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桃小食心虫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桃小食心虫国内外科技文献,客观地呈现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方法】利用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桃小食心虫研究的年度、国家、作者、机构、来源期刊进行了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分析。【结果】在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出科技文献715篇,研究机构361个,发文作者427位,来源期刊174种;Web of Science(SCI)核心合集数据库共检索出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4个国家22个研究机构的23名作者在12种刊物上发表的30篇文献,研究内容涵盖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防控技术、种群动态、生理等方面。【结论】中国国内研究桃小食心虫的机构和研究人员较多、国内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多研究内容丰富,但是SCI发表的文献数量较少,且质量低。国内和国际上发文量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核桃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帮助国内核桃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了解目前国内外核桃研究的方向、热点以及国内外核桃研究水平的差异等。【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对1998—2018年核桃研究的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及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引证分析。【结果】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出与核桃研究相关的文献2 177篇,分布于63个国家、902个机构、483种刊物,共有3 021位作者。美国、中国、西班牙、土耳其、伊朗发文量位于世界前五位,美国的机构关于核桃研究的发文量多、影响力较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为中国发文量最多的2个机构,美国作者在核桃研究方面发文量多、实力较强。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出关于核桃的研究文献17 044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裴东、翟梅枝、陈朝银等人发文量较多,在核桃研究方面比较权威;《果树学报》《园艺学报》《林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期刊发文量较多且质量较高。【结论】目前国内外在核桃研究领域是多学科全面发展的,国内核桃研究人员多、发表文献多,但在SCI上发文量以及核心专家人数少,机构间的合作交流相对缺乏,研究层次与国际上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葡萄病毒领域研究现状与进展。【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整理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WOS)收录的葡萄病毒研究相关文献,结合两个数据库的分析检索结果对作者、机构、来源出版物和国家等发文数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WOS共检索到来自57个国家545家机构的1505位作者发表于114个出版物的718篇相关文献;在CNKI共检索到374篇相关文献。国内外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董雅凤和Fuchs Marc;机构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出版物分别是《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和Phytopathology。【结论】近几年国内外对葡萄病毒的研究关注度正处于上升状态,投入研究人员众多,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各大农林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出版刊物较多,研究国家分布范围较广,遍布五大洲,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病毒的检测鉴定、检测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无病毒苗木繁育,病毒病治疗手段以及病毒致病机制四个方面,无病毒苗木繁育、病毒病治疗手段及病毒致病机制研究正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客观地揭示国内外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以期唤起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对该害虫的重视。【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5—2017年国内外有关铃木氏果蝇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文献类型、文献主要产出单位和国家、刊载期刊、高被引文献和基金项目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的铃木氏果蝇中英文研究文献分别为118篇和305篇,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英文文献中,大部分为研究性文章,而中文文献中,综述性文章占37%,主要阐述该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且仅46篇获得项目资助;国内期刊中,《中国植保导刊》发文量最多,而《Journal of Pest Science》为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期刊;中文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英文文献发表量最多的是美国,我国仅居第13位。【结论】国内研究铃木氏果蝇的机构较少,研究内容简单散乱,且受资助率低,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英文文献数量较少,且质量低,国内和国际上发文量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1—2014年10月10日全球发表的关于五味子研究的文献类型,年度发文量,居世界前10名的国家、机构、期刊和研究方向等情况。结果表明:2001—2014年10月10日全球发表的五味子文献共695篇,文献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论文的产出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发文量最高,约是2001年的9倍;中国、韩国和美国发文量居世界前3位,中国发文量最多,为453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论文数量多;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发文期刊是《Organic Letters》,化学、药物药理及植物科学是五味子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选取WOS核心数据库中1996—2021年、2016—2021年2个阶段的芒果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和VOSviewer软件分析芒果研究发文的发文量、作者、发文国家、发表机构及关键词等信息,客观呈现国内外对芒果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为芒果研究者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996—2021年发表芒果相关文献共计7 245篇,发文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巴西、美国,2016—2021年中国跻身发文量国家排名第三。综合发文量、作者、发表机构及篇均被引量等内容,一直以来以印度和墨西哥的芒果研究实力较强,学术影响力较深。从研究内容上看,我国芒果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及食品科学方向的研究,在昆虫学、农学方向研究甚少。高频关键词分析表明,世界芒果研究热点包括病虫害防治、品质研究、基础研究、采后处理与加工等。近年来,我国芒果研究发文量逐渐增多,但是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在注重种质资源创新的同时,扩展其他领域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沈志强  卢杰  华敏  方江平 《北方园艺》2015,(11):197-200
为了解我国近十年来点格局分析法方面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等统计方法,对2004—2013年我国空间格局分析的方法-点格局分析法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点格局分析法方面的文献232篇。其中不同期刊的载文分布,发文量达10篇以上的期刊有5种,占32.33%。不同年份发文量,2004年发表的文献量最少,仅3篇;2012年最多,达到41篇。不同第一作者发文量,发文量少于5篇的作者最多,占59.48%;发文量为5篇的有9人,占19.40%;发文量为6~9篇的有5人,占16.38%;发文量为10篇或以上的仅1人,占4.74%。作者机构分布,在所搜集的232篇文献中,有9个机构在此期间发表的论文7篇,占71.55%。文献的研究层次,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发文量最多,占93.10%。  相似文献   

8.
【目的】客观呈现国内外荔枝蒂蛀虫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其研究的重点与薄弱所在,为荔枝蒂蛀虫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平台,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荔枝蒂蛀虫文献数量、年代分布、国家、著者信息、出版刊物及研究内容等信息,并采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作者聚簇、关键词共现和研究热点分析。【结果】《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出科技文献115篇,研究机构58个,发文作者78位,来源期刊55种;WOS(SCI-expanded和CABI)数据库共检索出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菲律宾和德国6个国家12个研究机构的26名作者在24种刊物上发表的39篇文献。研究内容涵盖荔枝蒂蛀虫生物学、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热点有荔枝蒂蛀虫的种群生命表、预测预报、防治技术、寄主植物和产卵选择性、性信息素、组织超微结构以及天敌防治。【结论】中国在荔枝蒂蛀虫研究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研究机构聚集在华南荔枝、龙眼主产区,研究者众多,研究内容广泛但不够深入;高产活跃作者群基本形成了高校以梁广文和江世宏为主导、科研院所由陈炳旭领衔的两大研究群体。但欠缺长期稳定深入研究的科研团队,高产活跃作者群不够聚集,核心作者数量及所发论文质量不是很高;高产机构少;国内和国际上研究成果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作为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从年出版论文数量、作者、来源出版物、学科类别、文献类型、文献语种、机构、国家/地区等方面对2003-2012年10年间的柑桔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有关柑桔的研究趋势、文献分布相关学科和研究热点等,以期为我国柑桔科技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苹果褐斑病研究现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收录的苹果褐斑病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从年度发表的文献量、发文作者地区分布及合作情况、产出单位类型、文献研究领域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展示我国苹果褐斑病研究水平和成果,为今后我国苹果褐斑病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