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比下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配比对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高氮处理下尾巨桉幼苗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中氮和低氮处理,低磷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尾巨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着氮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而随着磷、钾水平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变化(4~6月),尾巨桉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高氮磷钾能够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中氨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不同营养液配比下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分析表明:高氮低磷中钾处理下尾巨桉幼苗在生长及生理特性方面均有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指数施肥方法下尾巨桉幼苗需肥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每株施N 0、50、100、150、200 mg的5个氮素水平处理,进行尾巨桉幼苗指数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其幼苗生长、质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尾巨桉幼苗的氮素需求特征,确定其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与苗木质量指数也随之增大,当施氮量大于100 mg株后苗木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基本趋于稳定,而苗高和SPAD值则显著减小;(2)尾巨桉幼苗的生物量与苗高、地径、SPAD值以及苗木质量指数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3)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出尾巨桉幼苗N、P、K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26.6、3.8、16.5 g/kg,最适含量范围分别为26.6~38.5、3.8~5.3、16.5~21.4g/kg; (4)综合各指标得出尾巨桉幼苗的最适施氮量为100 mg/株.  相似文献   

3.
磷胁迫对不同桉树品种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土培试验对磷胁迫条件下不同桉树品种酸性磷酸酶(APA)活性和桉树苗高、地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缺磷条件下桉树叶片和根际的APA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供磷处理,而且随胁迫程度时间的延长,APA活性逐渐增大.不同桉树品种APA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巨赤桉、尾赤桉、邓恩桉在磷胁迫条件下APA活性增加较快;巨桉和巨细桉增加缓慢;而缺磷环境对其根际和叶片APA活性不造成显著影响;尾细桉和尾巨桉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磷胁迫强度与不同桉树品种APA活性显著相关.2)磷胁迫对不同桉树品种苗高、地径影响表现为巨赤桉、尾赤桉、邓恩桉最大;尾细桉和尾巨桉次之;巨桉和巨细桉最小.这充分说明在磷胁迫条件下,桉树可通过叶片及根际APA活性的增强来适应缺乏磷环境,但不同桉树品种对磷缺乏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能否将APA活性作为评价桉树耐低磷特性的指标仍需结合大田试验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4.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庭院观赏和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探究罗汉松幼苗在不同磷环境下添加氮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罗汉松幼苗为研究试材,设置低磷(0.26 g/株)、高磷(1.08 g/株)以及低氮(0.53 g/株)、中氮(1.06 g/株)和高氮(2.12 g/株)处理,分析各处理组罗汉松幼苗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氮添加提高了罗汉松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浓度氮肥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磷环境施加氮肥,罗汉松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下降;高磷环境高氮浓度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量减少,MDA和Pro含量增加。(2)中浓度氮肥处理组罗汉松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低磷环境氮添加提高了罗汉松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罗汉松幼苗胞间CO2浓度(Ci)降低,...  相似文献   

5.
酸铝抑制植物生长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以往关于酸铝胁迫的研究主要在禾本科和豆科植物上,而对经济用材林木较少。为此,本研究以巨尾桉广林9号为供试材料,在无铝(0 mmol/L)和铝胁迫(5 mmol/L)2种情况下,设置一氧化氮(NO)3个水平(0、10、500 μmol/L),以期探究铝胁迫下外源施加NO对巨尾桉生长和生理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5 mmol/L铝处理下的巨尾桉根、茎、叶生物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1.57%、12.04%和37.37%,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积累也受抑制;(2)铝胁迫下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大,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显著增加了43.12%,细胞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减少了9.43%、42.27%;(3)适量添加NO (10 μmol/L)可提高铝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提高最大的叶绿素a达41.23%,MDA含量明显降低了27.66%,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达到调节活性氧代谢来维持细胞膜结构稳定的效果,从而使生物量显著提高了10.19%;(4)NO浓度过高(500 μmol/L SNP)时反而对巨尾桉有毒害作用,生物量下降了15.17%,说明NO具有双重性。综上所述,铝胁迫对巨尾桉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等生理特性均产生了抑制作用,而适当添加外源NO可以缓解铝对巨尾桉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的钾处理对丝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钾处理对丝瓜幼苗生理影响及其抗寒性的差异, 以 “翡翠二号” 丝瓜为试验材料, 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采用基质培育丝瓜幼苗, 并分别用不同 K+浓度的营养液处理丝瓜幼苗, 研 究 低 温(夜晚 8 ℃, 白天 13 ℃)条件下其对丝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 冷害指数、 叶绿素含量、 丙二醛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 K+处理浓度增加, 壮苗指数先升后降, 处理浓度为 9.00 mmol/L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 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 丝瓜幼苗的冷害指数上升、 叶绿素含量下降、 相对电导率上升、 MDA 含量增加、 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 不同浓度 K+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和变化幅度不同。 综合各项生理指标, 低温下 K+处理可显著降低丝瓜幼苗的冷害, 提高幼苗的抗寒性, 其适宜浓度为 9.00 mmol/L。  相似文献   

