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杞柳瘿蚊越冬虫源及越冬场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杞柳瘿蚊的越冬虫源和越冬场所,掌握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控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采摘剥查当年生被杞柳瘿蚊为害的杞柳枝头上形成的虫瘿,及将采摘的虫瘿和剥查出来的杞柳瘿蚊幼虫和蛹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研究其越冬情况,并调查该虫的越冬场所。结果表明:杞柳瘿蚊以幼虫和蛹在当年生被害杞柳枝头上的虫瘿内越冬,越冬场所在土壤外部,越冬虫源主要来自于杞柳加工过程中残留在下脚料上的虫瘿和集中堆放的未经加工的带虫瘿柳条;其次是杞柳收割过程中散落并残留在田间的虫瘿。实际生产中,对收割后杞柳枝头上的虫瘿进行摘除并集中销毁,同时清除残留在田间的虫瘿,可有效降低杞柳瘿蚊的越冬虫源,减轻翌年杞柳瘿蚊对杞柳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刘军侠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64-170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的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13.43-19.26倍,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杨扇舟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群落优势种群的更新特点及其不同林型对优势种群更新机制的影响,笔者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黄土高原柴松群落(柴松纯林及柴松-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混交林)内柴松及辽东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和幼苗数量,分析了种群及幼苗的更新动态、幼苗的死亡率和原因。结果表明:纯林和混交林内柴松以及纯林内辽东栎种群及幼苗大小结构整体上都呈反“J”字型,表明种群为增长型种群。而混交林内辽东栎为成熟性种群;混交林内的环境条件更适于柴松幼苗的初期生长,而柴松幼苗后期生长在纯林内较好。柴松幼苗密度在各群落类型中均低于辽东栎,且数量较少。根据幼苗的数量及生长趋势来看,柴松林下更适宜于辽东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果树果实胚败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败育现象在许多果树中自然存在,胚中途败育能够获得无核果实。无核果实无论是鲜食、加工都受到众多果品生产企业的青睐,在世界果品市场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关于果树果实胚败育的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本研究重点从胚败育果实的生长发育特征、胚败育的影响因子、胚败育的生理与分子机制、胚败育在无核果树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果树果实胚败育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加速无核果树的栽培育种以及胚败育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小麦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D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小液泡期”即表现出败育迹象.花粉败育过程中,小孢子液泡膜和细胞质膜断裂破碎,细胞质解体,线粒体、质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绒毡层持续不解体,并缺少乌氏体的分泌。小孢子细胞解体顺序为:细胞膜首先断裂,细胞质分解变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美国白蛾自然种群消长动态,采用作用因子组建了美国白蛾1年连续3个世代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美国白蛾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第一代最高为230.39,第三代最低为43.97;寄生天敌是影响第一、二代美国白蛾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第三代重要因子是自然死亡和寄生天敌,并且寄生天敌对美国白蛾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逐代升高,第一代最低为1.150,第三代最高为1.862。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美国白蛾的优势种。该结果为美国白蛾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为切实掌握湘北地区马尾松林思茅松毛虫发生与林分因子关系,采用固定样线踏查和标准地详查的方式对不同林分因子马尾松林思茅松毛虫虫口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影响其种群分布的13个林分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筛选出4个关键林分因子,其影响重要程度顺序为:坡向>开阔度>平均胸径>海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代表影响程度,x1、x2、x5、x13分别代表林分因子海拔、坡向、开阔度、平均胸径),马尾松林思茅松毛虫虫源地具有阳坡、温度较高、植被胸径较大、海拔较低等特点。研究结果为马尾松林思茅松毛虫虫源地改造,以及今后营造抗思茅松毛虫林地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14C示踪方法,研究了在籽粒发育前期饲喂果穗叶后14C-同化物在植株及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果穗是灌浆期的主要库器官;14C-同化物在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不均一,在穗轴中14C-同化物的分布呈现为基部>中部>上部,而在籽粒中则表现为中部>基部>上部。顶端穗轴中糖分含量不低于中部穗轴(P>0.05),而败育粒中还原糖含量高于中部粒(P<0.05)。因此认为,顶端的败育可能并非源于营养供应不足,而应归因于籽粒库活性不足。  相似文献   

9.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期为干旱荒漠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荒漠植被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水分变化动态、降雨量等指标因子变化动态趋势对群落演替过程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群落土壤水分条件变化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典型群落Ⅲ>典型群落Ⅱ>典型群落Ⅴ>典型群落Ⅳ>典型群落Ⅰ;(2)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典型群落Ⅴ>典型群落Ⅱ>典型群落Ⅲ>典型群落Ⅰ>典型群落Ⅳ,整体表现为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生态优势度较高;(3)2014年的降雨量高于2013年,降雨量分别为142.9、108.7 mm,2014年除12月外,每月均有不同程度的降雨。可得出结论:物种多样性指数受降水的影响,相应出现增加或减少趋势,但降水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在群落演替进化过程中种群将保持合适大小,群落表现出最大的适应能力,保持种群避免灭绝。  相似文献   

10.
