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播期对糯玉米石彩糯1号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石彩糯1号在河北石家庄地区的适宜播期。[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石彩糯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对石彩糯1号鲜穗收获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影响。[结果]石彩糯1号在河北石家庄地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10日以前;在地温允许情况下,播种越早,鲜穗产量和1级穗率越高,种植收益越大。[结论]该研究为石彩糯1号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5年在郑州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分6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的生育期、株高、鲜果穗性状与品质、鲜穗产量、干籽产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黑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6~6.75万株/hm2;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7.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干鲜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鲜食玉米品种分4个播期(即7月15日、7月25日、8月4日、8月14日)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播期与各处理鲜穗重量、籽粒干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秋播鲜食玉米品种之间、播期之间及两因素互作效应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本地区秋播鲜食玉米适宜种植时期为7月15至8月4日,最佳播期为8月4日,供试的6个材料中,宿糯1号最适宜秋播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4.
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进行了6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黑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6万~6.75万株/hm2,经济效益最高;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与品种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090-2093
以晋糯18号(A1)、晋糯20号(A2)为试验材料,2018年从4月24日(B1)起每隔14 d设一个播期,至7月5日(B6)止共设置6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与品种对糯玉米茎秆、叶片、苞叶、雄穗、穗质量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1品种糯玉米茎秆、叶片、苞叶、穗质量干物质量显著高于A2品种,分别高5.3%,14.4%,5.3%,13.9%;在不同播期下,糯玉米茎秆、叶片干物质量都表现为B1>B2>B3>B4>B5>B6;B3、B4播期的糯玉米穗质量都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分别较B6播期提高99.8%,86.1%。提早播种有利于茎秆、叶片干物质量的积累,适宜的播期有利于穗质量、苞叶干物质量的积累,雄穗干物质量受播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206最优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播期对遵糯4号鲜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密度和播期范围内,随二因素升高,鲜穗数先升后降。综合考虑,密度在55 500~64 500株/hm2、播期在4月12—18日水平区间内,有利于遵糯4号鲜穗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鲜食糯玉米品种"中糯1号"为试验材料,设3月20日、4月5日、4月20日、5月20日、6月20日、7月20日和8月5日等7个播期(其中,3月20日和4月5日为地膜覆盖播种,其他播期均为露天播种),通过考察各个播期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穗部性状、抗逆性以及产量性状,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3月20日-4月5日覆膜播种和4月20日-7月20日露天播种均能正常采收,8月5日播种的未能正常采收;5月20日和7月20日露天播种病害发生率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8.
对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甜糯玉米杂交种“糯玉一号”进行春季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随着播种期延后而随之缩短,出苗到采收需≧10℃活动积温2000℃左右;不同播期对鲜果穗产量和蒸煮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 5个播期处理中,4月20日播种株高、鲜果穗产量、蒸煮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说明“糯玉一号”在巴彦淖尔市春季播种以4月20日左右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山西省中部地区播期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晋糯18和晋糯20这2个糯玉米品种在6个播期水平下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生理指标和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籽粒主要成分及产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播种日期的推迟,2个糯玉米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POD、MDA和GSH含量均呈递减趋势,叶绿素a/b、籽粒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等主要成分含量和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晋糯20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籽粒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晋糯18号,晋糯18号MDA、GSH含量及籽粒淀粉含量、产量显著高于晋糯20号;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影响显著,晋糯20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比晋糯18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分别增加了82.56%、114.63%、88.14%、3.96%和15.46%,晋糯18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POD、MDA和GSH含量比晋糯20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分别增加了26.63%、214.29%和89.29%,晋糯18号在B5播期(6月21日)下淀粉含量比晋糯20号在B1播期(4月26日)下增加了2.86%,晋糯18号在B3播期(5月24日)下产量比晋糯20号在B6播期(7月5日)下增加了133.76%.