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茶雌蕊蛋白双向电泳分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裂解液成分、离心速率、等电聚焦程序,以及不同浓度的SDS-PAGE凝胶,建立最适于油茶雌蕊总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结果显示:TCA/丙酮+SDS/酚抽法提取蛋白,裂解液[7 mol/L尿素,2 mol/L硫脲,80 mmol/L DTT,4%(W/V)CHAPS,2%(V/V),IPG buffer(p H 3-10L)]复溶蛋白干粉,20 000 r/min离心;等电聚焦程序为:100 V 1 h,200 V 2 h,500 V 3 h,1 000 V 2 h,8 000 V 2 h,8 000 V62 000 Vh,500 V 10 h;10%SDS-PAGE凝胶浓度,为适合油茶雌蕊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这些结果为油茶雌蕊蛋白组学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适用于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最佳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豆叶片中蛋白含量较低,含有大量色素、酚类、醌类等次生代谢产物干扰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效果的问题,以大豆叶片为材料,对样品制备、蛋白质裂解液组分、等电聚焦(IEF)参数等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法提取大豆叶片总蛋白,裂解缓冲液为9 mol·L-1尿素,2 mol·L-1硫脲,4%CHAPS.100 mmol·L-1DTT,0.5%Bio-Lyte,IEF等电聚焦条件为24 000Vh时,2-DE图谱分离到的蛋白点效果最好.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2-DE)体系.  相似文献   

3.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了不育和可育株间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花药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含量高低差异明显;IAA含量的降低及ABA含量的提高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不育株叶片中的IAA含量显著下降,JA和ABA显著上升;3)IAA/ABA、IAA/SA和IAA/JA在不育株和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大小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花蕾的正常生长发育;4)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盈余,可能是导致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华南205为试材,采用苯酚抽提法提取叶片蛋白质,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研究影响木薯叶片蛋白电泳分析图谱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pH 4~7的IPG胶条可提高特定范围蛋白质点的分辨率;上样量200 μg可得到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本研究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木薯叶片蛋白电泳分析提供技术手段,同时也为分析木薯块根、茎和繁殖器官的蛋白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3种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讨论了等电聚焦时间和染色方法等关键因素对双向电泳的影响,同时选择不同的IPG胶条,设定了第1向等电聚焦和第2向SDS-PAGE电泳的电泳程序及参数.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质,选择pH 4 ~7( 17 cm) IPG胶条,适当延长和改变等电聚焦的第2步...  相似文献   

6.
为给野生大豆蛋白质组学分析提供技术支撑,以耐盐碱野生大豆叶片为材料,对Tris-饱和酚法、Tris-HCl法和TCA-丙酮法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蛋白上样量、等电聚焦参数及凝胶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Tris-饱和酚法提取蛋白质,上样量为2 000μg,等电聚焦90 000 V·h,凝胶浓度为10%时,可获得背景清晰、蛋白点数较多、重复性较好的蛋白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7.
利用TCA丙酮法、丙酮法、TCA酚抽提法和改良酚抽法等4种方法,提取‘四季蜜’龙眼花芽的总蛋白质,在蛋白产量、单向SDS-PAGE和2-DE图谱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IPG胶条种类、蛋白质上样量及等电聚焦条件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酚抽法,选用24 cm、pH3~10的胶条,按120μg上样,在适宜的等电聚焦条件下,可获得背景清晰、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2-DE图谱,本研究为‘四季蜜’龙眼花芽蛋白质组学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银诱导的大豆子叶为材料,初步探讨了二维电泳技术在分离大豆子叶微粒体膜结合蛋白中的应用,研究了重新水化溶液的组成、加样量、等电聚焦的total voltage hours以及不同pH梯度范围IPG(固相pH梯度)胶条等因素对膜蛋白的溶解和二维电泳图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70×3×0.5mm IPG胶条,能够溶解较多蛋白质和获得高质量二维电泳图像的优化条件为:由尿素、硫脲、三丁基膦和C7BZO组成的重新水化溶液(TUC7T2)、80μg的加样量和20000vhr的total voltage hour.在此优化条件下,与宽范围pH梯度IPG胶条相比,使用窄范围pH梯度胶条可以观察到更多的和质量更好的蛋白质点,结果发现至少有13个点只存在于硝酸银诱导的样品中,而不存在于对照中,其代表的蛋白质的等电点在4.0~8.0.  相似文献   