对小麦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D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小液泡期”即表现出败育迹象。花粉败育过程中,小孢子液泡膜和细胞质膜断裂破碎,细胞质解体,线粒体、质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绒毡层持续不解体,并缺少乌氏体的分泌。小孢子细胞解体顺序为:细胞膜首先断裂,细胞质分解变稀薄,然后是核膜断裂,细胞核降解,细胞质及细胞核降解物质充满整个药室,最后核仁解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的淀粉含量,为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采摘时期甘薯茎尖不同部位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叶、茎、柄的淀粉含量在不同采摘时期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平均淀粉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茎>叶>柄。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叶>茎>柄。叶的淀粉含量以采摘第1期的最大,第2期的最低。在第1期至第4期范围内,叶的淀粉含量呈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第4期以后,则呈逐渐升高趋势。茎的淀粉含量以第7期的最高,第3期的最低。在采摘第1期至第3期以及第4期至第6期范围内,茎的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柄的淀粉含量以第6期的最高,第3期的最低。在第1期至第3期范围内,柄的淀粉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第3期以后直至第6期范围内,柄的淀粉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第6期至第7期,柄的淀粉含量又呈迅速下降趋势。叶、茎、柄三部位间淀粉含量变化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但呈现出部分明显的关联规律。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中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40%FC、60%FC和80%FC对旗叶和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中GS活性较籽粒中GS活性高,不同水分处理下豫麦49叶片在籽粒形成和灌浆盛期GS活性表现为60%FC>80%FC>40%FC,其它时期表现为80%FC下最高,40%FC最低,其籽粒和豫麦50叶片和籽粒GS活性均以80%FC下最高。两个品种的产量以80%FC最高,40%FC最低,60%FC居中。且旗叶和籽粒GS活性在籽粒灌浆盛期与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展苦瓜强雌系育种多因素综合评估,有效选择苦瓜优异种质资源及筛选优良组合,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对配制的9个苦瓜强雌系杂交组合F1代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9个组合的13个性状的权重系数大小顺序为:总产量>单瓜重>结果数>横径>单瓜长>前期产量>肉厚>雌花率>茎粗>叶面积>节间距>第1朵雌花开放的天数>主蔓第1朵雌花开放时节位。综合测度结果表明,43×K1综合效果测度值最高,为0.9343,定为优良组合重点配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程度水分处理对烟农21根系抗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此文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冬小麦根系抗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单株根干重、根冠比和次生根数目增加,但冠干重降低,且烟农21根干重、冠干重、次生根数目均高于鲁麦21,说明烟农21根系形态抗旱性优于鲁麦21。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烟农21和鲁麦21根系活力均降低;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差异显著,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成熟期;烟农21根系活力降低幅度明显低于鲁麦21。中度和严重水分胁迫下,烟农21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32.8%、65.6%,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27%和514%。水分胁迫提高了两品种根系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各生育期根系SOD、POD酶活性比较,开花期>挑旗期>拔节期>成熟期。说明烟农21抗旱性优于鲁麦21。  相似文献   

15.
