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引起羔羊大批死亡。该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5日龄羔羊发病最多。羔羊痢疾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粪便呈粥状或水样,色黄白、黄绿或灰白,有恶臭。防治措施:①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羊乳汁充足,所产羔羊健壮。②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注射单一菌苗或多联菌苗预防。③给病羔羊灌服0.3g土霉素和0.3g胃蛋白酶,每天2次。④磺胺脒0.5g,鞣酸蛋白、次硝酸铋、小苏打各0.2g,1次灌服,每天3次。⑤脱水羔羊每天补液1~2次,每只每次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mL。 D羔羊痢疾的…  相似文献   

2.
羔羊出生后1周,容易患痢疾,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羔羊出生后12 h内,可喂土霉素,每只每天0.15~0.2 g,1次/d,连喂3 d。对羔羊要经常仔细观察,做到有病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羔羊有病,要立刻隔离,认真护理,及时治疗,羊舍粪便、垫草要焚烧。被污染的环境及土壤、用具等要用3%~5%来苏儿喷雾消毒。  相似文献   

3.
羔羊痢疾是一种专一侵害羔羊的急性毒血性病,成年羊不感染,羔羊出生后数日,即可通过吮奶和接触污染病菌的粪便等而发病.现将临床上遇到的一例羔羊痢疾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羔羊痢疾是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初生羔羊的毒血症。因此,笔者总结了羔羊痢疾的病原、临床症状、发病特点及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羔羊痢疾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一)病原羔羊痢疾的病原主要是B型魏氏梭菌,如有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则加重病情。发病的诱因是妊娠母羊营养不良,加之羔羊出生后抗病能力低,在气温骤变,  相似文献   

5.
羔羊痢疾是一种初生羔羊常发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生后7d内,以冬春季节多发,可引起羔羊大批死亡,对规模化羊场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6.
羔羊痢疾是一种专一侵害羔羊的急性毒血性病,成年羊不感染,羔羊出生后数日,即可通过吮奶和接触污染病菌的粪便等而发病。现将临床上遇到的一例羔羊痢疾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羔羊梭菌性痢疾习惯上称为羔羊痢疾,俗名红肠子病,是新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其特征为持续性下痢和小肠发生溃疡,死亡率很高.由于小肠有急性发炎变化,有些放牧员称之为红肠子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出生后1~3 d的羔羊,较大的羔羊比较少见.一旦某一地区发生本病,以后几年内可能继续使3周以内的羔羊患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  相似文献   

8.
朱焕星 《动物保健》2014,(7X):95-95
羔羊痢疾作为羔羊出生时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大等特点。这种病在2~3日龄的羔羊群中发病较多,发病时常常伴有剧烈腹泻、下痢等情况,往往会给羔羊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1~3年是产羔羊的季节,同时也是羔羊痢疾病发病最严重的季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有效的防治羔羊痢疾,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痢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2020年7月上旬,怀化市中方县某养殖户向作者反映,其饲养的14头羔羊出生不久后出现异常状况.在诊疗中,作者结合发病羔羊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剖解所见病理变化、镜检所观察的病原形态对该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确诊该病为羔羊痢疾病.基于此,采用土霉素+胃蛋白酶对发病羔羊进行治疗,1周后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0.
张永刚 《兽医导刊》2019,(4):227-227
本文总结了羔羊出生后,要做好新生羔羊的护理工作,包括脐带消毒;及时吃初乳,定时哺乳;保温和日常护理要做到搞好圈舍卫生,提早开食,加强运动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另外羔羊生后24h以内,做好初生鉴定工作,是对羔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的初步挑选,收集的资料是育种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模化羊场进行品种选育培育的重要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11.
1、经常发生羔羊痢疾的地区,怀孕母羊要注射羔羊痢疾菌苗。2、羔羊出生后,可注射免疫血清或抗菌素,每日皮下注射免疫血清2~5毫升;也可逐只注射油剂青霉素3~5万单位,每天1次,连续注射3天;还可口服土霉素,每天1~2次,每次0.2克,连服3天。3、痢疾发生后,立即隔离、消毒,并对病羊积极治疗。开始可先灌服6%硫酸镁(内含0.5%福尔马林)20~30毫升,过6~8小时,再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20~30毫升,连服2日。未愈病例,可重复内服高锰  相似文献   

