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具有较高 H I抗体水平并经过了多次的鸡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一群开产艾维父母代肉种鸡新城疫的发生及防制经过。通过该群鸡新城疫的防制实践,论述了具有较高 H I抗体水平鸡群在发生新城疫时的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鸡群普遍进行新城疫(ND)的免疫接种,使得ND的发病向非典型化转变,剖检中很少见到典型ND的特征性病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引发非典型鸡新城疫的原因及其防制进行了归纳,旨在提高鸡病诊断和防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新城疫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及综合防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为鸡新城疫的诊断与综合防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下痢、呼吸困难、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在养鸡生产中养殖户虽然广泛使用各种新城疫疫苗,但新城疫特别是非典型新城疫仍常有发生,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新城疫的流行特点与临床表现1.1非典型新城疫是养鸡生产中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养殖户对鸡新城疫的防制十分重视,鸡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非典型鸡新城疫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给鸡病的诊断和防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现将最近发生在产蛋鸡群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结果报告如下。一、鸡群情况齐齐哈尔市某单位养鸡场,笼养滨白蛋鸡2400只,18月龄,于1989年10月进行了新城疫Ⅰ系苗注射。1990年1月2日发现鸡拉稀,产蛋量明显下降,每天死亡开始1~2只,后发展到3~5只,6~7只,死鸡日浙增多。  相似文献   

6.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和防制刘占军(北京市种禽公司中心兽医室主任)近年来,鸡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按规定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后,仍然暴发鸡新城疫。在这些病鸡中,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典型新城疫不同。主要表现是有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国依靠疫苗对鸡新城疫(ND)取得了较好的控制,但该病至今仍是危害我国养鸡生产的重要疫病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很大的。在实际生产中新城疫仍是养鸡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非典型新城疫。本文对目前我国鸡新城疫的发生与流行特点和防制措施作一简述,以供养鸡生产中防制该病参考。1鸡新城疫的发生与流行特点1.1非典型新城疫是养鸡生产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对该病的防制十分重视,鸡群普遍采用疫苗免疫接种,对该病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如教科书中描述的典型的新城疫并不多见,而是以非典…  相似文献   

8.
初产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及防制王洪福,高同睿,刘玲,陈洪胜(青岛市蛋鸡场266100)近几年随着养鸡业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养鸡场的增多,鸡场对鸡新城疫免疫比较重视,但由于疫苗本身质量、保存、使用不当及免疫技术不高等原因引起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虽...  相似文献   

9.
1993年,正当大多数人认为新城疫已被控制的时候,南非暴发了鸡新城疫,鸡群死亡率达80%左右。这一毁灭性的灾难提醒养鸡户要重新重视鸡新城疫。 1 新城疫是如何传播的 在小群的土种鸡中,几乎每年都有鸡新城疫的零星发生。这些鸡群通常不进行免疫接种并且也没有适当的疫病防制措施。较大型鸡场一般采取防疫措施。但是,在数年未暴发该病的情况下,人们仅满足于进行卫生和整群控制。一旦本病侵入鸡群,病毒通过空气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鸡新城疫有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和下痢;产蛋鸡表现为产蛋下降,蛋壳异常;很少看到腺胃乳头出血、肠黏膜出血和枣核状溃疡等典型病变.由于特征性表现极为少见,通常不能根据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在现场确诊.必须认真地进行类症鉴别和实验室检查后才能最后确诊.防制主要从2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综合防疫灭病措施,切断新城疫强毒侵入途径;另一方面,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抵抗新城疫病毒的感染和增殖.为了防制非典型鸡新城疫的发生,保障鸡群健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只有加强免疫监测,通过监测可以确定免疫时机,掌握疫情动态,检查免疫效果,指导免疫工作,才能因地制宜地、不失时机地搞好非典型鸡新城疫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鸡非典型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所致,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其抗原性也一致,但毒力差异较大,传统疫苗对流行毒株有一定保护力,但近年来免疫鸡群非典型新城疫不断发生,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大肠杆菌与非典型新城疫的混合感染,在养鸡场中广泛发生,发病鸡表现肝周炎和心包炎,易被诊断为单纯的大肠杆菌病,使用抗菌药后,用药期间临床症状虽有所减轻,但伴发零星死亡,随病程的延长死亡量增加,因此,控制和减少免疫鸡群中ND强毒感染与传播,对鸡群采取正确的免疫程序和方法成为鸡病防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笔者接诊了非典型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发生原因与防制罗才文(江西省家畜防疫检疫站南昌330006)由于长期普遍使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鸡新城疫的大流行。但是接种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鸡群,还常常发生非典型鸡新城疫,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养鸡场、养鸡专业户的鸡群,其...  相似文献   

