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免耕春小麦套种牧草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免耕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套种牧草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小麦套种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野豌豆Vicia villosa、英吉沙豌豆Pisum sativum、玉米Zea mays、毛苕子V.villosa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牧草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特别是套种白花草木樨和套种野豌豆增加更为明显,其中套种白花草木樨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4.8 mg/kg,增幅19.4%,套种野豌豆土壤有机质增加0.39 g/kg,增幅1.6%,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了8 mg/kg,增幅23.9%;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河套平原碱化盐土上对草木樨等5种牧草进行开沟试种试验表明,这几种牧草都适宜采取开沟种植方法,其中一年生草木樨和二年生草木樨适宜性最佳,而且耐卤性也较强,一年生草木樨在10-30厘米(沟底)表层土壤含盐0.9%时,出苗率为65%,二年生草木樨在10-30cm(沟底)表层土壤含盐1.14%时,出苗率为60%,保苗率均在85%以上,种植时要进行洗碱排盐,种子处理和改进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3.
草木樨为1~2年生草本植物,是家畜重要的优质牧草之一,可做青饲、调制干草、青贮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我国草木樨有6个品种,在黑龙江省以白花草木樨为主。  相似文献   

4.
1草木樨病草木樨是一种优质牧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多。但草木樨内含有2种有毒物质——香豆素、双香豆素。白花草木樨香豆素含量为干物质的0.84%~1.22%,黄花草木樨为1.05%~1.40%,发霉的  相似文献   

