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数量性状表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山绒山羊母羊的绒层厚度、粗毛长度、产绒量、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绒纤维细度进行了表型相关的测算,结果表明:(1)对育成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三个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体长、绒层厚度和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呈现正向影响;绒层厚度还与体长和绒纤维细度协同产生对产绒量的正向影响;体重和体高对产绒量有较小的负向影响。(2)对成年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绒层厚度、体重、粗毛长度、体高、胸围和绒纤维伸直长度,其中粗毛长度和体高呈现负向影响,其余性状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乡1999年育种记录,采用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估测成年母羊和育成母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使用协方差分析估测育成母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估测结果表明,成年母羊的体长、体高、粗毛长度和育成母羊的体长、体高、胸围的遗传力高于0.5;绒层厚度、产绒量、体重、绒纤维伸直长度、绒纤维细度和成年母羊的胸围、育成母羊的管围遗传力在0.31~0.49范围内,只有育成母羊的粗毛长度低于0.3;育成母羊绒层厚度、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绒纤维细度和体长与产绒量之间,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与细度之间的遗传相关都高于0.29。  相似文献   

3.
用线性相关方法研究了绒山羊杂交二代和互交羊产绒量与各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绒纤维强伸度与产绒量间相关不显著(P>0.05),②成年F_2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绒自然长度与产绒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相应为0.357(P<0.01),0.429(P<0.01),0.197(P相似文献   

4.
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83只柴达木绒山羊周岁母羊的胸围,抓绒前体重,绒层厚度,粗毛量四个性状与产绒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这4项性状与北基量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用这4项性状估测产绒量的回归方程;y=114.7689-3.3302X1+5.6125X2+0.1935X3+1.1142X4。经F检验得该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分析内蒙古二郎山绒山羊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主要生产性能的差异,每个品种选取60只绒山羊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利用SAS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郎山绒山羊平均体斜长、胸围及产绒量极显著高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P〈0.01),在平均绒细度和体重上,二郎山绒山羊显著高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P〈0.05);2个品种绒山羊体高、体斜长、胸围与体重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最大的是胸围;2个品种绒细度与产绒量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二郎山绒山羊绒长度与产绒量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另外,2个品种绒山羊的体高、体斜长与绒长度之间存在负相关;蒙古国棕色绒山羊的胸围与绒长度之间也存在负相关。综合性能上,二郎山绒山羊品种优势比蒙古国棕色绒山羊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燕山绒山羊体尺、体重、绒厚与产绒量的相互关系,对燕山绒山羊各体尺指标、抓绒后体重、绒厚与产绒量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体长(X_1)、体高(X_2)、胸围(X_3)、绒厚(X_5)、抓绒后体重(X_6)与产绒量(Y)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厚对产绒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547),其次是胸围和体长(0.194和0.138),抓绒后的体重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产绒量。燕山绒山羊体尺与产绒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0.161X_1(体长)+0.244X_3(胸围)+0.555X_5(绒厚)。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燕山绒山羊的选育,在考虑提高产绒量的同时,需兼顾绒厚、胸围和体长等性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内蒙古二郎山绒山羊体尺、绒毛性状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选取1 000只3岁成年母羊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利用SAS 9.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郎山绒山羊体尺、绒毛性状中体高(X1)、体斜长(X2)、胸围(X3)与体重(Y)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优回归方程为Y=-12.0856+0.0821X1+0.4053X2+0.1624X3,回归方程的截距和3个偏回归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的程度(P<0.01),说明该方程是最优回归方程。胸围对体重的影响最大,而体高、体斜长和绒细度主要通过胸围对体重产生影响;体高对产绒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绒厚度,但是就体高、体斜长、胸围、绒细度、绒厚度、毛长与产绒量之间并未找到最优回归方程。表明二郎山绒山羊体尺、绒毛性状与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宁夏灵武市土种山羊经辽宁绒山羊十几年来的级进杂交改良,产绒量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对2561只土种山羊和各代杂种山羊角间距与产绒量的相关测定,各类山羊角间距与产绒量相关显著,产绒量随角间距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为间接选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验测定陇东绒山羊主要体尺、体重及产绒量,并做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年公羊体长、体重、绒长与产绒量呈中等正相关(r为0.5112、0.5876、0.5434),相关关系均极显著(P<0.01),胸围与产绒量呈弱正相关(r为0.2765),相关关系显著(P<0.05);角间距与产绒量呈弱负相关(r为-0.2291),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成年母羊体重、绒长与产绒量呈中等正相关(r分别为0.3079、0.4968),相关关系均极显著(P<0.01);胸围与产绒量呈弱正相关(r为0.2136),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角间距与产绒量呈弱负相关(r为-0.218),相关关系显著(P<0.05);体长与产绒量呈弱正相关(r为0.1407),相关关系显著(P<0.05)。结果表明,注重选择绒山羊的绒长、体长、体重及胸围等经济性状,可以提高产绒量。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绒山羊改良木里山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辽宁绒山羊为父本与木里山进行级进杂交,改良无绒山羊为有绒山羊。