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连年增产丰收、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粮食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粮食供求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我区粮食总量不足,但也出现稻米积压、玉米缺口加大的现象。从1999年开始,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精神,结合本地粮食供需变化情况,我区对粮食生产进行了结构调整,本人就目前的现状作初步分析,供大家商议。1 当前我区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从1999年开始,我区粮食生产按照“稳定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结构调整,重点调减品质较差的早稻面积、稳定发展品质较好的中晚稻面积和需求量较大的旱地粮食的种植面积。从目前的情况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1 粮食播种面积略减,总产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09,(6):55-5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一是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抓好春耕生产,做好化肥等农资供应保障工作。及时足额落实各项补贴资金,兑现到户。启动实施马铃薯原种补贴,  相似文献   

3.
《科学种养》2012,(5):4-4
目前,夏粮正值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春耕春播进入大忙季节,农时紧、任务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总体部署,针对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10,(7):53-5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主持召开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东北粮食生产产量高,商品粮调出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完成2010年春耕生产任务,努力扩大粮食特别是粳稻等紧缺品种的生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和加工水平,为稳定市场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zzx2847@sina.com     
 确保粮食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农业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是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加速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和大力发展牧草产业是提高陕西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3月21日,国务院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抗灾促春管保春播工作和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上强调,保证种子、化肥、农药、柴  相似文献   

7.
汤兰 《中国种业》2023,(7):20-22
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当前,重庆市粮食生产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存在耕地零星分散、种植收益低、后继无人耕种等制约因素,推动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经过多年田间实践和思考,系统分析了重庆市粮食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从根本上提升全市粮食生产中的短板,促进全市粮食生产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种子世界》2009,(12):52-5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农业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做好秋冬种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0,(5):54-54
<正>国务院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上强调,2010年要在连续6年增产增收的基础上,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形势不逆转,意义重大、要求很高、任务艰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1,(12):32-32
201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科技支撑力度明显加大,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登上5亿5千万吨新台阶。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月24日,农业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开展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力保抗旱春管和春耕备耕,力促全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科学种养》2008,(9):1-1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充分肯定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既有远虑,又有近忧,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艰巨,面临许多不利因素。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风险仍然存在,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深,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经受了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生猪等部分农产品生产波动、特大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重大考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产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粮食、饲料、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在我国玉米生产中长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的要素投入及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情况,以山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1978—2011年的农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中要素投入这项变量中包含5个方面,即土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化肥量用量、机械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同时将比较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对3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3省分别处于中国东中西地区,各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不同,导致以上要素投入及制度实施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的土地要素可促进粮食生产,而对中部地区无显著作用。劳动力的投入可促进中西地区粮食生产,但对东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无显著影响。化肥的投入对东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均有促进作用。机械动力要素投入可促进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而对东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灌溉面积对3个地区的粮食生产无显著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税费改革政策对3个地区的粮食生产均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东中西部粮食生产资源禀赋不同,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促进粮食生产应考虑区域差异因素。

  相似文献   

15.
种业连线     
<正>政策法规回良玉:确保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主持召开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东北粮食生产产量高,商品粮调出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要闻     
《种业导刊》2011,(12):32-33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登上5亿5千万吨新台阶201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科技支撑力度明显加大,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登上5亿5千万吨新台阶。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1978~2003年粮食生产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回顾、分析,说明中国已经具备667m2产出300kg、总产5亿t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国人对粮食丰欠和粮价波动的承受力大为增强,但是粮食生产进一步取得新突破的难度增加,粮食生产效益下降的趋势不可忽视。同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的四条对策,即以年人均380kg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线,立法保护足量、优质的耕地,逐步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粮食生产者要自强自立争取平等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方伟  洪思扬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9):160-164
粮食生产是稳民心、安天下的重要战略产业。广东省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广东省的粮食生产基本情况进行梳理,2010—2019年间,粮食产量及种植面积稳中有降。其次,分析了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生产成本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种植结构问题突出、农业机械化潜力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最后,从撂荒耕地复种、种植结构调整、科技提升产能等7个方面就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稳定及提升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确保粮食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农业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是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加速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和大力发展牧草产业是提高陕西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种子世界》2010,(7):54-54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扩大粳稻生产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扩大粳稻生产问题。韩长赋强调,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自觉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树立长远眼光,充分认识抓好粳稻生产的特殊重要性、紧迫性,采取得力措施扩大粳稻生产,统筹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