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江金 《植物保护》1965,3(2):79-79
适时春灌,淹死越冬螟虫。萧山县1964年春耕灌水在谷雨以前结束(比1963年提早五天),第一代螟蛾发生量比1963年减少86%。 乐清县1964年春耕灌水,在三化螟发螟始盛期(4月23日至24日)结束,越冬螟虫80%不能羽化。 冬季治虫,减少虫源。黄岩县1963年冬季结合积肥,全面掘毁草子留种田的稻根,使越冬三化螟由原来每亩634条减少到55条。1964年三化螟全年发蛾量比1963年减少90%。  相似文献   

2.
赵重熙  潘国兴 《植物保护》1965,3(6):222-222
近几年来,由于开展了综合治螟行动,使稻螟的越冬密度很低。据调查,本地1964年冬后每亩三化螟活虫密度:冬耕田3.1头、綠肥留种田33头,加权平均只有4头。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水稻三化螟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调查分析,2001年上海地区水稻三化螟的暴发原因是由于螟虫越冬基数大 ,免耕栽培提高了越冬螟虫存活率,当年3~5月雨量和雨日较常年少 ,有利越冬虫源化蛹、羽化 ,导致三化螟暴发危害。根据国内治理三化螟的新经验 ,结合本市发生特点 ,提出了治理策略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县,属亚热带气候,终年无霜,夏热冬暖,年温差小,一年可以2—3熟,因而病虫种类繁多,稻螟的为害也很严重。 关于稻螟虫的种类,过去都认为只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三种,但1962年12月及1963年1月在允景洪曼井兰合作社及思茅农校附近稻田进行越冬稻螟虫种类调查时,发现稻桩中有很多台湾稻螟的幼虫。在1,009条稻螟的活幼虫中,二化螟占39.85%,台湾稻螟24.70%、三化螟23.65%,大螟11.80%。 由此可见,允景洪地区不但有台湾稻螟,而且还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影响越冬代三化螟发育进度的主导因子及蛾峰预测倪炳卿林永俊(福建省将乐县植保植检站353300)(福建省将乐一中)1993年,作者通过对福建省将乐县和海南省儋县17年越冬代三化螟发蛾高峰期资料与有关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地处内陆山区的将乐县影响越冬代三...  相似文献   

6.
三化螟扁股小蜂(Elasmus albopictus Crawford),属扁股小蜂科(Elasmidae),是三化螟幼虫的体外寄生蜂。1973年冬至1974年春,广东省台山县海晏公社农科站在调查三化螟越冬虫口密度中,观察到三化螟扁股小蜂的自然寄生率逐步增高,3月份达50%以上。为了探讨该蜂的利用价值,我们进行了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1965年三化螟发生的特点 1.越冬幼虫死亡率低:1965年螟虫越冬由于冬春干旱,耕沤不及时,死亡率比历年偏低(表1)。 表1 三化螟越冬后平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三化螟发生、危害轻重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干县地处我省鄱阳湖南岸,丘陵平原相互相差,对三化螟的发生转化十分有利,尤其是农村生产责任制实行以后,农田用肥用药水平大有提高,品种插花变乱,因此,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三化螟在我县的发生,其发生或最早在4月9日,最晚在5月18日,(以第一代为例);危害重的年份,稻谷损失占当年总产的95%~8.2%,危害轻的年份仅占006%~0.08%;为了进一步明确三化螟发生期早、晚,和危害轻重的原因,笔者根据三化螟在我县多年发生的调查资料,分析原因如下:l虫源是基础1962~1996年的田间剥查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9.
雷国明 《植物保护》1993,19(4):52-52
昆山市三化螟在70年代后期渐趋衰落,1980—1983年近绝迹,1984年起逐年回升。全市冬后越冬幼虫密度调查,1980—1983年未查到,1984—1987年每亩0.44—1.25头,占3种螟虫的0.11%-3.56%,1989年后以3—5倍的速度回升,1991年每亩达92.2头,占3种螟虫的17.33%;预测灯下全年诱蛾量,  相似文献   

10.
越冬代二化螟有效基数调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强 《植物保护》1989,15(1):54-54
二化螟食性杂,越冬场所多。认真摸清它在各越冬场所的有效虫量,是搞好一代发生量预测和正确估计一代为害程度的重要依据。据调查,在稻桩中越冬的未成熟幼虫,翌年春暖后分别有77.4%和14.9%的幼虫转入油菜、红花等春花作物中继续为害;红花  相似文献   