AM真菌对黄檗幼苗的侵染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不同基质、不同菌种以及混合菌种接种条件下,AM真菌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幼苗的侵染特性,通过盆栽实验,用4种AM真菌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基质条件下AM真菌对黄檗的侵染强度差异很大,就本次实验而言,以草炭+蛭石+沙子= 1:0.5:1 比例混合的基质接种效果最好;在此基质上接种的4种AM真菌均能侵染黄檗形成菌根,细胞内均产生了泡囊、丛枝结构,其中以接种G.mosseae和G.diaphanum对黄檗的侵染效果最好,成活率均达到100%,未侵染AM真菌的黄檗幼苗很多不能完成一个生长季就死亡;通过混合菌种接种与单独接种的侵染特性比较,凡是含G.mosseae和G.diaphanum菌种的处理侵染率高,而含有G. versiforme和G. diaphanum的组合侵染率一直比较低,而且降低了G.mosseae和G.diaphanum的侵染效率及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光波和光强对几种重要农业害虫趋光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间的差异,以及为灯光诱捕器类产品研发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比较研究在不同波长或光强的荧光灯刺激下,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结果表明:(1)在CK光源(335.09~359.95 nm,408.66~432.83 nm),灯诱距离为1 m的条件下各种昆虫的趋光率的高低次序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朽木夜蛾Axylia putris (Linnaeus)>喙丽金龟Adoretus sinicus (Burmeister)>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鳃金龟Holotrichia lata (Brenske)>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2)20种不同波长光源中4个光源对棉铃虫诱集率较高。(3)在CK光源3个不同水平的光照度条件下(1.18、0.6、0.24 lx),棉铃虫、斜纹夜蛾和鳃金龟都表现出趋光率随光强增强而增高的趋势。(4)棉铃虫、斜纹夜蛾和鳃金龟都在19:30—20:30和22:45—次日7:00 2个时间段内趋光率最高。(5)采用CK光源在室外灯诱的鳞翅目昆虫中,雄虫数量明显高于雌虫,且雌虫有较高的携卵率;蓝紫色光波能够引诱更多的昆虫,而绿色或黄绿色的光波引诱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豆孢囊线虫(SCN)即墨群体和莒县群体的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对烟草的寄生性,采用杯栽试验和孢囊定量接种方法,测定2个SCN群体在5个大豆品种(4个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1个感病对照品种Lee)和6个烟草品种上的繁殖和侵染情况。结果发现,SCN即墨群体在5个大豆品种上的繁殖系数(Rf=Pf/Pi)为1.88(0.05~9.03),在感病对照品种Lee上Rf高达9.03;在6个烟草品种上的Rf为0.01(0.00~0.04)。SCN莒县群体在5个大豆品种上的Rf为1.23(0.05~5.28),在感病对照品种Lee上Rf高达5.28;在6个烟草品种上的Rf为0.16(0.00~0.65)。研究表明,SCN即墨和莒县群体分别属于3号和6号生理小种,系这2个小种在山东省的首次发现。SCN即墨群体对6个烟草品种几乎均无寄生性,而莒县群体则对部分烟草品种(云烟85和NC95)有一定寄生性。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he response of cassava(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to root-knot nematode infestation. To achieve this aim, a novel in vitro dual root/nematode culture method was used, where root cultures of several cassava cultivars were inoculated with axenic Meloidogyne javanica eggs. Following an incubation period,cassava roots were stained, weighed and dissect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galls produced on the roots,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mature females embedded in the galls. The number of eggs and larvae produced during this time were also determ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in vitro nematode culture medium used was suitable for most root cultures of cassava cultivars. It was found that some cassava cultivars we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root-knot nematode infestation, with some cultivars showing very high numbers of galls and up to 50 mature females inside each gall. Some cassava cultivars screened, however, showed low numbers of galls and mature females, even though the presence of larvae was high. Some of these cultivars formed callus-like structures instead of galls, and this may be a resistance mechanism. This method may be useful as a screening tool,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and resistance or susceptibility of cassava cultivars to root-knot nematode infest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不同繁殖类型怀牛膝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怀牛膝规范化生产中种子种苗的标准化,以怀牛膝秋子、秋蔓薹子、蔓薹子为材料,对其总生物量、根冠比、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繁殖类型怀牛膝总生物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进程而增加,均呈“S”型曲线,累积高峰期为11月上旬,生物量积累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总生物量及营养器官的生物量配置均呈现秋子?秋蔓薹子?蔓薹子的趋势,生殖配置表现为蔓薹子?秋蔓薹子?秋子,进一步证实了在怀牛膝生产上采用秋子进行繁殖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刘洋  罗其友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138-144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8年间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促使全要素生产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的下降,综合效率的提高则是拉高全要生产率的主要动力;(2)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