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病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姿态和病鸭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1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鸭临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为血清Ⅰ型,主要特征为病鸭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对雏鸭威胁极大。笔者一行曾遇见过一起鸭病毒性肝炎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s hepatitis,DVH)是是鸭肝炎病毒(DHV)引起幼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俗称“背脖病”,其特征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病死率高,临床特征为角弓反张,病例特征为肝脏肿大、出血性斑点。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地也不断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英文简称DVH)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点为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神经症状。其中我国以I型鸭病毒性肝炎(DHV-1)流行最为严重,危害最大,因此本文仅介绍DHV-1。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原I型鸭肝炎病毒(DHV-I),属于小RNA病毒科,含单股RNA。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在20~40nm,无囊膜,无血凝性,可在鸭、鸡、鹅胚尿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几年雏鸭中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与致死率增高,对鸭子的生长与发育造成负面影响等实况,提出了做好鸭病毒性肝炎诊治工作的建议.本文以某市养殖场为例,对鸭群病发体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实验室诊断工作,并提出了鸭病毒性肝炎防治对策,希望在降低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鸭病毒性肝炎自然病例的病理学研究,表明病鸭死亡后多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以肝肿大、土黄色并有出血斑点为主要特征,且胆囊扩张,脾脏多呈灰白色;主要组织学病变为肝呈变质性肝炎,表现为肝弥漫性空泡变性,局灶性坏死和出血。脑水肿,包括脑小血管周围水肿,神经细胞水肿。脾脏发生坏死性脾炎。胰腺、心肌、骨骼肌等组织间质水肿及实质细胞水泡变性。胸腺、胰腺、法氏囊均有坏死灶。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9.
伍盛敏 《动物保健》2011,(Z1):51-51
近几年来,急性鸭病的发生不但给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而且还给养殖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急性死亡的鸭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一、外观鉴别要点1.鸭霍乱、鸭副伤寒使鸡鸭都发病。2.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病于鸭。鸭瘟的成鸭发病多于幼鸭,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发病多于成鸭。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病是一种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不分季节与品种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季节。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现将一例小型鸭场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雏鸭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1周龄以内雏鸭的死亡率可高达95%。病鸭精神差,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呈角弓反张。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脏体积肿大和有出血斑点。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急性鸭病的发生不但给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而且还给养殖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急性死亡的鸭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一、外观鉴别要点1.鸭霍乱、鸭副伤寒使鸡鸭都发病。2.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病于鸭。鸭瘟的成鸭发病多于幼鸭,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发病多于成鸭。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来势猛,病期短,死亡率高.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清瘟解毒饮治疗鸭病毒性肝炎近2万只,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江西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已遍及所有养鸭的地方.由于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结合江西省该病流行情况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世界很多国家都发生过本病。1963年上海首先报道了该病的发生,1980年在北京某鸭场分离到病毒。此后福建、广东、四川、广西、江苏等地都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of ducks,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此病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发病日龄小,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对本病的综合防制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为探究该病的致病机理,本实验用患鸭病毒性肝炎死亡的鸭肝脏制成病毒组织液,并用该组织液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测定了部分健康雏鸭和濒临死亡时的感染雏鸭的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液葡萄糖、血液淀粉酶、胆碱脂酶含量在病发后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在病发时略微下降。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雏鸭患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受损最明显,同时胰腺、肾脏也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9.
新型鸭病毒性肝炎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发生的鸭病毒性肝炎病例中,除有传统的鸭1型病毒性肝炎外,还有1型之外的其他血清型鸭病毒性肝炎,称为新型鸭病毒性肝炎。新型鸭病毒性肝炎是新近几年流行于我国及周边国家的一种新鸭病,该病原在血清学及基因序列上不同于传统的雏鸭肝炎病毒1型。  相似文献   

20.
自拟清瘟解毒汤治疗鸭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来势猛,病程短,死亡率高.近年来,笔者自拟清瘟解毒汤治疗鸭病毒性肝炎近2万只,用药1剂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用药2~3剂,病情好转,用药3~4剂,病鸭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