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苏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菜用大豆栽培面积5.3万hm2左右。自1999年恢复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以来,共审定菜用大豆新品种12个。本文就江苏省目前主要栽培的菜用大豆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经5年引种筛选和栽培试验,确定西风豆为嘉善县夏秋大豆的主栽品种。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品种作为菜用夏秋大豆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菜用大豆(Glycine max)是中国南方的主要豆类蔬菜之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豆类蔬菜的喜爱,其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南方地区普遍缺少高产、大粒菜用大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新大粒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夏播菜用大豆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江苏省鉴定,现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淮北地区早春播种的菜用大豆品种,进行了7个菜用春大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淮鲜14-01"种植效益较高,可作为淮安地区主栽品种的替代品种;"苏奎14-6"产量最高,但采收期偏迟,建议推迟播种时期,在鲜食春大豆采收结束后上市,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菜用大豆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品种特性,筛选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成熟期适当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客观评价其应用价值,为大豆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2004年,我所作为福建试点承担了全国菜用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任务,在本区对11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菜用荷兰豆新品种苏豌1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兰豆是中国南方冬季栽培的主要菜用豆类蔬菜之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豆类蔬菜的喜爱而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但目前南方地区普遍缺少适合本地区栽培的菜用豌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苏豌1号是本单位最新选育的菜用荷兰豆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江苏省鉴定,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菜用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茂盛 《今日农村》2005,(12):38-38
为了解菜用大豆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品种特性,筛选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成熟期适当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客观评价其应用价值,为大豆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2004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福建试点承担了全国菜用大豆品  相似文献   

8.
通酥1号为春播中熟菜用大豆品种,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由日本早生枝豆经系统选育,于2002年育成,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淮北地区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作为菜用大豆早春种植,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菜用大豆新品种苏鲜豆19号的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施肥水平的栽培试验,探明该品种在泰州地区获得高产的合理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适宜施肥水平为施用45%的三元复合肥225kg/hm2作基肥。  相似文献   

10.
菜用豆新品种吉林27引种试验徐海斌,张复宁,杨加银(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淮阴22300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菜用豆以其高蛋白、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及适口性好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种植面积日渐扩大。在江苏、安徽等省,目前主要引种的是东北大豆,品种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2个早熟菜用大豆品种(系),进行春夏播试验,研究不同播季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不同播季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几乎所有性状均高于夏播;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夏播;单株荚数、全生育期等2个性状与单株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2个性状与单株产量达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差异的原因及分季播种条件下有关性状的选择,为早熟菜用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状选择与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中10个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株高、鲜百粒重、主茎节数、标准荚数、单株荚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1%1、7.4%、15.7%、14.1%、14%和13.2%,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为3.4%;在相关性上,鲜百粒重、出仁率与鲜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鲜百粒重与出仁率、株高与鲜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4.40%。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鲜粒产量和鲜百粒重均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江苏毛豆(菜用大豆)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从江苏的11个菜用大豆品种在北京生态条件下的农艺特性进行评论及筛选。结果表明:南方品种在北京地区表现生育期延长,籽粒不饱满,干籽产量降低;但可利用其鲜荚、鲜籽粒较大的特点,10月初收获鲜荚,可考虑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新引入的鲜食大豆品种属性和播期适宜性,以大豆品种‘宏秋绿霸’为对照,通过对11个鲜食大豆新品种生育期、株型特征、产量及播期的比较,力求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结果表明:(1)‘青酥2号’属早熟品种,生育期为60 d;‘开育九号’、‘北丰3号’、荚满园、景峰珍品、引豆9701和青丰早属早中熟品种,生育期63~70 d;‘浙鲜8号’和‘宏秋绿霸’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期分别为78和73 d。(2)参试品种最适播期在5月15日左右(相对于4月25日),适宜晚播可增加产量。(3)随着播期延迟(适宜的延迟),参试鲜食大豆品种花期缩短,植株高度明显下降,百粒重增加,标准荚率增加,病害降低,虫害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为鲜食大豆在该地区的引种与发展提供参考,对从国内鲜食大豆主产区引进的7个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沈鲜1号和引豆9701较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豆荚饱满、食味品质佳,沈鲜1号生育期68 d,可作为早熟鲜食大豆品种示范推广;引豆9701生育期81 d,可作为中晚熟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3个菜用大豆和3个普通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北京地区夏播大豆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豆花后20d籽粒鲜重增加迅速,至花后55d达到最大值;籽粒干重从花后27d上升迅速,55d之后增加趋于缓慢,干物质积累符合"慢—快—慢"的S曲线;花后34d内以豆荚干物质积累为主,花后34d至成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的时期;菜用大豆鲜荚采摘的最佳时期是花后55d左右;菜用大豆的豆荚和籽粒相比普通大豆后期脱水较慢,有利于延长采摘期。  相似文献   

17.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淮地区广泛种植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鲜豆百粒质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长与荚宽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5。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597 3处可将41个菜用大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 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及单株荚数等7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7.028 1%,可以反映出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豆5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优良地方品种海门粗白豆为母本,大粒、优质、高产、多抗种质海系13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采收青荚105 d左右,大荚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该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审定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鲜食大豆百粒重的基因型、环境的效应,本研究采用一年多点鲜食大豆百粒重田间试验,利用AMMI模型解析鲜食大豆为籽粒百粒重的基因型、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鲜食大豆百粒重受环境、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极显著影响,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最大,其次为环境效应。根据AMMI模型获得的稳定性参数Di和相应的鲜食大豆百粒重综合分析:兴化豆618百粒重最高但环境变异最大,兴化豆618稳定性最高但百粒重较低,忠门试点鲜食大豆平均百粒重最高,稳定性参数Di最大,对百粒重的鉴别力最高,适合筛选高百粒重的品种区域试验地点。仅从品种选择实现百粒重高且稳定难度大,生产上应采取良种良法配套、选择适合环境、优化栽培措施等综合手段,才能最大程度提升百粒重。  相似文献   

20.
为使奔牛大青豆这一地方特有的优良种质资源得以保存和繁殖,对其进行了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试种,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并获得3个性状表现较好的奔牛大青豆品系,对其营养品质、卫生品质、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及卫生品质均符合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推荐的菜用大豆标准,特别是3号品系很多性状及品质指标都大大高于普通菜用大豆,可作为菜用大豆的优良品系进一步提纯、扩繁和推广。研究对奔牛大青豆的推广种植及物种保护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