13.
鸡新城疫的发生规律、症状、诊断、防制是每个兽基工作者都比较熟悉的,也有着丰富的防治经验。但是,近几年来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发生了改变,按正常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仍有鸡群暴发新城疫。在这些鸡病中,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典型鸡新城疫不一样,往往看不到腺胃乳头出血的典型病变,而出现了以呼吸困难、下痢、肠粘膜出血或呈出血斑状,有的有豆粒大小的溃疡,因症状和病变不典型,很容易造成误诊,因此要和马立克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下降综合症等病区别开。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国内对鸡新城疫免疫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实用免疫学方面,有效地指导了国内鸡新城疫的防制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免疫应答;二、疫苗类型;三、免疫程序;四、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的特点;五、免疫诊断与免疫监测,六、人类感染(包括抗体动态及诊断等)。现将有关文献综述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新城疫临床上被称为鸡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具有发病急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等特征,致病菌为新城疫病毒,若鸡群中感染新城疫的病鸡,会呈现快速传播状态,影响鸡群正常生长,甚至会威胁鸡群生命安全,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结合鸡群生长实际情况,给予综合控制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切实保证养殖户的切身利益。1鸡新城疫概况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分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散养鸡群鸡新城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特点为雏鸡及产蛋鸡病例增加,已接种疫苗的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病例增多,同时鸡群间还并发和继发互感,交叉感染现象,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地控制鸡新城疫的流行,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并参照有关资料,提出以下防制技术,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一种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各毒株对鸡的致病力不同,其死亡率有很大差异。此病流行范围广,发病死亡率高,目前仍是威胁养鸡业发展的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新城疫的发病具有新的特点,以腺胃出血,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型鸡新城疫已不多见,多数是非典型性亚临床型新城疫,按经验诊断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一、非典型性新城疫的流行特点 非典型性新城疫多发生于免疫鸡群,以二免前  相似文献   

18.
鸡新城疫(ND)又叫亚洲鸡瘟,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随着我国集约化养鸡业的兴起与发展,尽管人们重视了该病的预防工作,但仍然摆脱不了该病的困扰,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临床上常发现,免疫鸡群发生以轻微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产蛋鸡以产白壳蛋、软壳蛋,病理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的非典型新城疫已成为养鸡业的突出问题,给养禽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也给我们兽医工作者临床诊断和防制带来很多困难。下面结合我的临床经验谈谈我的看法与体会。"一、非典型新城疫的临床特点"(一)症状各…  相似文献   

19.
一例非典型性新城疫感染蛋鸡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疫病之一,目前对该病主要是采取免疫途径来预防,且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研究表明,当免疫鸡群中新城疫抗体滴度平均达到1:64以上时,能够抵制新城疫强毒的攻击.但是,近年来,屡见多次免疫且具较高抗体水平的鸡群仍然感染鸡新城疫的报道,并且出现了很多难以诊断的非典型性鸡新城疫,对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鸡新城疫病的监控及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是防范鸡新城疫流行的有效手段.现将笔者诊治的一例蛋鸡产蛋期发生新城疫的诊治与体会作一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禽流感和鸡新城疫一直对我国的养鸡业存在巨大威胁。在规模化养鸡场中,由于鸡群普遍进行了新城疫的免疫接种,使得其发病向非典型化发展,临床剖检中很难见到典型的特征性病变,与禽流感的症状容易混淆,给禽流感和新城疫的诊断和防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1流行特点禽流感以水平传播为主,病鸡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排出病毒,通过尘埃、饲料、饮水等传播,因此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很容易引起全群鸡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