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黄带山钩蛾Oreta pulchripes Butler各虫态在恒温16,19,22,25,28℃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逐渐缩短;黄带山钩蛾的卵、幼虫、蛹、成虫期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8 ±1.27),(8.47±1.33),(7.20±1.12),(10.70±0.97),(8.40±0.46)℃.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85.39±7.58),(223.40±20.94),(131.91±9.60),(62.98±5.08),(507.97±16.53)日度.根据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初步测得黄带山钩蛾在苏州一带的年发生世代数为7代左右,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内以17,20,23,26,29和32℃6个恒温对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Elasmussp.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扁股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和卵-蛹全过程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031±0.659),(11.295±0.302),(10.016±0.811)和(10.976±0.720)℃;有效积温分别为(12.988±0.634),(63.084±1.346),(121.387±6.128)和(191.966±9.637)日.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测定了红头阿扁叶蜂蛹和卵在182、02、22、4和26℃5个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用变异系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差距不大,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75℃和133.24 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32℃和185.65 d.℃。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连续2 a在同一侧柏幼龄林内开展了饵木诱杀双条杉天牛试验,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饵木诱杀双条杉天牛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诱集量呈多峰动态变化,诱集量与温度显著相关,并建立了双条杉天牛诱集日累积百分率与温度回归方程。连续2 a的饵木诱杀减少了天牛种群数量,降低了被害株率,证明饵木诱杀法既可监测天牛成虫羽化期种群数量变化,又可作为一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小舟蛾是许昌市杨树主要害虫。该文对其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第1代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5±2.54)℃和(38.8±16.65)日℃,为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双条杉天牛幼虫、双条杉天牛蛹、家茸天牛幼虫、桃红颈天牛幼虫作管氏肿腿蜂替代寄主的可行性,其中条杉天牛幼虫、双条杉天牛蛹、家茸天牛幼虫均能成功的繁育出管氏肿腿蜂,但在寄生成功率和单管出蜂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温度25℃、相对湿度30%~60%繁育条件下,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寄生成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家茸天牛幼虫作寄主寄生成功率为90%。平均单管出蜂量方面每头双条杉天牛幼虫平均繁育出蜂131头,每头家茸天牛幼虫平均繁育出蜂80头。综合天牛幼虫获取时间和出蜂量,双条杉天牛幼虫和家茸天牛均可成为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8.
通过定点观测,研究了杨潜叶跳象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杨潜叶跳象卵孵化率为82.1%,幼虫成活率93.1%,羽化率53.3%,性比为1:1。卵期发育起点温度11.65℃±0.18℃,有效积温8.27±1.28日度。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14.53±0.45℃,有效积温31.54±7.16日度。预蛹—蛹期发育起点温度16.80±0.31℃,有效积温24.76±3.41日度。  相似文献   

9.
双条杉天牛和粗鞘双条杉天牛的鉴别和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鞘双条杉天牛Gressitt(1951)鉴定为双条杉天牛的一个亚种,本文作者从二者分布区域虽有重叠;但成虫外形,外生殖器和幼虫形态各异,寄主习性又各有不同,认为粗鞘双条杉天牛不应是亚种级,而应提升为种。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等多种鳞翅目(Lepidoptera)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本文对该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日本追寄蝇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2℃、8.86℃、7.81℃、9.88℃,有效积温分别为59.89日·度、100.2日·度、189.47日·度、20.43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15℃,有效积温为383.25日·度。  相似文献   

11.
灰斑古毒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18—28℃范围内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Germar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灰斑古毒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卵、幼虫、预蛹、雄蛹、雌蛹、雄成虫、蛹至产卵前期(♀)、全代(♀)、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2.23±1.12℃,8.96±1.29℃,14.00±0.26℃,10.38±0.26℃,10.09±2.60℃,8.39±0.47℃,10.69±2.11℃和10.27±0.86℃,有效积温分别为166.95±10.11,322.43±37.00,11.50±0.48,125.89±3.37,36.52±16.24,100.08±36.12,723.49±34.25和674.85±44.48日度。温度也影响灰斑古毒蛾幼虫的虫龄,18℃时灰斑古毒蛾幼虫只有5龄,18℃以上幼虫的龄期有6龄。  相似文献   

12.
范丽清  孙宗华 《林业科技》2014,(2):44-45,49
对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34℃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不同龄期(共5龄)雄性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存在差异,且不同龄期对二者的要求不一致,有效积温分别为37.68、30.26、29.18、42.55、75.0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07、5.61、8.84、8.67、5.50℃。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35℃和220.68日·度,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220.68/(T-6.35)。  相似文献   

13.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innaeus)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inus thunbergii、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的主要蛀干害虫。作者在室内设置不同温度处理,测定褐梗天牛蛹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初步确定褐梗天牛蛹期有效积温K=(143.988±35.33)日度,发育起点温度C=(9.475±3.36)℃,为褐梗天牛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也为褐梗天牛防治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蜂种(一)种型寄生于当地马尾松毛虫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种型、学名待定)或“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以柞蚕卵为寄主时发育起点温度5℃,有效积温235日度。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世代历期约12天,卵期1.5天,幼虫期2.5  相似文献   

15.
为监测北京松山地区双条杉天牛,2016年在松山连续监测了3个月的双条杉天牛成虫活动情况。其结果表明,松山地区有双条杉天牛危害,其成虫于3月中下旬出孔,且随着温度的变化有两个活动高峰,5月中旬成虫活动结束;14个诱捕器共诱集成虫481头,其中雄虫277头,雌虫204头;自制的双条杉天牛引诱剂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且引诱剂持效期较长;供试引诱剂在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工作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世代分化现象 ,测定了卵期、幼虫和蛹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 90 %左右个体为 1年 1代 ,1 0 %左右个体因卵孵化较迟 ,翌年有效积温仍未满足发育需要而形成 2年 1代。卵期、幼虫和蛹期及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 1 .9± 1 .0 9℃、1 5 .2± 1 .87℃和 1 3.4± 0 .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1 98.1± 1 5 .1 7日度、1 2 31 .89± 99.95日度和 1 2 6 4.2± 1 88.2 8日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自然变温和人工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木蠹象(Pissodessp.)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0.63±0.38℃、80.17±7.61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1.63±1.32℃。201.69±37.63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3.58±0.94℃、93.99±10.18日度。并对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人工接种和连续跟踪调查,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5 ~28.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成虫、虫瘿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79,10.25,10.21℃,有效积温分别为53.42,749.73,811.75 d·℃.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09年发生代数的理论值为5.23代,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温度是影响松黄星象(Pissodes nitinus Roelofs)生长发育最大的一个气候因子。为了掌握松黄星象各虫态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为其发生期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对松黄星象卵、幼虫、蛹期的发育历期进行了实地观察,并对卵期、幼虫期和蛹期这3个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计算、测定及验证,证明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松黄星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梢小卷蛾卵和蛹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卵和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2.26士0.83(℃),120.54土1.27(日度),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4.19土1.27(℃);81.64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