7.
以尾巨桉容器苗为材料进行试验,选用木屑、椰糠、泥炭土、珍珠岩为基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3),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尾巨桉容器苗移植成活率及苗木生长。结果表明:不同轻基质配比尾巨桉移植成活率、株高、地径及根系长度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水平木屑和泥炭土均对苗高和地径有极显著性影响,木屑对成活率、泥炭土对根系长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水平珍珠岩对成活率、根系长度达到显著性差异,对苗高则有极显著影响;椰槺对苗木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以处理7(木屑:椰糠:泥炭土:珍珠岩=5:2:3:2)为尾巨桉育苗的最佳轻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脱落酸(ABA)缓解小麦幼苗铜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外源ABA对0.5mmol·L~(-1) Cu~(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mmol·L~(-1) Cu~(2+)胁迫对小麦幼苗伤害明显,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了根和叶片丙二醛含量。铜胁迫下,添加1μmol·L~(-1) ABA可显著提高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根和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叶片SOD活性,降低叶片铜含量。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ABA可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减轻铜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提高其抗铜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钾处理对丝瓜幼苗生理影响及其抗寒性的差异,以"翡翠二号"丝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采用基质培育丝瓜幼苗,并分别用不同K+浓度的营养液处理丝瓜幼苗,研究低温(夜晚8℃,白天13℃)条件下其对丝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冷害指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处理浓度增加,壮苗指数先升后降,处理浓度为9.00mmol/L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丝瓜幼苗的冷害指数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上升、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不同浓度K+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和变化幅度不同.综合各项生理指标,低温下K+处理可显著降低丝瓜幼苗的冷害,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其适宜浓度为9.00 mmol/L.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室水培法开展柚木无性系幼苗缺素试验。观察幼苗在N、P、K、Ca、Mg、Fe、Mn、B、Zn营养元素缺失条件下的表型特征;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及根、茎、叶部分的生物量(干重)]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Y(II)、ETR值]。结果表明:各个缺素处理均对柚木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出现锈斑及坏死现象,植株长势较弱,其中表现症状最快的是缺氮、缺钾和缺铁处理。不同缺素处理的柚木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低于全素(对照)处理,其中限制因子主要是氮、钾、钙和铁。缺素导致柚木幼苗根系活力的下降,显著影响柚木根系活力的营养元素为钙和铁,其次为氮和磷。各个缺素处理的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Y(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值与对照处理有显著差异,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缺磷和缺铁处理。  相似文献   

11.
磷钾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低温胁迫下磷钾元素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机理,对不同磷钾处理的小麦幼苗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和分析了相对电导度、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磷素和钾素处理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了小麦幼苗组织的相对电导度和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了SOD酶活性;其中多数指标的磷钾配合处理效果更好.说明磷钾处理可以明显地增强低温下小麦幼苗的抗寒性,减缓低温对小麦幼苗的胁迫伤害,尤其是磷钾的配合施用对增强小麦幼苗的抗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钾及磷钾配施对黑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钾及磷钾配施对黑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能提高黑花生生育前中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磷钾配施(中磷120 kg.hm-2+高钾225 kg.hm-2)效果更为明显。钾肥对提高黑花生叶片SOD和CAT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明显作用,但对POD活性影响不大,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SOD、CAT和POD活性,增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黑花生对钾的反应大于磷,三个磷水平下荚果产量均以髙钾处理最高,其中低磷髙钾组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以1.5年生降香黄檀幼苗为试材,通过溶液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0、10、25、50、10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发育、根系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14 d后,降香黄檀幼苗的苗高、地径、根、茎、叶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而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根系活力明显下降。同时,一定浓度的外源5-ALA降低了PEG-6000引起的降香黄檀幼苗生理上的干旱胁迫,其中以25 mg/L处理时效果最好,且与PEG处理相比,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SOD与POD活性、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57.95%、34.44%、33.33%、24.49%、84.66%,87.66%、59.23%、76.8%、62.72%,MDA含量则降低了37.81%。因此,根系施用外源5-ALA可促进干旱胁迫下降香黄檀幼苗的生长,并可通过提高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加其抗旱性,其适宜浓度为25 mg/L。  相似文献   

