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工企业深化改革,走出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面临可采资源危机、经济十分危困的形势下,一些森工企业,特别是木材加工、林机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处于停产半停产、经营亏损严重的状态。怎样尽快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扭转亏损局面,重振森工企业的雄风,这是森工集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的存在,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观念。在林业面临“两危”、机械加工行业不景气、有些企业经营亏损的形势下,要使林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尽快扭转危困局面,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我觉得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林海短波     
我省林业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连续3年亏损3146.4万元的我省林业企业。治危兴林出现转机,今年实现扭亏为盈。到6月底,全行业共实现利润218万元。面对森工企业的“两危”局面,省林业厅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靠多项目支撑、多层次多品种开发、多种经营推动全面发展,”以及“转产、转向、转移”的对策,扎扎实实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同时积极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各种服务。全省每年用于企业解危的资金达5000万元。森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原因,我省森工企业面临着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严峻局面。当前,摆脱“两危”局面已成为森工企业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如何摆脱“两危”局面呢?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是一项最现实、最有效的战略措施。本文就此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已有较长的历史,在全国的森工企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目前多数企业出现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为扭转这种局面,本文提出了扭转“两危”的对策及上级有关领导部门采取的扶持的政策,使黑龙江林业得以振兴。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年来对森林的过量采伐,使森工企业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文内叙述了松江河林业局的现状,分析了产生“两危”的原因,并提出了扭转两危,振兴林业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单一的原木生产一直是新疆山地林区经济的主要支柱。过量采伐,使森林资源频临枯竭,林场面临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这在天山中东部林区尤为突出。为了摆脱危困,各场先后办起了木材加工厂(以下简称“场办厂”),企图通过木材加工创值增收,搞活经济。但是,从目前“场办厂”的情况看,普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单一,创值增收效益不太高,个别厂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因此,如何做好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强产品应变能力,紧跟市场需求,提高加工水平,把“场办厂”办好,事关前途,在深化改革中应当解决。本文就此发表一些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林业企业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家为了扭转林业企业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近几年来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林业方  相似文献   

9.
一个自修建中东铁路就开始砍伐木材,历经120多年,可采资源枯竭,经济危困,长期戴着亏损帽子的"大老穷"企业,是怎样扭亏为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东北、内蒙一些森工企业出现了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白河林业局由于开发较晚,至今森林资源尚比较丰富,还没有出现一些老局那么严峻的“两危”局面。但是,森林资源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一些老局的今天是否必然是我局的明天? 怎样才能防止“两危”的出现?这是全局上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可采森林资源危机,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木材产量逐年调减,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加剧了企业的经济危困。如何复苏和发展林区经济,是摆在每个林业工作者面前的大课题。发展木片生产是治危兴林的重要途径。木片生产工艺简单,有销路,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短平快”项目。实践证明,发展木片生产一是可以提高森林资源利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省多数森工企业长期以来,由于自然、人为和机械性的破坏,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长不抵耗,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降低,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特别是一些开发历史较长的老局,森林过伐严重,可采资源面临枯竭,给林区人民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改革生产工艺,迅速扭转“两危”局面是摆在我们每个林业工作者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森工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普遍出现了经营亏损和经济困难的局面,这是当前林业系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对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省楼观台林场是省林业厅唯一直属的事业性国营林场,与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合署办公,实行林场、公园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自1956年建场以来,一直是以经营为主的事业单位,依靠事业经费从事营林管护工作。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1985年起变为定额补差单位,1986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但一直处于亏损危困状态。改革的大潮给林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近五年  相似文献   

15.
面对林业企业可采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局面,一些林业工作者都在纷纷献计献策。本文试图从非经济性方面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一、培养吃山养山,惜木如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林业企业经过40年的开发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兴安岭(统称林业四大家)等国有林区先后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与企业经济危困(简称“两危”)。就黑龙江40个森工企业而言,从1969年到1989年20年间,天然成过熟林已由9.6亿m~3减少到2.8亿m~3,可采资源只剩1亿m~3左右,所有的林业局森林资源处于过伐之中。现已出现全行业的亏损,平均3-4个月开不出工资。“两危”的形成是较长历史时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根据1988年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的结果说明,东北林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41.81×10~(-2)。由此可见,东北林区对整个国家林业的发展的兴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国以来,由于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迅速增长,导致对森林资源的过渡采伐,当时由于对森林资源的更新和培育重视不够,致使全国森林蓄积量日益减少,林分质量逐年下降,使过去主要依靠木材生产获得经济收益的东北国有林区的林业局连年亏损,入不敷出,长期拖欠上缴款项和企业职工工资。为了避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保证职工一定的生活费用,许多林业局不得不依靠国家贷款来维持,欠款金额逐年上升。企业经济上的不景气,又反过来影响了对营林生产的投入,进而又延缓了森林资源的增长,形成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 东北林区普遍出现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和林区自身的极大关注。从生产部门到科研、教学部门,从各级林业管理干部到有关专家和学者都在为改善“两危”局面献计献策。围绕着“加速森林资源”和“振兴林区经济”这两个主要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研制和  相似文献   

18.
面对林业企业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局面,悲观失望是不可取的,空唱高调也无济于事。痛定思痛,“两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营战略不成体系。库都尔林业局从本局实际出发,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林情和林业企业特点,制定了这样的经营战略:“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A)”与“以改变产品,产业结  相似文献   

19.
为摆脱森工企业面临的“两危”局面,实行木材产值指标管理。文内阐述了产值指标的确定方法及为实现产值指标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改善我国制材工业的建议全国第八次制材学术讨论会的代表认为:北方不少大中型制材企业面临停产、半停产,大幅度亏损的危困趋势,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建议如下:1.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制材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经营还比较粗放,企业多数设备还没有很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