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山×平湖是安徽省蚕桑服务站引进国外种质资源选配成的新四元杂交蚕品种,已于2002年底经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2年春季岳西县引进试验,两个试验点张产蚕茧分别为57kg和43.2kg,比对照品种春早×九华和872×871分别高0.5kg和5.75kg,各品种间均以万蚕产茧量相比较,正交种比春早×九华高16.5%,反交比872×871高14.6%。在春季试验基础上,晚秋蚕期又引进该蚕种138张,在本县不同类型蚕区进一步示范比较。现将2002年晚秋农村饲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洞庭×碧波一代杂交种在贵州的表现和饲养效果,分别在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和贵州几个重点蚕区进行了品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洞庭×碧波品种对贵州气候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抗性好,饲养容易。万蚕产茧量达17.65~20.45kg,张种产值为1380元左右,适宜在贵州省毕节市、安龙县的夏秋季蚕期和黄平县、凤冈县、遵义市的春秋季蚕期以及息烽县的春季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3.
如皋市2013年晚秋蚕期进行了蚕品种871×872、873×874在农村地区的适应性饲养调查。结果表明,871×872、873×874品种的孵化率高、食桑旺盛、抗病力较强,产量和效益也较好,基本适合在如皋地区的晚秋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4.
2015年秋蚕期(8—10月),宜宾市蚕桑综合试验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以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复龙镇当地秋蚕期主推蚕品种871×872为对照,进行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孵化、眠起、上蔟较齐一,食桑旺盛,弱小蚕和不结茧蚕少;蚕茧呈长椭圆形,茧型匀正偏小,茧色洁白,全龄经过比871×872缩短36 h;4龄起蚕结茧率为93.61%,比871×872高7.37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为42.1 kg,比871×872高28.35%,全茧量(2.11 g)和茧层量(0.45 g)分别比871×872高2.43%和5.95%,茧层率(21.17%)和上茧率(91.2%)分别比871×872高0.80和14.1个百分点;华康2号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强于871×872,对其它蚕病的抵抗力也明显强于871×872。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夏黄×秋色在2012~2013年进行了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眠起齐一,蚕体匀整,食桑活泼,健康好养,与目前重庆市主要品种871×872、洞庭×碧波相比较,主要经济性状相差较小。试验结果可为在重庆市引进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蚕业区划的原则,对重庆市蚕业的区划进行研究,将重庆蚕桑产区分成4个较独立的区划类型,即渝西丘陵蚕区、渝东平行岭谷蚕区、渝东北大巴山蚕区、渝东南山地红壤蚕区4个区域,分析了不同蚕区的生产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蚕桑生产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夏秋用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原种在葫芦岛蚕区的繁育特性,2015年秋季辽宁省葫芦岛市前所蚕种场以871、872原种(871A·871B、872A·872B)为对照,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引进的两广二号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了繁育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871A·871B、872A·872B相比,932·芙蓉、7532·湘晖的实用孵化率分别高0.3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全龄经过分别短19 h和14 h,蔟中经过均短1 d;发病率分别低0.21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克蚁收茧量分别高0.10 kg和0.16 kg;公斤茧制种量分别高0.5盒和0.4盒。表明两广二号原种在葫芦岛蚕区具有实用孵化率略高、发育经过短、蚕期发病率低和繁育系数高的优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菁松皓月、两广二号、华康2号、华康3号、872×871 5个蚕品种为材料,进行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筛选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菁松皓月的4龄健蛹率、4龄结茧率、F1代两日孵化率等指标皆高于华康2号、华康3号和872×871品种,整个饲养周期中两广二号生长发育整齐度高,极少见病死蚕,健康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经过一个家蚕饲养世代的调查研究,结合5个蚕品种试验综合表现得出,两广二号对饲料适应性最强,健康指标、产丝量指标、产卵质量、F1代孵化情况等都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9.
车琢 《四川蚕业》2004,32(3):28-29
蚕桑生产在富民奔小康促进地方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过去,由于科技含量不高,蚕品种培育和更新换代周期长,我市养蚕单产长期徘徊在25公斤/张左右.蚕茧质量不高,蚕农经济效益低,丝绸企业成本增加,难以抗衡市场经济风险,制约了我市茧丝绸行业的稳步发展.我市从2001年起开始规划,2002年~2003年开始实施、推广优良蚕品种"洞庭×碧波"(正反交)、"871×872"(正反交)两对蚕品种,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我市蚕品种的第四次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0.
钟兴权  郑琳 《蚕学通讯》2009,29(2):14-16
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实施,增加了年养蚕批次数,批次间不仅时间间隔短,而且还会在夏秋高温多湿气候中养蚕。为了能获得高产,需从现行的蚕品种中筛选出适合多批次养蚕布局需要的蚕品种。通过蚕品种的引进、繁育、饲养、试缫等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多批次滚动养蚕布局的蚕品种,即在春2批、夏季、秋1批宜用“两广2号”代替“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11.
对引进育成的高品质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进行春季农村大面积和小区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蚕品种发育、眠起整齐,抗病性能与对照种"871×872"相仿;茧型匀整,蛹体较小,茧层厚,50g茧鲜壳量12.13g,干毛茧出丝率43.38%,比对照种分别提高6.12%、4.56个百分点,解舒光折222.82Kg,比对照种低4.81%;茧丝长1400m以上,纤度细,茧丝纤度2.245D,比对照种细20.16%,是1对能生产优质原料茧、缫丝效益高的高品质茧丝蚕品种,适宜在茧丝绸一体化经营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2.
