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光照强度对彩叶植物元宝枫叶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照是影响彩叶植物变化的因素之一,它影响植物色素的合成及调节有关的酶活性,进而影响彩叶植物的呈色和生长。本实验通过采用不同的光强处理来研究光强对彩叶植物元宝枫的叶色表达影响,测定其在不同光强下叶绿素、可溶性糖、花色素苷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对元宝枫叶片的着色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全光照条件下元宝枫叶片细胞内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最低,叶片呈色最好,最具观赏性。  相似文献   

2.
元宝枫叶内绿原酸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采叶时间、采叶量及采叶次数采收的元宝枫叶内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4~11月,绿原酸含量以6月含量最高,达4.13%;6月和8月单次采叶,绿原酸含量随采叶强度加大而升高,但两次连续采叶以低强度采叶为佳;立地条件好、中等与差3种条件下种植的元宝枫,叶内绿原酸含量以立地条件中等树势一般的为高,达3.60%~4.93%;立地条件较好树势较强的约50%叶内绿原酸含量低于3.00%;立地条件较差树势较弱的,绿原酸含量均低于3.00%;元宝枫叶适宜的采摘时间为7~8月。  相似文献   

3.
元宝枫叶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元宝枫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中6月份绿原酸含量最高(4.83%),8月份总黄酮含量最高(5.79%);就不同树龄而言,1年生植株绿原酸含量最高,可达6.99%,而5年生植株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7.26%。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大叶冬青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对大叶冬青叶片内SOD,CAT等保护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及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和MDA含量的测定,探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持续不同时间对大叶冬青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低温处理中叶片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先升后降又升的变化;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及SOD和CAT活性...  相似文献   

5.
元宝枫叶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宝枫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元宝枫叶中含有黄酮、绿原酸、SOD、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不同的研究条件下各个生物活性物质动态含量有所不同。在系统搜集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对元宝枫叶在不同条件下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开发进行综述,为元宝枫叶中生物活性物质高效获取及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光照强度对‘丽红’元宝枫秋季叶色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育秋色叶品种‘丽红’元宝枫(Acer truncatum‘Lihong’)为材料,9月份对其进行100%、70%、50%和30%4种光照强度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丽红’元宝枫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和可溶性糖等色素含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变色期间实地观测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叶色表型变化,分析光照强度与色素含量和叶片呈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丽红’元宝枫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总酚含量与光照强度相关性不明显;‘丽红’元宝枫叶片在100%光照强度下变为亮丽的血红色,明显优于其他不同遮光处理。综合评价认为,光照强度与‘丽红’元宝枫叶片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片变色质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负相关,以全光照条件下呈色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6年生平基槭苗木为试材,对其叶内生物活性(黄酮、绿原酸、叶绿素、Vc)物质含量进行年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平基槭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黄酮和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呈"M"状。黄酮含量变化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而8月达到全年最高值;叶绿素两个高峰却分别出现在6月和9月,6月为全年最高值。绿原酸、Vc含量变化分别是在6月和7月达到全年的最高值,都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形。  相似文献   

8.
刘晓辉  杨明  任敬民  文素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97-16999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可食花、可食果、可观花3类不同用途的8种树叶片进行了研究。[方法]测定了抗逆性、糖类、营养物质3个方面9个指标。[结果]可食果树叶片黄酮含量高,可食花树叶片VC含量高。可食花、果树叶片中糖类含量在叶脉和叶中部多,SOD和营养物质在叶肉中多。可观花树叶片黄酮、蛋白质含量在新叶中高,SOD、VC、叶绿素在叶肉中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叶脉中高,还原糖和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老叶中高。[结论]参试的8种叶片中龙眼树叶片基部SOD最高,芒果树新叶中黄酮和叶中部还原糖含量最高,黄槐树叶肉中VC含量最高,紫荆花树叶脉中蛋白质和叶中部叶绿素含量最高,桂花树叶脉中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水石榕老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北美红栎一年生播种苗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北美红栎进行不同肥料、肥量的处理与观察,探讨了不同施肥情况对北美红栎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各指标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北美红栎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也相应增加;氮肥、复合肥对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磷肥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肥料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磷肥、复合肥的施用对叶绿素a/叶绿素b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氮肥、钾肥对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照处理对吉祥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吉祥草在不同的自然光照处理条件下对其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遮荫强度为92.3%的条件下,吉祥草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遮荫可引起吉祥草质膜透性增加;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减小,POD酶活性降低;在97.0%的遮荫强度条件下SOD酶活性较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2.3%的遮荫强度下含量最高.遮荫强度为92.3%是吉祥草生长的适宜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分布在浙江省境内的桐庐、松阳、浦江、仙居等4个样地的长叶榧(Torreya jackii)1年生叶片中的鞣质、生物碱、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地长叶榧1年生叶片7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松阳的最高,仙居最低,其顺序为松阳>浦江>桐庐>仙居。不同样地长叶榧叶片的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总鞣质、总生物碱、总皂甙、总酚的含量以松阳的最高,总黄酮、游离蒽醌的含量以仙居的最高,总绿原酸的含量以浦江的最高。不同样地7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桐庐和浦江样地的地理位置最近,它们先聚在一起,再与其他样地相聚。  相似文献   

12.
杨蓓芬  金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8-13600
采用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东魁杨梅各营养器官的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总糖、总蛋白和游离蒽醌含量最高,根皮次之;根皮和茎皮粗脂肪含量较高,根木质部次之;茎皮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含量最高,根皮次之。  相似文献   

