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蠹虫前胃板形态特征是小蠹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研究、描述了西北地区常见的33种小蠹虫前胃板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橡胶小蠹虫优势种类和为害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2001年,对云南西双版纳国营和民营胶园的调查结果,角面长小蠹和小杯长小蠹是为害橡胶的小蠹虫优势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8%和57.6%;小蠹虫主要在割线上、下方各50cm范围内入蛀;小蠹虫发生率与橡胶树品种和使用乙烯利刺激剂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蠹虫伴生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蠹虫伴生菌是在植物-小蠹虫-伴生菌系统中,削弱树木抗性、协助小蠹虫侵害的重要因子。伴生菌与小蠹虫的联系和相互适应是在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的。寄主树木对伴生菌的抗御作用主要是通过物理防御、化学防御进行的。而伴生菌对寄主树的侵害又常常是与小蠹虫协同作用的。因此,揭示伴生菌在小蠹虫相互生态联系,探讨伴生菌在植物-小蠹虫-伴生菌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防治小蠹虫危害、保护寄主树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木小蠹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蠹虫是森林中重要的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 ,随木材的大量进口 ,检疫部门截获了多种小蠹虫。本文综述了小蠹虫生态位、伴生菌、信息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小蠹虫是胶园常见病虫害之一,年1995月~年月我场万多株开割株就有株发1219961122857现此虫害,其中被虫蛀死株,受害率。经2820.07%实际观察,已鉴定出危害橡胶树的小蠹虫有三种,分别是长小蠹科的锥尾长小蠹虫、粉蠹科的橡胶肩角粉蠹虫和筒蠹科的短鞘长腹筒蠹虫,其中以锥尾长小蠹虫对橡胶树危害最大。危害特点1 根病和死皮树受虫蛀率最高,可占虫害总数的,其次为自然灾害和条溃疡病树。条溃疡和自90%然灾害坏死斑受虫蛀的死亡率较低,而死皮树受虫害后死亡率高达以上,因为死皮树枯死的皮内70%会散发出一种酸臭气味,这种气味很…  相似文献   

6.
杏树小蠹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轮台县1.33万公顷杏子产业基地的建成,小蠹虫对杏树的危害也呈上升趋势,在杏树面积集中的乡村都有发生,危害严重的有哈尔巴克乡、策达雅乡、野云沟乡,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杏园杏树死亡率曾高达91.3%。为科学防治,控制虫害发生蔓延,我县杏子研究中心、农技推广站、县林业工作管理站、县森防站对小蠹虫的发生危害进行设点观察,详细了解了杏树小蠹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并制定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木受小蠹虫危害的表征及其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了小蠹虫对寄主树的选择和定殖,小蠹虫、真菌与寄主树的相互关系以及寄主树的防御反应,总结了遥感在小蠹虫早期危害监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蠹虫信息化合物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蠹虫具有复杂的种间和种内信息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控制对寄主树木的选择、入侵及危害,进而调控小蠹虫在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种群密度和生态分布。本文简要概述了信息化合物在小蠹虫寄主选择、入侵、定居、繁殖等一系列行为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小蠹虫寄主选择理论,重点阐明了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蠹虫是世界上重要的森林害虫,常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小蠹虫多存在于高中山区且其生活隐蔽,利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利用化学信息物质防治小蠹虫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化学信息物质,特别是寄主次生性物质和小蠹虫信息素对小蠹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应用化学信息物质防治小蠹虫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化学信息素对小蠹虫入侵危害的调控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陈辉 《林业科学》2003,39(6):154-158
评述了小蠹科昆虫化学信息通讯的复杂性和种间多样性,小蠹虫利它素、利己素和信息素在寄主树木选择、入侵、定居和繁殖中的行为调控机制。并讨论了化学信息素合成与分泌对小蠹虫种群密度和生态位宽度,以及天敌昆虫种类和数量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树木抗性与小蠹虫生存策略的进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辉  袁锋 《林业科学》2002,38(5):147-151
小蠹虫对寄主树木的入侵危害不仅受到树木原生性抗性的直接影响 ,而且小蠹虫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定居繁衍也受到寄主树木诱导性抗性的制约。寄主树木抗性的强弱决定小蠹虫入侵寄主树木的数量 ,也促使小蠹虫与特定的真菌共生 ,真菌通过对寄主树木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以削弱寄主树木抗虫性 ,从而为小蠹虫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定居创造必备的生存条件。同时小蠹虫为适应真菌的共生和寄主树木的抗虫性 ,促使小蠹虫生存繁衍策略高度进化 ,从而形成小蠹虫—共生真菌—寄主树木三者协同进化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两种小蠹虫在云南松树干垂直分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曲靖地区受蠹害的云南松林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濒死树上的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横坑切梢小蠹虫在树干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这两种小蠹虫整体平均分布的格局及不同种的聚集分布的特点。明确了树干各段两种小蠹虫的数量比例,为测报和信息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纵坑切梢小蠹虫是云南松林的主要蛀干性害虫。小蠹虫传播速度快,危害大。1974年,昆明市局部地区的云南松遭小蠹虫危害,1982年全市10个郏区县的73个办事处和11个国营林场的云南松遭小蠹虫危害,受害面积达5万多亩。1988年,全市小蠹虫危害面积达20多万亩。面对来势凶猛的小蠹虫危害,人们束手无策,致使昆明近郊五、六十年代营造的一代云南松人工林几乎全部毁灭。进入80年代以来,昆明市林业局在有关科研院  相似文献   

14.