杂一代周风羊产绒量87.93克,成年着产绒量174.9克;杂二代周岁羊产绒量121克,绒毛细度13.83~14.18微米,杂产羊生长速度、产肉性能明显提高,试验表明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83只柴达木绒山羊(互交羊)周岁母羊的胸围、抓绒前体重、绒层厚度、粗毛量四个性状与产绒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这4项性状与产绒量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用这4项性状估测产绒量的回归方程:^y=114.7689-3.3302X1+5.6125X2+0.1935X3+1.1142X4。经F检验得该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通径分析原理研究30只辽陇杂一代绒山羊10个数量性状与产绒量的关系。查明影响产绒量的主要性状是被毛含绒经,胸围和羊绒伸长长度。经逐步回归建立的估测产绒量的最优回归公式具有较高的估测准确性,平均估测误差较小,估测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通过体尺、体重性状的选育加速绒山羊产绒量性状的选育进程,试验采用SPSS.13.0数据包对引入科尔沁农牧交错区的3 515只辽宁绒山羊进行体尺指标、抓绒后体重与原绒产量的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体尺、抓绒后体重与产绒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抓绒后体重(X_1)、体高(X_2)、体长(X_3)、胸围(X_4)、管围(X_5)、绒层高度(X_6)与原绒产量(Y)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抓绒后体重、胸围对原绒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体高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产绒量。获得了抓绒后体重、主要体尺指标与原绒产量间的最优回归方程:Y=0.298 X_1+0.149 X_3+0.275 X__4+0.042 X_5+0.108 X_6。说明在以提高产绒量为主要育种目标的绒山羊选育过程中,应以抓绒后体重为首选选育性状指标,并要兼顾胸围等性状指标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当地山羊的生产性能,用柴达木绒山间对当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杂一代在体重、产绒量及绒层厚度上均显著高于当地山羊羔羊(P〈0.05),杂一代在当地适应性好、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辽宁绒山羊对子午岭黑山羊绒用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以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的杂种绒山羊(简称F_1代杂种绒山羊)作为试验对象,系统测定3个群体的体尺、抓绒后体重、产绒量和绒品质等指标,比较3个群体间的生产性能差异,分析不同羊绒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性。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平均纤维直径、抓绒后体重和产绒量均高于F_1代杂种绒山羊和子午岭黑山羊,F_1代杂种绒山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平均纤维直径、抓绒后体重和产绒量分别比子午岭黑山羊高9.5 cm、9 cm、7.1 cm、1.7μm、15.97 kg和424 g。绒山羊抓绒后体重与产绒量(r=0.880)、平均纤维直径(r=0.773)和粗毛数(r=0.354),羊绒平均纤维直径与产绒量(r=0.775)、绒层高度(r=0.475)、粗毛数(r=0.600)和纤维直径标准差(r=0.557)等羊绒性状间呈正相关;平均纤维曲率与体高(r=-0.304)、抓绒后体重(r=-0.395)、产绒量(r=-0.418)、绒层高度(r=-0.547)和平均纤维直径(r=-0.584)等表型性状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由此表明,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效果明显,后代的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明显提高,但羊绒纤维直径也略微变粗。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不同生理阶段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并与放牧时的相关资料相对比.结果发现,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各生理阶段的体重,育成羊、成年羊除体长外的各主要体尺指标--体高、胸围均比放牧条件下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对产绒量、毛绒品质影响不明确.同期的生产性能达到或超过放牧条件下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的效果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用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山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绒纤维品质及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代杂种羊的各个指标均较子午岭山羊有提高。杂种羊体重比子午岭山羊体重提高10%以上,子午岭成年母羊产绒量为115克,杂种一、二、三代分别为282、330、355克,产绒量显著提高(P<0.01),接近当地辽宁绒山羊(370克)。本文估测了高代杂种F_3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体重、产绒量、绒纤维细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562、0.138、0.455。产绒量与体重、绒纤维的长度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74、0.882。绒纤维细度与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086。根据估测的遗传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选择指数I_8=-0.00425x_1+0.1898x_2+0.8785x_3,其中x_1=产绒量(克);x_2=体重(千克);x_3=细度(微米),可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8.
曲永年  王薇 《中国养羊》1995,15(4):13-14
以提高绒密绒长为中心,采用本类型内选育方法,对辽宁绒山羊经十余年选育后,已培育出两万多只多绒山羊。其特点是毛稀而短,绒密而长,产绒性能高,产绒量指标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19.
对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的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过近几年的不断选育,成年母绒山羊比抓绒前活重提高了2.66kg(P<0.05),胸围增加了4.39cm(P<0.01)。体高和体长变化不大,(P>0.05)。产绒量和绒层厚度分别增加了60g(P<0.05)和0.85cm(P<0.01),绒纤维细度和伸直长度选育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取材于辽宁省绒山羊原种场的114只成年母羊3年的育种资料,确定了产绒量、细度、长度、净绒率、净绒量、体重等6个经济性状,划分为3组,即产量性状、绒品质性状和体重性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3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典型相关与简单相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 体重性状的相关是由净绒量与长度、净绒量与细度、净绒率与长度相关引起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是由净绒量与细度和产绒量与长度相关引起的;产量性状与体重性状的相关是由产绒量与体重相关引起的。典型相关揭示出性状间的相关实质,更能综合地反映两组变量间的整体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