12.
初生羔羊的护理及常见病防治四川省茂县畜牧兽医站杨明福羔羊出生后,体质较弱,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护理不善,羔羊挨冻受饿,脐带消毒不严,吃初乳不及时,气候突变,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等因素都可引起羔羊发病,因此必须做好羔羊的护理和常见病防治工作,现将防...  相似文献   

13.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持续性下痢,一般称为“下血”或“拉稀病”、“白痢”。该病通常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公认和有效治疗药物。3年来,笔者采用母羊灌服自拟中药黄白苦心汤防治羔羊痢疾187例,有效率达99%,孕羊临产前服用,预防效果可达100%。  相似文献   

14.
1土霉素治疗羔羊痢疾 B型魏氏梭菌引起羔羊痢疾,而以小肠发生溃疡和剧烈腹泻为特征的痢疾是初生羊羔急性毒血症的传染病。出生7天以内的羔羊不但痢疾的发生率高,且死亡率也很高,导致羔羊成活率较低。内服土霉素治疗羔羊痢疾是不合理的,羔羊内服土霉素时,其对于土霉素的吸收不但没有规律,而且并不能完全吸收。理论上吸收该药物的主要部位在小肠上段,但是由于羔羊的胃和肠道内存在很多金属离子,如钙、铝、锰等,土霉素会和这些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的螯合物使药物的吸收量减少。与此同时,对于留在胃内的微生物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会导致羔羊胃内的很多微生物被内服的土霉素杀死。最终影响羔羊胃内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进而使其胃内的各种菌群失调,破坏羔羊的消化功能。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应注意在治疗羔羊痢疾时不应该选用土霉素内服,应该选择注射。  相似文献   

15.
<正>要提高羔羊成活率,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1初生羔羊的护理1.1清除黏液羔羊出生后,先要擦净鼻孔和口腔内羊水及黏液,防止发生窒息和异物性肺炎。1.2处理脐带新羔产出后,将脐带血捋向羔羊体内数次,在脐孔下3cm处用消毒剪刀剪断脐带,挤出脐带中的黏液,在断端用5%碘酊涂擦或侵泡消毒,无需结扎。1.3添羔保温断脐后,将新生羔羊放于母羊头部,或  相似文献   

16.
畜牧养殖过程中,加强疾病的控制显得极为关键,北方地区的冬天和春天是羊群疾病的高发期,而羔羊痢疾则是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极易传染,控制难度高,一旦出现,会给羊群生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通常情况下,散养羊出现这一疾病的概率比较高,如果在羊舍中没有及时的消毒,再加上模样在妊娠期抵抗力差,就更容易感染这一疾病.新生的羔羊痢疾发...  相似文献   

17.
由于羔羊痢疾引起羔羊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农牧民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我们经过十几年的净化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情况1.1发病日龄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病最多,发病最早者可在出生后12h便开始腹泻。1.2发病...  相似文献   

18.
羔羊痢疾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进  王冰 《畜牧与兽医》1999,31(6):29-29
近年冬春季节,我县及周边地区的初生羔羊发生一种以腹泻或四肢瘫软为特征的急性死亡病例。一般均发生于7日龄以内羔羊,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有的出生后不到1d,整窝羔羊即表现腹泻而死亡。经初步调查,在当年出生的7日龄以内的羔羊中,发病率约为80%,而且是某个乡(镇)的羊全群发生或者部分发生,有明显的地方流行性,疫区范围在逐年扩大,病死率约为90%,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羔羊痢疾。采用试制的抗羔羊痢疾血清,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9.
(一)羔羊的培育要点 1.加强初生时的护理.羔羊出生后,立即用毛巾或纱布将鼻、口周围粘液擦净,以利于羔羊的呼吸.随后在距腹部2指宽处用剪刀剪断脐带,再用5%碘酊消毒.  相似文献   

20.
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出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沙门氏杆菌也是引起此病的发生,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常引起羔羊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