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了筛选拌种防治花生田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药剂和剂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田间试验及对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和品质检测,对部分参试药剂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可达到全生长季控制花生田金针虫的危害,防虫、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98.53%、97.30%和33.33%,显著高于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防虫、保果效果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从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田地下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山东临沂花生地下害虫防治示范现场会传来好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发的18%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在花生地下害虫防治中防治效果优异,深受与会专家和当地农户的肯定。据介绍,18%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采用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混用,配方独特,剂型先进,制剂中的核壳  相似文献   

3.
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选用不同杀虫剂,不同防治时期,施药方法和次数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40g/hm^2、辛硫磷乳油1875g/hm^2,米乐尔颗粒剂2475g/hm^2、特丁磷颗粒剂1875g/hm^2和复配制制辛倍乳油3000g/hm^2是防治花生蛴螬的理想药剂,播种期和花期各防治1次,防效达81.37%以上。播种期防治效果<花期防治效果<播种期防治+花期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省农业厅日前印发的《2013年全省花生播种技术意见》明确提出机械覆膜播种花生田严禁使用乙草胺除草。《意见》提出,要在搞好花生良种精选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药剂拌种。每亩可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500毫升+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20毫升拌种,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预防花生烂种及茎腐病等。拌种后,要做到晾干种皮后再播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药剂对紫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于2013、2014年,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济黑薯1号’和‘南紫薯014’,比较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5%涕灭威颗粒剂和5%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紫薯茎线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从病薯数、病薯率、病情指数和鲜薯产量等方面综合评价,施用30%的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7.5 mL/m~2,可以达到控制紫薯茎线虫病的最佳效果,且辛硫磷符合绿色农业发展需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甘草胭珠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Arch.),也称甘草胭脂蚧,是人工栽培甘草的主要害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灌根、土壤处理法,研究了35%吡虫啉悬浮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和5%毒死蜱颗粒剂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福建省惠安县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万多亩,长期饱受蛴螬为害,一般损失二至三成,严重的造成绝收,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影响。10%二嗪磷颗粒剂是由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具有控释缓释效果的高含量颗粒剂,该产品以凹凸棒粘土为载体,目前主要登记在花生上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为明确该药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2005年我们在该县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剂10%二嗪磷颗粒剂(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辛硫磷颗粒剂(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3%呋喃丹颗粒剂(福建闽…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批准T/CCPIA 001-2019《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19项团体标准,其中产品标准18项,植保无人飞机安全使用农药操作规范1项,标准2019年2月25日发布,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将审议通过的383个登记产品、24个特色小宗作物产品、182个扩大使用范围产品相关信息予以公示。383个正式登记产品包括:青岛恒丰作物科学有限公司50%氟啶胺悬浮剂,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  相似文献   

10.
<正>广州禾立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现有的风险评估标准方法,评估了在我国花生上登记农药对鸟类和蜜蜂的初级风险。结果表明,在喷施农药中,辛硫磷、毒死蜱和多菌灵对鸟类的风险商值均大于1,风险不可接受;溴氰菊酯、代森锌和多效唑对蜜蜂的风险不可接受。在所评估的8种种子处理农药中,毒死蜱、辛硫磷、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鸟类的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1日,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获批登记第1个氟虫腈花生种子包衣剂产品——18%氟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氟虫腈含量3%、毒死蜱含量15%),登记防治对象为蛴螬。这也是我国批准登记的第5个氟虫腈旱田种子包衣剂产品。农业部、工信部、环保部第1157号公告规定,"鉴于氟虫腈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具有高风险,在水和土壤中降解慢,自2009年10月1日起,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在我国境内停止销售和使用用于其他方面的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正>广州禾立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现有的风险评估标准方法,评估了在我国花生上登记农药对鸟类和蜜蜂的初级风险。结果表明,在喷施农药中,辛硫磷、毒死蜱和多菌灵对鸟类的风险商值均大于1,风险不可接受;溴氰菊酯、代森锌和多效唑对蜜蜂的风险不可接受。在所评估的8种种子处理农药中,毒死蜱、辛硫磷、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鸟类的风  相似文献   