<正>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成虫体长3毫米~4.5毫米,身体黑色,鞘翅暗黑色,有光泽。是一种在榆树及其嫁接品种上普遍发生的蛀干害虫。一、小蠹虫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小蠹虫每年4月底至5月初开始暴发,因其生存繁殖能力强,危害隐蔽,遇到气温突降、干旱等气候条件极易暴发。林中衰弱木或濒死木以及风倒木、冰雪损害木及断落枝条等,均会招来小蠹虫进行繁殖,尤其是受到小蠹虫侵害的林木,更容易聚集大量同种小蠹虫前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小蠹虫种类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危害思茅松小蠹虫种类有3亚科11属15种,其中7种为思茅松(寄主)及分布新记录种。云南松梢小蠹、思茅四眼小蠹、额毛小蠹及云南切梢小蠹是思茅松的主要害虫,应列为该区域主要的检疫、监测和防治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壤综合肥力、采脂强度、坡向、林分结构是影响小蠹虫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研究揭示了小蠹虫成灾的林分与不成灾林分的生态学特征,为营造抗小蠹虫林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声玖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Z1):204-205
近年来,森林自然中心的云南松上出现了部分枯黄梢,经初步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是小蠹虫和松梢螟为害所致,以小蠹虫的为害为主.松梢螟为害在坡向、坡位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小蠹虫在此两方面为害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瑆 《云南林业》2004,25(1):16-17
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种严重危害松属树种的危险性蛀干害虫,是云南省补充检疫对象。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以下简称小蠹虫)危害猖獗,对全省松林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来,我们从治理小蠹虫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治理小蠹虫的成功经验和综合治理技术。现将综合治理技术介绍如下。1小蠹虫的预防1.1培育健康森林,搞好生态治理①造林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多选择优势乡土树种和抗性强的树种造林。②混交林对小蠹虫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造林时应多树种搭配,营造针阔混交林,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小蠹虫发生的环境条件。混交林比例应大于30%。③…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气候因子关系密切。大气湿度低、气候干旱,入侵严重;温度越高,小蠹发育速度越快,侵入成功率越高;云南松林立地条件差、阳坡、山脊、林缘、郁闭度低、长势弱均易遭蠹害。森林火灾、乱砍滥伐造成小蠹虫的虫源地,上述因素是酿成云南省小蠹虫大面积危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小蠹在青海省天然针叶林区内,尤其是隆务河流域危害较重。要及时控制小蠹在青海省以云杉为主的天然针叶林内发生危害蔓延的趋势,搞清小蠹虫优势危害种、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形态识别特征等尤为重要。小蠹虫体型较小,种、属特征很难区分。作者利用11种小蠹虫的形态特征、产卵方式、坑道特征、坑道内雌雄比、危害特点、危害树种等规律性特征区分小蠹虫种类,在实践当中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0.
小蠹虫与多种微生物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小蠹虫与伴生真菌种间关系存在着相对稳定性和依赖性.在小蠹虫蛀干过程中,伴生真菌随蠹虫携带进入树木木质部和韧皮部,通过消耗寄主的养料,堵塞木质部筛管,破坏韧皮细胞,对寄主树木产生危害作用.在小蠹虫众多的伴生真菌里,尤以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在小蠹虫种群建立、协同克服寄主抗性、引起树木病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该文对小蠹虫与长喙壳类真菌伴生关系、长喙壳类真菌种类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