11.
冬种绿肥紫云英和苕子,主要有二病三虫,其防治方法列下:一、蚜虫。是经长性的害虫,天气干旱时发生较多,每亩用40%乐果100克兑水75公斤喷洒1-2次。二、潜叶蝇。紫云英生长前期,苕子生长中,后期发生。危害极大,是绿肥留种田的大敌。防治方法:留种田在春...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三化螟在南京地区光周反应的感应虫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作者根据水稻三化螟在南京地区的光周期反应和溫度对其作用的研究初步指出:在南京地区三化螟有明显的光周期反应,其光周期反应特点属于长日照类型。秋季光周期逐漸縮短,是影响第三代三化螟产生滞育、进入越冬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分析三化螟滞育物候的发生条件,又在1963年继續研究了水稻三化螟在南京地区光周反应的感应虫期,茲将实驗結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西植保》2021,34(2)
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7年记录的气象资料和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情况,利用有效积温法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广西武宣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始盛期(从3月26日算起的日期天数)与从3月11日起累计到3月25日≥16 d·℃有效积温有线性关系,而盛发期长度与从2月18日至3月3日≥16 d·℃有效积温有线性关系。由此建立对应积温预测模型为:Y_((3/26-始盛期,d))=27.189 1-0.245 6X_((3/11-3/25积温,d·℃))(r=0.927 4),Z_((盛发期,d))=2.806 3+0.335 1X_((2/18-3/3积温,d·℃))(r=0.943 0)。根据模型计算2018年和2019年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出现的日期,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樊寿三 《植物保护》1966,4(3):100-100
1965年8月7—8日、13—14日是永修县第三代三化螟的两个卵孵高峰期,在这段时间内,采用短期深灌水护秧,起到了显著的治螟效果。我们在九合公社河头大队第五生产队,利用两丘毗邻的田,早稻莲塘早已收割,7月26日栽双晚糯稻(品种系大红袍),面积有4亩左右进行试验。其中一丘田较低洼,从8月8日开始灌水5寸左右,浸没秧苗叶鞘口;另一丘地势较高,灌水1.5寸左右。两块田的卵块密度每亩都在1,000块以上。8月20日检查结果:浅水田的枯心率高达24.30%,深水护秧田的枯心率下降到3.22%。同时,我们在县样板队(三角公社树下大队)进行了一次大田调查;如第九生产队有10余亩双晚(品种油粘子),8月9—10日由于天然降雨,水深4寸左右,未发现枯心苗。而其它浅水晚稻田,虽然在8月12日打了一次6%六六六,枯心率仍然有0.18—0.85%,没有打药防治的枯心率达2.08—34.27%。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将乐县和海南省儋县17年越冬代三化螟蛾高峰期资料与有关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导出不同生态区将乐县越冬代三化螟蛾高峰"温度主导型"预测模型,海南的儋县则是"湿度主导型"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18%除草灵膨化颗粒剂是浙江省东阳农药厂新产品,受该厂委托,我们于1994年早稻本田安排了此药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1作物品种供试作物为水稻中优早3号,4月28日播种.5月29日插秧。试验田选在南昌县小兰乡小兰村,为红花留种田。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肥力、耕作)都均匀一致,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相一致。1.2供试药剂18%除草灵膨化颗粒剂(浙江省东阳农药厂产品),10%李甲磺隆可湿性粉剂(浙江省乐清县乐吉化工厂产品),50%丁草胺乳油(广州农药厂产品)。1.3试验方法各小…  相似文献   

17.
《植物保护学报》1966,5(1):27-33
水稻螟虫为重庆地区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常年螟害率5%左右。随着双季稻的发展,各代稻螟的种类組成有显著变化,第一、二代以二化螟为主;第三代以三化螟占绝对优势,为三代多发型。近年来由于春季气温比常年高,越冬死亡率低,发生期提早。越冬虫源多,耕作制改变,有利于发生量的积累,因此二化螟和大螟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本地螟害的新問題。越冬基数和以后各代的数量关系,受各稻型的面积比例和防治等情况的影响。各代发育进度不整齐主要受越冬場所、小气候和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这些都是防治次数和时期的依据。防治本地区稻螟,宜采用“压低越冬基数,調整水稻布局,栽培防螟和药剂治螟相結合”的策略。药剂防治应因地制宜,挑治一、二代,狠治三代,少治或不治第四代。  相似文献   

18.
徐鞠晖 《植物保护》1997,23(2):19-21
根据1979~1993年的15a观测结果,组建了三化螟年发生量()与越冬代始蛾期(,以4月10日为零)的回归预测方程,即=6.442-0.201。该方程回测符合率达100%,1994~1996年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能够应用于测报工作。文中并分析了三化螟越冬代始蛾期与年发生量相关关系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石广智 《广西植保》2001,14(4):27-28
水稻三化螟是以幼虫钻蛀到稻株体内为害 ,造成枯心或白穗 ,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天等 2 0 0 0年三化螟在水稻上大发生 ,发生面积 0 .98万 hm2 ,占种植面积的 61 .6% ,比 1 999年多 0 .37万 hm2 ,是 1 985年以来发生程度最重 ,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虽经防治后 ,仍损失粮食 2 5 .31万 kg,相当于 80 hm2 的粮田颗粒无收。现将其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1 三化螟大发生情况及特点1 .1 发生期推迟 测灯下成虫始见日为 4月 7日 ,比1 999年推迟 32 d,始盛日 4月 1 3日比 1 999年推迟 1 1 d。各代灯下成虫盛发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 3~ 1 9日…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福建省云霄县2004—2013年水稻三化螟发生动态及其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三化螟灯下诱集数量、田间残虫量及发生为害程度总体属轻发生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晚稻收割后冬种生产大面积开发,恶化了三化螟赖以生存发育繁衍的越冬场所,成为三化螟种群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