<正>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洞庭×碧波”是湖南省蚕科所育成的夏秋蚕双限性斑纹四元杂交种,这两对品种经过省站多年统一比较试验,适合我省推广,今年秋季全省蚕种工作会议提出,加速这两对新品种的繁殖推广,提高全省蚕茧单产质量。“871×872”和“洞庭×碧波”的品种性状,一些蚕种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施秉县、黄平县引进了不同单位生产的洞·庭×碧·波、责蚕5号、两广二号3个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均适应施秉县、黄平县的气候等环境条件,但其养蚕成绩存在差异。由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生产的两广二号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生产的两广二号的养蚕成绩相差不大,但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生产的两广二号的抗病性低于从广西引进的,这可能与该品种长期在贵州省繁育,品种有所退化有关;由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生产的洞·庭×碧·波,略优于湖南省蚕桑研究所生产的洞·庭×碧·渡,但差异不大;责蚕5号性状表现稳定一致、适应性好、养蚕成绩最优,但抗性稍差。根据各品种特性认为,在施秉县、黄平县春用种以选用洞·庭×碧·波、贵蚕5号为主,确保产量与效益,在条件好的蚕区秋用种也可选用洞·庭×碧·波、贵蚕5号;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和蚕区可选用两广二号饲养。  相似文献   

14.
李政 《四川蚕业》2004,32(2):13-14
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掌握品种特性,依靠科学技术,加强生产管理是提高蚕种生产效率的关键. 2002年,我县为了提高蚕农的养蚕效益,加快蚕品种更新步伐,使用了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871×872、夏秋用双限性品种洞庭×碧波.通过两年的探索,使洞庭×碧波的公斤茧制种量提高2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新品种“两广二号”在贵州蚕区的性状表现。研究原蚕饲养的配套技术.以“两广二号”与贵州育成的优良夏秋用品种“贵蚕一号”进行饲养比较。饲养方法与品种选育试验相同,调查项目及调查方法也与品种比较试验的原蚕性状研究相同。结果“两广二号”与“贵蚕一号”成绩各有优势。结果表明,桑蚕夏秋用品种“两广二号”是一对适宜于贵州南部蚕区应用的优良夏秋用品种,可在贵州开展一代杂交种繁育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17,(2):43-45
<正>家蚕春秋兼用新品种871×872,又称"8"字号蚕品种,是我省目前繁育推广的优良品种之一。凉山州蚕种场从2000年春季开始引进繁育该品种,并在攀西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根据近几年推广使用的情况看,该品种在春、夏饲育表现良好,但在一些蚕区秋季饲养反映较差,由此限制了该品种在农村的大量推广使用,使这一较好的品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871×872在安康地区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871×872在安康市实验室及农村鉴定结果表明:871×872繁育性能优,平均克蚁制种量15.15张、公斤茧制种量3.75张、张种产茧量44.4kg,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增加18.82%、29.31%、11.00%;春季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为2.305g、0.582g、25.25%,分别比对照种高0.100g、0.039g和0.75个百分点,春季茧丝长1477m、解舒率82.06%、纤度3.380dtex、洁净96.77分;安康地区5年共繁育、推广871×872一代杂交种120.43万张。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安康地区乃至秦巴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 年度任务完成情况1.1 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1)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桑、蚕品种筛选为筛选出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蚕桑品种,2015年南充综合试验站在“十二五”前4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已筛选出的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在试验站的基地市县区阆中市、南部县、嘉陵区、蓬安县,以及攀西蚕区宁南县、会东县,川南蚕区高县、珙县,川东北蚕区广元朝天区、绵阳涪城区等示范点进行区域性试验和推广。2015年繁殖新蚕品种原种900余张,一代杂交种18000张。区域试验表明,金·兰×明·晖(川蚕28号)克蚁产茧量4.31kg,比对照种871×872提高9.12%,50g 茧鲜壳量12.46g,茧丝长1320m,解舒丝长1119m,解舒率77.20%,纤度2.705D,洁净96.17分。芳·绣×白·春(川蚕27号)克蚁产茧量4.20kg,比对照种871×872提高6.02%,50g 茧鲜壳量12.30g,茧丝长1310m,解舒丝长995m,解舒率75.97%,纤度2.263D,洁净94.86分。川桑981667m2桑园(750株)平均单产1862kg,嘉陵20号667m2桑园(750株)平均单产1960kg,分别比对照种湖桑32号1647kg 提高13.05%和19.01%。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已作为四川省的主导品种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剑  李木旺 《江苏蚕业》1999,21(4):27-27
<正>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于“八·五”期间育成的一对产量高、丝质优、兼抗氟化物的优质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其它各省区推广使用。我县蚕桑站下属原蚕点于1998年春进行了871、872的试繁,成绩比较理想,现将871、872农村原蚕点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兼用蚕品种川蚕23号进行了春秋季实验室和农村比较试验,实验室试养表明:川蚕23号属中等茧型,中丝量蚕品种,龄期经过短,健康好养。与对照品种871×872相比,5龄经过短27h,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分别低1.04%、2.91%,100kg桑产茧量提高8.58%;与夏芳×秋白比较,川蚕23号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茧层量、100kg桑产茧量分别提高4.31%、3.62%、3.70%;与洞庭×碧波比较,川蚕23号万头蚕产茧量、100kg桑产茧量分别提高1.27%、2.85%。农村试养表明:该蚕品种耐粗食能力强,食桑快、用桑少、上蔟涌、营茧快,特别为养蚕大户所欢迎,是1对适于全年多次省力化养蚕的优良蚕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