14.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利用5个浓度(0、10、50、100、500μmol/L)的外源褪黑素进行叶面连续喷施3 d后,转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旨在探究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特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有利于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株高及叶片含水量特性影响,SPAD值升高,增强了叶片叶绿素合成能力,可显著提高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增加而增高,低温胁迫7 d后,对照组和处理组间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受到的伤害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硝酸镧对蒲葵幼苗耐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100、200、300、400、500、600 mg/L硝酸镧溶液喷施蒲葵幼苗叶片作为处理,每天喷施1次,连续3 d。在20、5、12和10 ℃下分别处理24 h后测定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比值。结果表明:硝酸镧溶液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都比对照低,而且随温度变化幅度小,而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比对照高。硝酸镧处理可有效改善上述蒲葵幼苗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其中300 mg/L硝酸镧溶液对提高蒲葵幼苗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具有显著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用0、100、200、300、400、500、600 mg/L硝酸镧溶液喷施蒲葵幼苗叶片作为处理,每天喷施1次,连续3d.在20、5、12和10℃下分别处理24h后测定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比值.结果表明:硝酸镧溶液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都比对照低,而且随温度变化幅度小,而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比对照高.硝酸镧处理可有效改善上述蒲葵幼苗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其中300 mg/L硝酸镧溶液对提高蒲葵幼苗的耐寒性生理指标具有显著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低磷处理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增加,根系中显著降低;增加供磷水平,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根系中含量上升,同时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磷可降低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各器官中的Na~+含量,同时增加各器官的K~+、Ca~(2+)和Mg~(2+)含量,降低Na~+/K~+与Na~+/Ca~(2+)比值。磷有助于维持植株的碳氮代谢平衡,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运输与分配,改善各器官的离子平衡,增强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从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品种合344为试验材料,对低磷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生理表型指标与玉米叶片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数据联合分析,探究低磷胁迫下与玉米幼苗叶片生理表型变化相关的关键响应基因及其调控规律。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大部分为下调表达,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大部分为上调表达。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相关基因大部分呈下调表达,同时光合效率显著降低。在低磷胁迫下,SOD与POD活性随处理时间增长逐渐上升,编码两种酶的基因大部分上调表达。同时检测到8条MDA合成关键基因LOX,磷胁迫下其中7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同时MDA含量也随处理时间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9.
香蕉是世界进出口贸易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果,也是非洲国家的粮食作物。盐害是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巴西蕉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栽品种。水杨酸在植物生理和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盐胁迫下,外源水杨酸处理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 var. Brazil)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0、0.5、1.0、2.0 mmol/L外源水杨酸,测定7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巴西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而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上升。施加0.5、1.0 mmol/L水杨酸处理与盐胁迫相比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且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而2.0 mmol/L 水杨酸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盐胁迫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施加较低浓度的水杨酸(0.5、1.0 mmol/L)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现象,但是高浓度水杨酸(2.0 mmol/L)缓解效果不明显,其中以1.0 mmol/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陈红  裴孝伯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7):1359-1364
为探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亚精胺处理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影响,以“津春四号”黄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培养条件下,采用基质培育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外源亚精胺对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的黄瓜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蔗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经外源Spd预处理的黄瓜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100 mg/L的Spd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最大降幅可达47.4%;100 mg/L Spd处理浓度可显著降低黄瓜幼苗相对电导率;较高浓度的Spd处理,可显著提高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而较低浓度的Spd处理,可提高幼苗蔗糖含量.综合各项生理指标,盐胁迫下Spd处理可显著缓解黄瓜幼苗的盐害,提高幼苗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