综合考虑,山西省中部地区糯玉米在B3播期(5月24日)左右播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播种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确定适宜播种期、制定栽培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以春糯1和春糯10为试验材料,进行6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5月29日、6月8日、6月18日。测定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单穗重、鲜整穗产量、鲜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播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生育期缩短,播种至出苗期缩短,出苗至散粉的生理日期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长、单穗重、鲜整穗产量及鲜籽粒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月29日处理达到最大值,5月19日处理次之,6月18日处理最小。穗粗各播期相差不大,前期比后期粗。秃尖长度随播期延迟逐渐增加。该试验在5月29日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因此,长春及同积温地区糯玉米推荐适宜播期应在5月29日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石彩糯1号糯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在石家庄对糯玉米品种"石彩糯1号"分7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的株高、穗位、鲜果穗性状、产量、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石彩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移栽、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等方面研究了豫南水稻区域种植辣椒获得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红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地区常见茬口时间,设置3个秋播处理(10月1日、10月21日、11月10日)和1个春播处理(次年3月20日),田间观测不同播期红花农艺性状并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素的含量,研究播期对红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红花在河南省的规范化栽培及耕作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红花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表现为10月1日10月21日11月10日3月20日,红花的株高、总分枝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株花丝产量随播期推迟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播期红花种子产量表现为10月1日(2 770.25 kg/hm~2)10月21日(2 390.95 kg/hm~2)11月10日(1 373.65 kg/hm~2)3月20日(1 252.90 kg/hm~2);红花花丝产量表现为10月1日(787.80 kg/hm~2)10月21日(385.05 kg/hm~2)11月10日(286.80kg/hm~2)3月20日(253.95 kg/hm~2);山奈素含量表现为10月1日(0.074 7%)10月21日(0.073 7%)3月20日(0.052 7%)11月10日(0.045 0%)。因此,在茬口允许的情况下,河南省栽培红花应尽量选择秋播,以10月1日播种为宜,综合效益高。  相似文献   

14.
小麦夏播加代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小麦夏播加代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播小麦幼穗分化发育快、历时短。不同夏播期对小麦单株成穗数无明显影响,而对穗粒数、千粒重有一定影响。提出在豫北气候条件下,小麦夏播加代繁育应于6月15日前播种为宜;在处理材料(组合)量大的情况下,应优先安排半冬性材料,其次为弱春、春性材料;田间管理应抓早。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在开封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分5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郑单136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136最佳种植密度为7.5~8.2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昭通保温烟区烤烟膜下小苗的适宜移栽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完善昭通保温区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和稳定烟叶质量,指导大田生产。2013—2014年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烤烟膜下小苗不同移栽期田间试验,比较不同移栽期烟株生长发育和烟叶产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4月5—10日是昭通烟区膜下小苗最适移栽期,此时移栽能明显提高移栽成活率,促进烟株地下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大田生育期增加至130d以上,顶叶成熟期较当地常规种植提前8d以上,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和单叶重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优于当地常规膜上移栽方式。  相似文献   

17.
豫南稻区水稻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鉴定省内外新培育或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病性,确定了适宜在豫南稻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组合):在参试的14个水稻新组合中,有3个组合(中优293、B优827、特两优94-1)综合表现最佳,可以作为当地大田生产试验的备选品种(组合);其他参试品种(组合)的适应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鲜糯2号白糯玉米的栽培及保鲜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糯2号玉米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白糯玉米杂交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效,适宜在我国玉米种植区种植。可以单种,也可以复(套)种。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9.
苏南地区油菜生产技术演变及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江苏苏南2个典型市溧阳市和昆山市近30年的油菜生产情况。对30年油菜生产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1)油菜生产面积都从较小到迅速增加、又趋减少;栽培方式从直播为主到直播与移栽并存,再到稻茬免耕移栽居主体;主体应用品种从"双高"品质常规种为主到低芥酸常规种,再到"双低"常规种与杂交种的逐步更替;单产渐趋提高。(2)生产主体品种的更新应用对提高单产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栽培方式。(3)油菜单产水平高低受区域气候环境因素的制约,不同生育阶段间气候因素变化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要因地适时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