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膜上灌的形式及其技术要素在覆膜灌水方法中,膜上灌水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灌水方法类型与技术要素确定如下: (1)打埂膜上灌 是将使用在铺膜机前的平土板,改装成打埂器,刮出地表5~8cm厚的土层。根据作物栽培的需要,铺膜形式可分为单膜或双膜。对于双膜,其中间或膜两边各有10cm宽的渗水带。这种灌水方法畦面低于原田面,灌水时不易外溢,膜缝渗水带可以补充供水不足。 (2)膜孔灌溉 又可分为膜孔沟灌和膜孔畦灌两种。它是指灌溉水流在膜上流动,通过膜孔(作物放苗孔或专用灌水孔)渗入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灌……  相似文献   

2.
三、宽浅式畦沟结合灌溉 1.灌水方法的特点 宽浅式畦沟结合灌溉方法是群众创造的一种适应间作套种或立体栽培作物即“二密一稀”种植,灌水畦与灌水沟相结合的低成本的节水型地面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3.
节水新技术     
节水新技术加拿大农业部灌溉研究所研究了一种新颖的节水灌溉方法——涌流灌溉法。它是在主输水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闸门分别关闸,采取间歇方法向田间灌溉。第一次灌水区段只形成湿润层,第2次灌水在经过第一次的湿润层时,水分向下渗透少,向前捅流速度加快,它...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国外开始重视对常规灌水方法的改进与发展,创造出许多新的方法。一、坡地水管灌溉这是俄罗斯研究的一种田间灌水方法。管长一般为150~200米,管径145毫米左右。各节管子之间用变径法连接,这样能保证各段孔均匀,使水由管壁孔口流入坡地的灌水沟中。二、波涌灌溉法这是美国推出的一种灌水方法,即采用加大水流量的办法把水灌到部分沟,然后停止供水,稍过一段时间再加大流量供水,这样时断时续,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据称,用相同的水量灌溉时,波涌灌溉时的水流前进距离为通常的2~3倍。同时,由于波涌灌的水流推进速度快,土壤孔…  相似文献   

5.
几种农作物节水灌溉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农 《今日农村》2006,(4):23-23
⒈田间地面灌水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⒉管灌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50%。⒊微灌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微管灌等,是将灌溉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不适宜…  相似文献   

6.
一、浅湿灌溉的特点水稻浅湿灌溉采用间歇灌溉的灌水方法,其特征是浅灌与湿润相结合,适时晒田,构成浅湿交替,浅、湿、干灵活调节的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7.
1.田间地面灌水技术 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2.管灌 即管道输水灌溉,是把低压管道埋设在地下或铺设在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  相似文献   

8.
正一、节水灌溉方式1.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2.管灌利用低压管道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50%。3.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微管灌。将灌水加压、过  相似文献   

9.
传统地面灌溉方法存在灌水定额大、深层渗漏严重、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介绍几种实用节水灌溉技术。一、小畦、块灌1、小畦灌的特点及其技术标准小畦灌灌水方法就“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6,(3):31-31
传统地面灌溉主要有畦灌、沟灌、漫灌、淹灌四种灌水方法,具有灌水方便、成本低、节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灌水定额大、均匀性不太高、深层渗漏严重、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为提高地面灌溉的灌水质量,节约用水,现介绍几种实用节水灌溉技术。一、小畦、块灌1.小畦灌的特点及其技术标准小畦灌灌水方法就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三改”畦灌灌水技术。小畦灌水技术的要点是确定合理的畦长、畦宽和入畦单宽流量。其畦田宽度,自流灌区为23米,机井提水灌区以1~2米为宜。地面坡度1/400~1/1000时,单宽流量为2~4.51/s,灌水定为20~…  相似文献   

11.
农业节水灌溉新5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农村新技术》2001,(11):15-15
一、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加%左右。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区井灌条件下褐土涌流畦灌的节水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连续灌方式相比,涌流畦灌节水率可达21%~35%,灌水有效率、储水效率和灌溉均匀度分别提高5.3%~7.2%,6.3%~7.8%和18.8%~24.9%。涌流畦灌的平均水流速度提高了30%~80%,最大灌水长度增加了22%~37%。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缩短周期灌水时间,增加灌水周期数会提高涌流畦灌的节水率。涌流畦灌的周期数依畦田长度而定,畦长短于200m以2~3个周期为宜,畦长200~400m则以3~4个周期为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区井灌条件下褐土涌流畦灌的节水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连续灌方式相比,涌流畦灌节水率可达21%~35%,灌水有效率、储水效率和灌溉均匀度分别提高5.3%~7.2%,6.3%~7.8%和18.8%~24.9%.涌流畦灌的平均水流速度提高了30%~80%,最大灌水长度增加了22%~37%.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缩短周期灌水时间,增加灌水周期数会提高涌流畦灌的节水率.涌流畦灌的周期数依畦田长度而定,畦长短于200m以2~3个周期为宜,畦长200~400m则以3~4个周期为宜.  相似文献   

14.
<正>地面灌仍是当今世界采用较多的灌水方式,由于这一古老方法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水现象,因此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各国都在研究改进办法,使之朝着节水方向迈进。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波涌灌溉波涌灌溉也称间歇灌溉,做法是先用较大流量把水推进  相似文献   

15.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节水灌溉技术 1.1 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行之有效的措施。 1.2 管灌。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温室涌流膜孔沟灌系统是在涌流膜孔沟灌原理基础上根据温室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半自动化灌溉设施,其灌水量易控制,且为间歇灌溉,水流时间短,灌水均匀,灌水效率提高20%以上,节水30%—40%。  相似文献   

17.
<正>一、节水灌溉方式1.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2.管灌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埋没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50%。3.微灌  相似文献   

18.
1.修好输水渠修好输水渠道 ,减少渗漏 ,确保畅通 ,可节约用水20 %~30 %,如采用圆筒形塑料输水管作渠 ,水的利用率可达95 %以上。2.整地作小畦短畦、窄畦水流快、省时间、用水少。渠灌区畦长50米、畦宽3米为宜 ;井灌区以畦长25米、畦宽2米为宜。耕地不平的每公顷每次需灌水量为1200立方米 ,耕地平整的每公顷每次仅需灌水量450米 3,因而 ,平整好土地 ,对节水灌溉非常重要。3.巧浇三种田对水源比较丰富、宽垄窄畦、地面平整的地块 ,可采取两水夹浇的方法 ;地势一头高一头低的地块 ,可采取修筑高水渠的方法 ,把水先…  相似文献   

19.
<正> 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1 节水灌溉技术 1.1 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1.2 管灌。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河北黄河古道沙土地冬小麦的节水灌溉。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冬小麦在返青至收获灌三次水:起身水(3月中旬)、孕穗水(4月中旬)和灌浆水(5月中旬)、每次灌水量为40.5mm,小麦可达4644kg·hm-2。由于沙土持水性弱,高出一倍多水量的灌溉对小麦无增产效果。因此,节水灌溉比高出一倍的一般畦灌水量可节水50%,比当地农民长畦漫灌节水可达7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