9.
为给小麦抗旱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周麦18和晋麦47三叶期幼苗为材料,比较分析了PEG胁迫处理后两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法和磷酸钠缓冲液研磨法对IEF/SDSPAGE双向电泳的影响,并在IPG胶条pH范围、蛋白质上样量和SDSPAGE胶浓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优化。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法提取叶片全蛋白,选用17 cm、pH 4~7的IPG线性胶条,在上样量为150 μg·胶条-1,以及12%SDSPAGE胶浓度下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能够更好地被分离,2DE图谱上可分辨出约400个蛋白点。利用该体系比较了PEG胁迫后两个品种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周麦18有9个蛋白点存在差异,其中5个下调表达,4个上调表达(3个新诱导表达);晋麦47有5个蛋白点存在差异,均上调表达(1个新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套适合茶树雌蕊总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体系,对茶树雌蕊总蛋白的提取方法、SDS-PAGE凝胶浓度、聚焦条件和IPG胶条pH范围等进行了比较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clean up kit法提取总蛋白,用17 cm pH 5~8 IPG胶条,1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分离,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以获得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共检测到约1200个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H 5~8,相对分子量14~117 kD范围内,碱性蛋白得到有效分离,可以满足茶树雌蕊的蛋白组学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适用于龙眼(Dimdcarpus longanaLour.)种子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对龙眼种子蛋白质的IEF、平衡时间及染色方法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龙眼种子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4-7范围内,采用酚抽法,在聚焦达到50000 W.h的情况下能充分地聚焦,等电聚焦后经平衡缓冲液Ⅰ还原15 min,再经平衡缓冲液Ⅱ二次平衡20 min,考马斯亮蓝染色,24 cm IPG胶条上样量为1.2 mg时,在龙眼种子双向电泳图谱上检测到1000个多个蛋白点,蛋白点清晰,分辨率较好。本研究所建立的一套适用于龙眼种子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分辨率和重复性较高,重复样品图谱间的相关系数在0.88-0.945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以荔枝品种‘元红’处于花性分化时期的花蕊为材料,对蛋白提取方法、蛋白样品上样量、凝胶浓度、平衡时间及染色方法等步骤进行优化。采用酚抽法提取蛋白质,用24 cm、pH4~7的IPG胶条,1.2 mg上样量,12%T凝胶,胶条平衡20 min,用考马斯亮蓝法染色,2-DE图谱经Image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可以检测到至少1 200个蛋白点。荔枝雌花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为开展荔枝花性分化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甘薯最佳TD-SSR-PCR体系,利用L16(43)正交设计研究2×PCR Mix、引物、模板DNA等主要影响因素的适宜浓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扩增程序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TD-SSR-PCR反应体系包括:10μL 2×PCR Mix、100 ng模板DNA、0.4μmol/L引物,1μL甘油,总体积20μL;优化后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5 s、Tm+5℃~Tm-5℃(每循环退火温度下降0.5℃,Tm选用一对引物中的较小Tm值)退火30 s(退火时间因扩增片段大小而异)、72℃延伸1 min共20个循环,94℃变性45 s、Tm-5℃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15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4℃保存;聚丙烯酰胺电泳上样量以1.5~2μL为宜。在此条件下,利用引物Z37对10份甘薯材料进行PCR扩增,得到的条带清晰、多态性高,表明此条件适用于甘薯的TD-SSR-PC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用微型DPSA-1仪结合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以微分电位溶出法对茶叶中的铅、镉、铜进行同步快速检测。优化的试验参数如下:Hg2+浓度为3×10-4 mol/L,支持电解质为1.5 mol/L pH4.0的氯化铵溶液,富集电位-1.1 V,终止电位-0.2 V,富集时间200 s。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检测结果在20~840μg/L(相当于茶叶中铅含量为1~42 mg/k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铅的相关系数为r=0.99749,检出限为1.12μg/L(S/N=3);镉的相关系数为r=0.99740,检出限为1.09μg/L(S/N=3);铜的相关系数为r=0.99612,检出限为1.23μg/L(S/N=3)。研究了检测过程中存在多种干扰离子对于铅、镉、铜检测的干扰情况。试验所得检测结果与国标检测法进行t检验,无显著差异。比较常规的检测技术,微型DPSA-1型仪结合SPCE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步检测茶叶中的铅、镉、铜,是更加经济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可实现样品的高比例筛检,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食品和环境样品中铅、镉、铜的同步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佳宾  文李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12,26(4):350-354
比较了甘蓝型油菜叶片总蛋白质提取的2种不同方法,探讨了叶片蛋白质分离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法较Tris-Cl法更适合蛋白质提取,选择pH为4~7的固相胶条和分离胶浓度为12%的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能够使蛋白质得到充分分离,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剂进行2次染色,可提高2-DE分辨率和实验解析度,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能够分离出2000个以上的蛋白点,并且重复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张洁茹  韦朝领 《茶叶科学》2014,34(5):481-488
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在茶树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4300 DNA分析系统的SSR发掘具有通量高、准确和灵敏等特点,已被用于许多物种的分子标记研究,但在茶树的相关研究中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茶树SSR-PCR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4300 DNA分析系统的茶树SSR-PCR反应体系:1.0 μL DNA(25 ng·μL-1),0.2 μL M13F-F、0.2 μL R和0.4 μL IR-M13F,0.8 μL dNTPs(25 mmol·L-1),1.0 μL 10×Buffer(含Mg2+),0.1 μL Ex-Taq聚合酶(5 U·μL-1),无菌水定容至10 μL。所有引物浓度均为1 μmol·L-1。同时,本研究还证明,可以以自行配制的6.5%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acry:bis=29:1)替代4300 DNA分析系统指定凝胶溶液,检测SSR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