13.
铬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莴苣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不同质量浓度Cr3+胁迫后,植株的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3+≤40 mg/L时对莴苣叶绿素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在40 mg/L时叶绿素含量最大,约为对照的145%;Cr3+≤80 mg/L能诱导并提高SOD、POD活性,在Cr3+为80 mg/L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253%、287%;植株受到Cr3+(≤80 mg/L)胁迫,其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在80 mg/L时为对照的207%,而高质量浓度的Cr3+(>80 mg/L)不但抑制酶的活性,而且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例如,当Cr3+为320 mg/L时,SOD、POD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7%、31%和24%;脯氨酸和MDA则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津轻”和“丽江山荆子”的果实为试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和总黄酮,并探讨果实生长发育中其含量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苹果不同基因型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均有差异,野生型苹果“丽江山荆子”2种多酚含量均高于栽培型苹果“津轻”。2种苹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绿原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果肉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高,发育中期绿原酸含量迅速降低,后期含量趋于平稳,果皮无变化;而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在“津轻”中随着果实的成熟膨大总黄酮含量降低,“丽江山荆子”中随着果实的成熟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苹果果实中绿原酸含量变化与果实膨大无直接关系,而总黄酮含量随着果实的膨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章艳玲 《农学学报》2019,9(1):59-61
为了比较金银花茎、叶和花中的化学成分含量,采用了硫酸-蒽酮法、苯酚-硫酸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考马斯亮蓝法、茚三酮呈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金银花茎、叶和花中的黄酮类物质、维生素C、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为叶>花>茎;而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为:花>叶>茎,虽然花中含量最高,但叶和茎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可溶性糖:茎>花>叶;多糖含量:茎>叶>花。这为金银花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大药用菊花功能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比较4种药用菊花的品质特征,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结果表明,贡菊、滁菊、亳菊和杭菊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5.608%、4.619%、4.372%和3.017%;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345%、0.207%、0.337%和0.131%;挥发油总量分别为0.243%、0.524%、0.388%和0.212%;GC-MS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中贡菊有18种,滁菊有46种,亳菊有35种,杭菊有6种.可见贡菊的主要功能成分较其他3种菊花含量高,并且具有较好的香气品质,认为贡菊可能不仅更适合药用,同时适于作为饮料、功能和保健食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技术和植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就刈割农艺措施对天山雪莲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月份和年际间天山雪莲总黄酮和多糖质量分数的变化,为天山雪莲刈割时期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天山雪莲刈割后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一年可刈割4~5次;不同刈割时期天山雪莲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均较高;可以采用刈割的手段获得较高生物量和化学成分产量。天山雪莲总黄酮质量分数在5月份最高,其次是7月;而其多糖质量分数在6月份最高,8月份次之。如以提取黄酮为目的,建议5月份对天山雪莲进行刈割利用。天山雪莲中总黄酮、绿原酸的质量分数随其生长年限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黄连木不同性别植株的生理差异,以黄连木雌株和雄株叶片为试材,对叶片POD、S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雄株叶片POD活性在5月21日和6月8日极显著高于雌株,且雌株、雄株叶片POD活性在6月8日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53OD/g(FW)和21.31OD/g(FW);雌、雄株叶片SOD活性在5月21日、8月8日、9月8日和10月8日呈现极显著差异,5―6月雌株叶片SOD活性高于雄株,而7―10月低于雄株,雌株叶片SOD活性变化幅度大,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22.50OD/g(FW),8月初达到最小值7.18OD/g(FW);雄株叶片CAT活性在10月8日极显著高于雌株叶片,雄株CAT活性在9月8日达到最小值,为27.98酶分解的H2O2mg/g(FW);雌、雄株叶片MDA含量差异性不显著;雌、雄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5月21日出现最小值,分别为5.06mg/g和5.95mg/g,在10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27mg/g和12.84mg/g;雌、雄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10月8日存在显著差异,且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18%和0.026%。  相似文献   

19.
东魁杨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对光照与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下栽培的东魁杨梅幼苗叶片的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游离蒽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东魁杨梅幼苗叶片的总黄酮、总鞣质、总绿原酸和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差异,各光强处理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1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4%)>全光照>2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18%)>3层遮荫(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6%);总绿原酸和总鞣质的含量均为全光照>1层遮荫>3层荫>2层遮荫;游离蒽醌的含量为2层遮荫>1层遮荫>全光照>3层遮荫。全光照有利于总绿原酸、总鞣质的合成积累,1层遮荫有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2层遮荫有利于游离蒽醌的合成积累,含量分别为(99.6±8.44)g/kg、(16.1±0.41)g/kg、(27.6±0.42)g/kg、(0.169±0.016 5)g/kg。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东魁杨梅叶片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水分供应充分有利于东魁杨梅叶片中总绿原酸、总鞣质和游离蒽醌的合成积累,但不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适宜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总黄酮的合成积累;轻度水分胁迫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中度水分胁迫可提高东魁杨梅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游离蒽醌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技术测定成品卷烟中总糖和还原糖及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发达  朱立军  戴亚  王鹏  施丰成  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81-6182,6188
选取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采用近红外方法建立其总糖、还原糖和绿原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检验。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和绿原酸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6%、2.47%和3.34%;t检验结果表明,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