机粉碎根茬,增施一定的氮肥后用深耕犁翻埋,整平后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小麦。一、作业要求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稻麦产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农村富余的农作物秸秆越来越多,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人身伤害、交通隐患、资源浪费等问题更加突出。为加快推广省工节本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扬州市邗江区农机推广站从2004年开始引进姜堰新科产1BMQ-230型埋茬耕整机进行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运用东洋PF455S手扶插秧机进行机插水稻作业,当年试验秸秆还田机插水稻面积2公顷;2005年实施秸秆还田机插水稻面积167公顷;2006年实施秸秆还田机插水稻面积187公顷。经测定,秸秆还田机插水稻田块产量比不还田水稻田块产量平均高825千克/公顷。通过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运用合理的技术路线,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实施本集成技术,对保护环境、培肥改土、节约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稻麦秸秆的出路在于粉碎还田稻麦秸秆的用途有:1.造纸原料;2.牲畜补充饲料:直接饲喂和经氨化处理后饲喂;3.作为制作语气的原料,沼气作为生活燃料;4.直接粉碎还田。工业造纸用量有限,而且对秸秆的质量要求较高;随着近年来农村机械化的发展,牲畜作为耕作动力的地区已越来越少,秸秆作为牲畜补充饲料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农村的生活燃料在逐年由煤或煤气、天燃气代替,秸秆作为偏远农村制作沼气的原料是一个研究方向,但必须先解决好应用技术问题,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技术还不成熟,投资也较大。所以秸秆还田用来改善土壤结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