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 2017—2018 年长沙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的时空 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均表现为冬季 > 秋季 > 春季 > 夏季,冬季浓度最 高,PM2.5 和 PM10 分别为 62.87 和 89.22 μg · m-3;空间变化特征:PM2.5 浓度为长沙城区>长沙县>宁乡 县>望城区>浏阳市, PM10 浓度为长沙城区>宁乡县>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颗粒污染物 PM2.5 与 PM10 浓度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 = 0.853,P=0.000(P < 0.01);降水对大气颗粒物有显著消减作用, 使 PM2.5、PM10 的浓度分别下降了 17.93% 和 27.67%。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倡绿色出行、增加绿量、人 工降水等可有效控制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2.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近年来成都秋冬季受气象条件制约,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本文通过对成都2016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日均浓度动态变化及典型污染天气城市森林内外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有显著相关关系,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以加速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能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2)城市森林中的PM10和TSP日均浓度皆低于森林外,城市森林内的大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基本呈现"早晚高、白天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聊城市徒骇河风景区10种常绿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群落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叶面积指数、叶表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10种群落对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刚竹、圆柏对PM2.5和PM10的吸附作用较强,而白皮松、红叶石楠对PM2.5和PM10的吸附作用则较弱;圆柏、广玉兰对TSP吸附作用较强,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对TSP的吸附作用则较弱;叶面积指数和叶表特征对植物群落吸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观测冬季不同常绿植物群落对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以及叶表面特征和群落冠层对其影响,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治理在植物选择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董春艳 《绿色科技》2012,(3):191-192
指出了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介绍了PM2.5的来源、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介绍了PM2.5的来源、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细颗粒物(PM2.5)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状况,森林植被可以通过叶表面吸附PM2.5等颗粒物,从而降低PM2.5浓度,充分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文章从植被滞纳PM2.5过程、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和负离子以及降雨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目前有关植被调控PM2.5的机制研究还比较缺乏,今后应加强空气负离子与空气颗粒物关系的研究,研究不同污染程度下植物对PM2.5影响的关键因素和降雨天气下植物叶面吸附PM2.5动态和影响因素,找出不同树种受降雨的消减量和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减轻城市大气PM2.5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针对像森林公园这样的季节性人流集中,密度大,国内关于森林公园监测大气颗粒物(PM2.5)的研究信息却很有限。本文通过为期一年及连续监测一周对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及PM10的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得出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得出PM2.5和PM10的相关性,为提出控制PM2.5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空气颗粒物污染不仅能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而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贵阳市2个高层建筑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监测,对贵阳市冬季高层建筑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高层建筑面临的颗粒物污染垂直分布是比较复杂的,较大颗粒的质量浓度底层要大于上层。对于同一个高层建筑,在不同楼层,PM2.5/PM10的比值变化幅度不大。大气中PM2.5和PM10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主要和污染源分布以及天气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毕晓萍 《绿色科技》2012,(5):205+207
指出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对影响环境与健康的PM2.5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改善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改善PM2.5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毕晓萍 《绿色大世界》2012,(5):205-205,207
指出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对影响环境与健康的PM2.5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改善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改善PM2.5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新华社东京报道:日本研究人员宣布开发出一种新型显微镜,能够分析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单个微粒成分和内部结构,从而帮助鉴定这些微粒的来源、成分比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PM2.5微粒是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导致污染。此前由于  相似文献   

12.
以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开展森林植被区大气颗粒物的动态监测,揭示空气PM浓度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较低,其中PM10.0浓度日均值为60.37μg/m~3,低于二类大气环境浓度限值;PM2.5浓度日均值为22.79μg/m~3,低于一类大气环境浓度限值;而PM1.0浓度位于2.96~12.61μg/m~3,日均值为7.65μg/m~3。PM1.0、PM2.5及PM10.0浓度日变化显著,以清晨(6∶00-8∶00)最高,上午(10∶00-12∶00)和下午(16∶00-18∶00)较低。随着气温的升高,大气PM1.0、PM2.5、PM10.0浓度逐渐降低;而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大气PM1.0、PM2.5、PM10.0浓度逐渐增加,呈显著二项式回归关系,回归系数均超过0.6。因此,从大气颗粒物考虑,建议市民在夏季下午或傍晚前往森林公园,且应多选择空气湿度较低的区域开展休闲游憩活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森林净化大气颗粒物污染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2.5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城市森林和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城市森林和绿地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我国粉尘颗粒物污染状况,并总结了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研究概况,从4个角度总结目前城市森林与PM2.5的关系研究,包括森林对颗粒物吸附机制、PM2.5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不同尺度下植被移除PM2.5的效果比较以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其他因素,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扩大研究树种的范围、针对研究不同树种特异性吸附偏好及加强各尺度研究的结合等,以更有效地应用城市森林进行大气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4.
以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依据,对按照HJ 618-2011《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将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测定步骤进行分解,从对滤膜上截留颗粒物重量和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不确定分析,评估了测定方法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对于PM2.5含量为0.060mg/m3的样品,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4mg/m3(k=2)。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森林在滞尘方面的突出表现越来越多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对绿色植被滞尘能力的研究愈发深入。适地适树、精选树种、营造近自然群落、种植密度合理化、空间组合科学化等均成为城市森林缓解PM2.5等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有效手段。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森林缓解大气颗粒物(以PM2.5为首要)污染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对珠三角某城市主干道开展了常规监测和对比实验,研究了城市主干道近地面颗粒物污染变化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结果表明:城市道路近地面大气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控制措施对近地面PM2.5浓度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绿化树种对PM2.5滞纳能力与大气中PM2.5浓度的关系,该研究选取了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保定市竞秀公园和保定市植物园中栽植的具有代表性的11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对其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下滞纳PM2.5能力进行了探讨。利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Dustmate手持PM2.5监测仪、叶面积扫描仪等测定各树种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下的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物质量。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对PM2.5滞纳能力与大气PM2.5浓度呈正相关;且在同一大气PM2.5浓度条件下,针叶树对PM2.5滞纳能力普遍比阔叶树强。同一绿化树种滞纳能力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环境下具有规律性变化,整体基本表现为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竞秀公园>植物园。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 ADI 2080)实时连续监测了大气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组分和气体中相关无机物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并结合PM2.5的实时数据以及气象资料对监测到的灰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13年12月3日至10日上海市崇明县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老烧烤场的灰霾天气监测过程中,二次污染是灰霾形成的主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季节对深圳坝光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湿地园内不同地点的空气颗粒物浓度 (TSP、PM10、PM2.5 及 PM1.0)进行了 8:00、10:00、12:00、14:00 及 16:00 时共 5 个时间点的观测。结果表 明,空气颗粒物浓度在不同监测区域、季节和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深圳坝光银叶树湿地园 TSP、PM10 和 PM2.5 年均值低于II 级标准浓度限值,TSP 和 PM10 日均值低于II 级标准浓度限值,PM2.5 日均值低于I 级标准浓度限值。在空间上表现为古银叶树群落区域的空气颗粒物浓度最高,海边区域最 低;在季节上,较高浓度的TSP、PM10、PM2.5 出现在夏秋季,较高浓度的PM1.0 则出现在秋冬季;在时 间上表现为正午的空气颗粒物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环境空气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测量大气中PM10级与PM2.5级的细小颗粒,并可广泛用于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其采样的精确度可取决于流量测量和实验室分析。仪器使用一定时间后,仪器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发生偏移,为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需对有关参数进行定期校准。针对环境空气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进行了采样流量测试与校准试验的初步尝试,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