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夏谷栽培技术,以期指导郓城县大面积夏谷生产。  相似文献   

2.
随土壤Hg^2 浓度的升高,夏谷幼苗死亡率提高,单株绿叶面积极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植株生长发育迟缓,Hg^2 对夏谷幼苗危害严重,随植株生长发育,其危害程度逐渐减弱,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9%,投加Hg^2 浓度达15ppm时,夏谷单株产量才明显下降,土壤Hg^2 浓度和有机质含量对夏谷千粒重影响不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明显减弱Hg^2 的危害,即有机质对Hg^2 的危害具有一定的解毒效应。  相似文献   

3.
小麦、夏谷一体化栽培亩产吨粮周年磷肥合理运筹研究结果表明:麦、谷两作以亩施P2O512~15公斤为最佳用量。磷肥最佳运筹比例为小麦施全年总磷量的75%,夏谷施25%。该运筹方案既可获得高产,取得相对高的经济效益,又不会造成作物对土壤磷素养分的掠夺吸收。小麦、夏谷收获后,土壤中磷素的积累与施磷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磷肥利用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济源县二十五年(1961~1985)来夏谷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降水量不足和降水时间分配不合理是影响该县夏谷产量的主要原因,其中,九月上旬降水偏少对产量影响最大。该县夏谷全生育期内总积温和总日照时数能满足夏谷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六月下旬因降水不足致使日照时数偏多是影响产量的又一主要气象因子。夏谷生育期内各时段气温分布比较合理,不存在限制产量提高的温度因子。依据逐步回归和积分回归原理,建立了夏谷产量预报方程,对产量预报的准确性作了检验;同时,还将各气象要素对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县夏谷栽培管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谷子,虽属杂粮,但由于其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B2、钙、铁等物质,近年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需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夏谷面积迅速发展。夏谷生育期较短,一般品种80~90d。夏谷生长正处在日照较短的高温季节,  相似文献   

6.
夏谷自播种起就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发芽、出土比较迅速,茎叶急速生长。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幼穗分化早而快,各生育阶段挨得很紧,稍一疏忽,损失就难以补救。因此,根据夏谷生长发育特点,其栽培技术可总结为“三早一密”。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二因子回归最优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夏谷高产和施纯氮量、P2O5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夏谷产量和两项农艺措施的函数模型;通过数学模拟筛选出了谷子亩产400kg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谷子(去壳后俗称小米),虽属杂粮,但由于其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B_2、钙、铁等物质,近年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需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夏谷种植面积发展迅速。夏谷生育期较短,一般品种80~90天。夏谷生长正处在日照较短的高温季节,穗分化进行得早而且快,这些情况都构成了夏谷栽培管理要一切从早的特点。一、抓紧时间整地,力争早播1.整地施肥。夏谷前茬作物一般为小麦,麦收灭茬后,要抓紧时间整地。整地前每667平方米(1亩)撒施腐熟圈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为  相似文献   

9.
夏谷新品种8062-8的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任莲菊,管延安,李晓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250100)“8062—8”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应用多亲系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早熟、高产、多抗特点的夏谷新品种。199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夏谷新品种冀谷14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谷14号是从陕西农家种“绿穗谷”经^60Co辐射后的优良变异中选育而成,该品种中好,具有根系发达、高抗倒伏、抗旱、兼抗多种病害等优点。1994-1996年在5省累计推广25.5万hm^2,其中1996年在河北推广11.8万hm^2,占河北夏谷面积的515,1994年创造了8649kg/hm^2的河北省夏谷单产新纪录,是当前夏谷主栽品种。本文从冀谷14号的选育出发,对夏谷产高育种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华北夏谷生态区2004-2008年不同年份谷子品种(系)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是目前华北夏谷区主要病害,常年发生,特别是纹枯病呈显著上升趋势;白发病、线虫痛是华北夏谷区次要病害,个别年份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夏谷主栽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高产但不稳产,生产上亟需耐密抗倒不间苗品种。多数夏谷育种的技术线以沿袭传统经验为主,育种方法手段比较陈旧,高科技含量低。夏谷育种的基本路线庆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杂种优势利用,聚合优良性状淘汰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3.
岳增富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64-164,171
根据夏谷的生长特点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抢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早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夏谷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夏谷最迟播种临界期,开展了夏谷最迟播期试验研究,以便为抗旱种谷确定播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夏谷是无极县秋杂粮作物之一,随着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人们对谷物的商品性和营养价值已形成共识,夏谷的种植面积一直有增无减,常年种植面积2万余亩,2005年通过田间测产,全县夏谷平均亩产446公斤,部分高产地块达505公斤。总结其栽培技术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华北夏谷区域试验的非参数度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非参数统计量Pi、Pi′和Si描述华北夏谷品种区试资料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冀优2号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最佳,其次为济9249和冀优1号,这些品种适宜在华北夏谷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豫谷6号是应用有性杂交技术,经连续南繁、温室加代选择育成的夏谷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抗倒伏、高度抗旱、综合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适宜中等以上肥力水、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夏谷不同种植密度的生理基础和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谷是华北地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粮食作物。夏谷生育期间光、热、水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例如山西省太谷县(1958—1978年统计)7至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3%,≧10℃积温占全年52%,日照时数占全年25.8%。前茬作物(冬小麦、冬油菜等)收获后复播谷子,两茬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全年可达95%以上。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发展夏谷是旱地农业种植制度经济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粮食总产量,促进农牧结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特用春谷与夏谷南引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特用春谷与夏谷南引的比较研究,认为特用春谷在珠三角地区主要产量性状均明显高于夏谷,其中码数、穗重、千粒重表现较突出;只是株高、穗长略低于夏谷;因此特用春谷引种于珠三角在春播、夏播、秋播均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20.
中秆紧凑、半紧凑一睡谷新种质94261、181具有和以往育成的夏谷品种显著不同的特点:(1)在遗传上脱离了与日本60日、豫谷1号的血缘关系,丰富了夏谷品种的遗传基础;(2)具有中秆紧凑、半紧凑,抗病、抗倒的特点,其抗源与日本60日、豫谷1号的衍生系统不同;(3)高产、稳产。因此,它们一经育成就在育种和生产上获得广泛应用,被用作育种的骨干亲本,使育种的骨干亲本在日本60日、豫谷1号、鲁谷2号、不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