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关于森林公园园区道路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盛 《林业建设》2004,(4):30-32
通过对几个森林公园园区道路的设计经验.介绍了在森林公园园区道路的技术标准、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森林公园园区道路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几个森林公园园区道路的规划设计经验的总结,介绍了森林公园园区道路的技术标准、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建议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屏障森林林公园园区道路建设所产生的生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道路景观林是山林景观的窗口和向导,道路景观林的建设是森林林相改造的重要内容。以南京市老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方法,并结合案例提出道路景观林改造模式,以实现森林公园由经济林转变为景观生态林的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翠山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建设是当地的民生福祉项目,对沙湾县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情况简要论述了翠山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背景,突出了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翠山森林公园旅游产业规划指导思想、园区功能划分与设计、发展战略等内容,以期促进翠山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屏嶂森林公园应该是具有和谐性、稳定性和统一性的生态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植被的破坏要及时恢复,以促进生物群落的形成,加速生物群落的演替进程,促进生物群落向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采用土壤改良、优先选择速生树种和乡土树种等方法对森林公园道路下边坡裸露地复绿开展了研究.种植两年后裸露地已郁闭,并形成了具乔木、灌木与草本三个层次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7.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为使森林公园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统一,对森林公园道路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减少水土流失.森林公园道路的绿化就必须因地制宜,并尽可能吸收生态科学的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引入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屏嶂森林公园应该是具有和谐性、稳定性和统一性的生态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植被的破坏要及时恢复,以促进生物群落的形成,加速生物群落的演替进程,促进生物群落向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采用土壤改良、优先选择速生树种和乡土树种等方法对森林公园道路下边坡裸露地复绿开展了研究。种植两年后裸露地已郁闭,并形成了具乔木、灌木与草本三个层次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森林公园道路网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环境容量、游客量与森林公园道路规划设计关系的探讨,为森林公园道路网规划设计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两者的规划建设理论和方法,指出我国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不足,在对比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差异性的同时,指出我国在森林公园规划建设领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提出林区道路弃养问题决策模型,为林道网建设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当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区路网建设的概况,指出当前塞罕坝林区路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滞后原因,并阐述了加强林区道路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塞罕坝林区路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提高林区人们对林区路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实现林业现代化,林业经营集约化,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英国林区道路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国外林区道路发展有利于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文中简介了英国林业发展概况, 从林道功能演变及外部连通性、林区道路等级与林道网密度、林道网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和林道建设依据及关键技术指标方面概括了英国林区道路发展现状, 从投资主体与审批、资金主要来源、林道投资管理以及私有林与国有林等方面分析了林道建设的投资及融资机制, 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环境评估方面总结了英国林道管理模式, 从私有林主和政府共同投资林道建设、严格制定林区道路建设标准、以环境影响评估指导林道建设和促进林区道路的多功能利用等方面探讨了英国林道发展的4点主要启示, 对于我国林区道路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富阳市竹林道建设7年多的实践,评估了竹林道建设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了目前竹林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竹林道建设的建议,即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深化林权体制改革、加强多部门协调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森林资源丰富,林区道路建设历史悠久,密集而发达的林区道路及其现有林道改进方案保证了澳大利亚森林道路的良性有序发展,保障了森林和木材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和有效利用。文中概述了澳大利亚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包括林区道路“用者自付”原则下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及林区道路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规划及建设规范等;分析了中国林业道路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我国林区道路建设需要促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重视林道规划和规程的规范化建设、注重维护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等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北林区伐区林道合理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成龙  郑登旋 《林业科学》1993,29(4):326-330
运用木材采运成本最低的理论,结合东北林区资源、自然条件,科学的确定林道间距和配置形式、达到适宜的集材距离,健全和完善了伐区林道规划体系,提高了路网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林道等级与林道工程造价、木材运输成本和社会效益等之间关系。指出确定林道等级时,应在满足木材生产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综合费用最低,并给出具体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我区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生态公益林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我区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关键。文章对工程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外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区道路是林业和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德国、奥地利等较早实现工业化的欧洲国家林道建设起步早, 现已形成了与本国林业生产作业体系相适应的完善的林道路网体系。奥地利林道密度已达到89 m/hm2, 德国超过100 m/hm2, 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具备了密集的林道路网体系, 而日本、印度、韩国和俄罗斯林道配置水平较低。文中概述了这些国家林区道路的发展现状和经验教训; 针对我国林区道路总量不足、等级低下等严重滞后问题, 提出合理提高林区道路密度和等级, 林道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重视森林生态保护, 制定林道建设技术标准和规程,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Cost estimation is probably the most decisive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er-aided, preliminary planning for low-volume road networks. However,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is normally assumed to be route-independent for a specific project area, resulting in sub-optimal layout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mountainous terrain and in areas with unstable subsoil. Here, we present a model for more accurately estimating spatial variability in road life-cycle costs, based on terrain surface properties as well as g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oil. This parametric model incorporates four structural components: embankment, retaining structures, pavement, and drainage and stream-crossing structures. It is linked to a geo-database that allows users to derive location-specific parameter values as input. In applying this model,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variability in costs ranges widely for mountainous areas, with the most expensive construction being approximately five times greater there than on more favorable sites. This variability strongly affects the optimal layout of a road network. First, when location-specific slope gradients are considered, costs are reduced by about 17% from those calculated via currently available engineering practices; when both slope gradient and geotechnical formations are included, those costs are decreased by about 20%. Second, the length of the road network is increased by about 4% and 10%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urr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