13.
<正>从有关方面获悉,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申请办理30克/升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氟唑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登记,济南科赛基农化工有限公司正在办理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产品登记,山东澳得利化工有限公司正在办理10%噻唑膦颗粒剂产品登记,山东惠民中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办理350克/升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登记。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咯菌腈、噻虫嗪等原属于国外企业专  相似文献   

14.
<正>7月27日,山东科赛基农控股有限公司在山东日照举行小麦田10%吡虫啉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新品发布会。据悉,10%吡虫啉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是全国首家获得农业部登记,并且率先实现吡虫啉微囊产业化的产品。微囊化制剂能避免种子与药剂  相似文献   

15.
用3种低毒农药对生活在稻谷中的玉米象和赤拟谷盗2种储粮害虫用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1.8%阿维菌素乳油(EC)、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乳油(EC)对玉米象的致死中剂量(LD50)分别为0.01mg/kg、0.07mg/kg、4.65mg/kg,而对赤拟谷盗的LD50分别为0.08mg/kg、0.50mg/kg、5.89mg/kg;(2)在相同剂量下,3种药剂中以1.8%阿维菌素EC对2种害虫的毒杀速度最快;(3)玉米象比赤拟谷盗对这3种药剂更敏感。建议采用1.8%阿维菌素EC、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EC防治玉米象的使用剂量分别为0.05mg/kg、0.80mg/kg和2.0mg/kg,而防治赤拟谷盗则分别为0.05mg/kg、0.80mg/kg和8.0mg/kg。  相似文献   

16.
<正>稻水象甲登记防治药剂。截至2014年7月31日,在我国登记防治稻水象甲并在有效期内的主要药剂品种如下:1.单剂:氯虫苯甲酰胺(200克/升悬浮剂)、醚菊酯(10%悬浮剂、30%悬浮剂、4%油剂)、三唑磷(20%、30%、40%乳油)、水胺硫磷(35%乳油)、丁硫克百威(5%颗粒剂)等。  相似文献   

17.
正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均属于农药产品的控释剂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剂型的不足,保护有效成分免受不良环境影响,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优点。但二者并非同一种剂型。微囊悬浮-悬浮剂一般是复配剂,一种成分微囊化,另一种成分为悬浮剂,二者混合到一起稳定后即成微囊悬浮-悬浮剂;而微囊悬浮剂一般指单剂或复配成分全部微囊化后形成的制剂。截至2016年5月底,我国批准登  相似文献   

18.
<正>有读者手机发来短信:今年我们江苏海安这里蒜田中地蛆发生相当严重,有的田块大面积蒜发黄、根腐烂死亡,拔出苗看根部有几条到十几条蒜蛆,用毒·辛乳油、辛硫磷等防治效果不好。请问用什么药能取得好的效果?短信中所说的毒·辛乳油为毒死蜱和辛硫磷的混配剂。用毒死蜱和辛硫磷加足水量灌根,对蒜蛆有较好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19.
<正>蒜蛆是葱蝇等蝇类的幼虫,在地下钻蛀大蒜鳞茎盘部分或根茎,造成腐烂发霉,地上部萎蔫枯黄,直致死亡。大蒜播种期间可采用毒土法和拌种法防治蒜蛆。毒土法通常选用毒死蜱或辛硫磷颗粒剂,拌肥料或细土撒施于播种沟内。拌种法是目前防治蒜蛆的较好方法,适用药有吡虫啉、灭蝇胺、毒死蜱、辛硫磷、敌百虫等。据了解,近几年徐州等地有较大面积大蒜使用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相似文献   

20.
16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16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7d后,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是氟虫睛,达96.6%,最差的是啶虫脒,仅24.9%。16个杀虫剂中防治效果≥90%的有氟虫腈、吡虫啉、噻嗪酮及辛硫磷4种;防治效果达80%~90%的有仲丁威、毒死蜱和异丙威3种;防治效果为70%~80%的有5种,防治效果在60%~70%的及防治效果<60%的各有2种。因此,目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为害的杀虫剂仍然是吡虫啉、噻嗪酮、仲丁威EC和异丙威,以及氟虫腈、毒死蜱及辛硫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