5.
为使生物治盐的方法在河套灌区得以推广,我们模拟河套灌区土壤的盐分组成状况,在实验室砂培条件下对沙打旺,红豆草,草木樨,白花草木樨,四种优良豆科牧草进行了萌发期耐盐性测定,旨在从理论上探讨它们在萌发期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四种豆科牧草划发期都有一定的耐盐性,其耐盐测试为:沙打旺>红豆草>白花草木樨>草木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紫花苜蓿、红豆草、草木樨和三叶草病害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共检出8种病原真菌,其中苜蓿霜霉病和苜蓿褐斑病发病很普遍,病害分布很广。根据各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分别提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华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棘豆、草木樨和野豌豆4种主要豆科牧草不同生育期营养价值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体外消化技术和体外发酵产气技术测定4种豆科牧草盛花期和结实期的主要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产气量.结果表明:开花期草木樨、紫花苜蓿的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棘豆和...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3~1986年的野外试验结果,运用TOPSIS决策方法得到不同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大小依次为沙打旺,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洋芋,草木樨,沙打旺+双青豆,草木樨+谷子,水平沟谷子,普种谷子,沙打旺+谷子,普种洋芋,TOPSIS决策法具有准确的多目标综合评价能力,宜在农牧生产和水土保持的效益评价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遮阴对三种豆科牧草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在遮阴条件下生态适应性及寻求适度的遮阴比例,系统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0%,48%,70%,95%)对3种豆科牧草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提高,白三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减小,紫花苜蓿与草木樨在适度遮阴条件下可维持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3种豆科牧草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逐渐降低,且相同遮阴处理下白三叶均高于其他2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在Y3处理条件下表现为叶绿素a/b值最大;3种豆科牧草PSⅡ受到损伤的程度为紫花苜蓿>草木樨>白三叶;遮阴会使白三叶与草木樨的ΦPSⅡ和qP略有降低,但在Y3处理条件下,白三叶的ΦPSⅡ和qP会略有增加,而紫花苜蓿随着遮阴强度的提高,其ΦPSⅡ和qP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种豆科牧草的耐阴强度顺序为:白三叶>草木樨>紫花苜蓿,其中,白三叶在70%以上的遮阴强度下仍然可以长势良好,而草木樨在48%的遮阴强度下有利于生长,紫花苜蓿则受遮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鲁北滨海地区引种豆科牧草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鲁北滨海地区对经一般观察后初步入选的14种豆科牧草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繁殖系数、折干率、叶量率、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豆科牧草是草木樨属牧草,其中白花草木樨尤为突出;其次为沙打旺和美国苜蓿,也是适于鲁北滨海地区种植的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11.
白花草木樨     
白花草木樨又名白香草木樨、白甜车轴草。原产于欧、亚温带地区,现世界各国均有栽培,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我国目前该品种主要种植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硫化氢(H_2S)增强牧草抗NaCl胁迫的能力及剂量效应,筛选适宜的喷施浓度。以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为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用H_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处理NaCl胁迫下的草木樨幼苗,研分析H_2S对NaCl胁迫下草木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H_2S对NaCl胁迫下草木樨幼苗的缓解效应机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NaHS处理提高了NaCl胁迫下草木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缓解了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促进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不同浓度NaHS处理对缓解草木樨的NaCl盐胁迫效果差异显著(P0.05),随浓度的增加,各指标均显示出一定的剂量效应,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不同浓度NaHS处理后草木樨的生理及酶活性响应,0.1mmol·L-1的NaHS处理对NaCl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草木樨(Melilotus spp.)的二年生性状对冬小麦套种草木樨栽培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掘适合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一年生草木樨种质资源,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对一年生细齿草木樨(M.dentatus)、二年生黄花草木樨(M.officinalis)和二年生白花草木樨(M.albus)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细齿草木樨从出苗期到初花期的生长天数为107 d;干草产量为20430.59 kg/hm2,极显著高于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P<0.01),比黄花草木樨增产41.16%,比白花草木樨增产24.22%;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11.94%、54.23% 和44.40%;加权关联度在供试材料中最高.采自新疆南疆拜城县的黄花草木樨的干草产量为14473.11 kg/hm2,极显著低于细齿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P<0.01),加权关联度在供试材料中最低.综上,与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相比,细齿草木樨在新疆南疆的综合表现突出,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英 《草业科学》1995,12(4):18-20
在运粮河中游两岸建立优质牧草品种鉴定辅,对新疆大叶紫花蓿、红三叶、草木樨、沙打旺、狐毛草和羊草4个豆科和2个和禾本科计6个品种牧草苜蓿十羊草组合牧进行适应性、抗逆性以及牧草产量和质量的鉴定筛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羊草、串叶松香草、紫花苜蓿、普那菊苣、朝牧1号稗谷、披碱草、沙打旺、无芒雀麦、草木樨、胡枝子十种适于北方种植的牧草的主要特点与栽培利用要点,以供业界同仁选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北方的主要牧草苜蓿、沙打旺、草木樨、三叶草、小冠花、燕麦草等96个品种为材料,用60Co-γ射线照射干种子,研究其辐射敏感性及适宜剂量.结果表明,出苗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它们之间呈负相关;依据半致死剂量,将牧草划分为辐射敏感型、中间型和迟钝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在彰武县章古台镇严重沙化草地进行了围封和改良试验,7月围栏并补播,共计7个处理,即不围封对照、草地围封、围封加补播沙打旺、围封加补播草木樨、围封加补播沙打旺和草木樨、围封加补播胡枝子和围封加多种牧草混播。由于当年天气干旱,补播牧草生长缓慢,绝大多数补播牧草越冬后死亡。2004年6月又重新补播。通过14个月的围封改良,严重沙化的天然草地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1 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处理和根瘤菌的接种许多豆科牧草种子的种皮水分不易渗入,阻碍了吸水膨胀萌发.苜蓿的硬实率为10%,白三叶为14%,红三叶为35%,红豆草为10%,草木樨为39%.因此在播种豆科牧草前,应对硬实种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9.
国外牧草及饲料作物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加拿大等7个国家引进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81种份.经引种栽培试验筛选出了适宜内蒙古自然气候条件、产量、质量和抗逆性等方面十分优异的14个品种,分别为润布勒苜蓿、黄花草木樨、红豆草、绿豌豆、诺丹冰草、冰草、粗穗冰草、细茎冰草、新麦草、无芒雀麦、草地雀麦、赖草、绿色芨芨草、无毒油菜.  相似文献   

20.
以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ia)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林地腐殖质土壤并与7种常见豆科牧草的枯落物进行120 d混合分解培养试验,分析牧草枯落物对刺槐纯林土壤性质的改良和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结果表明:对于黄土丘陵区(黄陵)刺槐纯林土壤,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次为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而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具有明显的恶化作用,其次为毛苕子(Vicia villos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对于黄土残塬沟壑区(淳化)刺槐纯林土壤,草木樨和沙打旺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次为毛苕子;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具有明显的恶化作用,其次为红豆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