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近年来,果树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我国栽培面积越来越大,但是,果树需水量很大,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水分,给我国水资源利用造成很大压力,尤其是缺水的北方缺水现象是日趋严重。因此,果园覆草栽培作为一种节水栽培技术显得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3.
果园覆草节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张掖市林果业研究所苹果梨园内进行的果园覆草节水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园覆草具有明显的保水作用。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不同深度土层以0~20cm土层含水量最高,为10.4%,说明覆草能抑制表面蒸发;覆草能促进苹果梨树体生长,明显提高果实品质,使大果率增加25%,平均单果重增加12.1%。  相似文献   

4.
果园生草覆草的作用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林是我省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林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在发展社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替代粮食供给,改善人们食物结构,搞好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经济林地下管理技术大多仍采用传统的土壤清耕制,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大,  相似文献   

5.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温带落叶果树栽培区域北限的边缘,其海拔、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全市2万公顷苹果园,绝大多数分布在荒山、山地,无灌溉条件,同时又受辽西干旱区的影响,导致十年九旱,一年两旱,严重制约着苹果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果品产量和质量低,不能发挥出山区发展果树的生态优势。为探索以保水为中心的旱作栽培技术措施,改造低产苹果园,笔者于2006年至2008年进行了果园覆草栽培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宿州是新兴果区,多为粮果兼营的生产结构。这里的作物秸杆除部分做饲料外,大多在田间焚烧,不仅浪费了能源,更造成了环境污染;加之气候干旱,灌溉条件不理想,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少,难以实现果树“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为此我们于1999~2003年在我校园进行了连续5年的覆草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草覆草法可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调节果园小气候及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新疆大部分果园栽植在缺水的干旱荒漠区、山地、沙地,加之近几年气候变化及干旱区存在的土壤盐碱重、瘠薄、养分低、板结,风沙大,沙漠化,水资源稀少,灌溉条件不理想,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少等若干影响林果业开发种植的障碍因素而难以实现果树“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生草栽培是在果园行间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杆覆盖树盘,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园小气候的栽培模式。通过这一栽培模式的全面普及,不仅可以改善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和环境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生态大环境。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生草栽培模式,至今已全面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生草栽培,但是,这一栽培模式并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作为生态大环境的一部分,果园小环境不改善,生态大环境不可能改善。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普及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起垅覆草对苹果园土壤温、湿、气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a生新红星苹果采取行内起垄覆草处理.结果表明:起垅覆草对果园土壤具有改善其物理性状、调节温度和保持水分等多种作用。处理区表层土壤孔隙度提高6.5%,土壤含水量增加4.7%.冬季增温4.6℃.夏季降温达13.7℃。由于综合改善了根系生态条件.从而明显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表层土壤中的根系分布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1.
果园覆盖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覆盖是一项新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 ,认为果园覆盖的利与弊有以下几方面。1 果园覆盖的优点1 .1 改良土壤肥力覆盖物经分解腐烂后 ,释放出大量的氮素和其它营养元素 ,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另外 ,覆盖物分解产生的胡敏酸 ,可使土粒形成团粒结构 ,这种结构的土壤通水透气性好 ,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 ,覆盖物分解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供果树吸收利用。长期连年覆盖的果园 ,可使其土壤变为海绵田 ,肥力不断提高 ,基本形成了一种年年养地的良性循环状态。但注意仍…  相似文献   

12.
13.
乌桕采穗圃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宜的乌桕采穗圃的经营方式,分别以嫁接部位与修剪程度、栽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为试验因子,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1年生乌桕采穗圃内,就其对穗条生产的影响情况开展了两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春季于距分枝点10 cm处嫁接、夏季在枝条15 cm处修剪的经营方式,能生产较多较优质的穗条;栽植密度宜为50 cm×100 cm;经营期可适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尽量少用或不用钾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桃树果园短期自然生草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方法】以信阳沙壤土五月鲜桃园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季短期自然生草条件下,采用1 m×1 m网格采样法,以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为工具,研究表层(0~5 cm)土壤水分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和地上草地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平均体积含水量为10.08%,95%置信区间为9.84%~10.32%,变异系数为16.36%,0.2 m×0.2 m草地地上生物量均值为9.17 g,变异系数为56.71%。区域田块尺度上,自然生草桃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表层(0~5 cm)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均符合指数函数模型,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0.477 3和0.499 8,变程分别为7.20和2.51。即二者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草地地上生物量较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具有更强的空间依赖性。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且表现为距离树体越远值越大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果园短期自然生草有利于保蓄表层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草地地上生物量是影响果园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花卉业的不断发展 ,草坪作为一种新兴产业 ,如雨后春笋在我国蓬勃发展 ,它具有净化空气、吸附尘埃、抗污吸毒、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市容等重要功能和作用。它的建植方式有播种法、铺设草坪卷法和点铺法 3种。播种法费用低 ,但须精心管理 ,尤其是出苗期和幼苗期杂草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6.
橡胶犀金龟在江永县梨园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有机质丰富的场所越冬,7月下旬—8月上旬发生危害最重。成虫有趋光等习性。幼虫危害梨树根部,成虫危害梨树主干、大根、果实,并引起蚂蚁等病虫发生危害。采取农业、人工、物理、套袋、化学等防治技术,可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7.
油茶采穗圃穗条果实兼营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梅 《经济林研究》2011,29(1):171-176
为了充分发挥油茶采穗圃的作用,即在需要穗条时,能提供大量优质的穗条,以保证育苗的需要,而在穗条需要量减少时,又能收获大量的优质果实.以保证采穗圃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将树龄为25年的油茶采穗圃分成4个区,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管护措施进行试验.比较分析其果实和穗条的产量及质量上的差异情况,总结出了一套最佳的油茶采穗圃穗果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江华县杉木2代种子园建园地的自然地理概况,从种子园的规划设计、建园材料选择、建园施工和建园后管理等方面简述了江华县2代杉木种子园的建园技术,并对其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林地覆盖对油茶果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加强油茶林地旱期增湿保墒管理、确保油茶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选择‘湘林14’10年生油茶林,设置稻草覆盖(T1)、塑薄覆盖(T2)、无纺布覆盖(T3)和无覆盖(T4)4种处理,定期观测7~10月土壤水分含量和油茶果实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林地覆盖能显著改善林地墒情,覆盖处理后平均土壤含水量比无覆盖20 cm土层提高8.4个百分点,50和80 cm土层提高1.8个百分点;果径、果高和果实体积的终值由高到低依次均为T1、T2、T3、T4,上述指标,T1分别为T4的108.5%、102.1%和120.1%,T1与T4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茶果径、果高和体积生长7月中旬~8月下旬为快速生长期(Ⅰ),9月之后为生长后期(Ⅱ)。在整个生长进程中,果径、果高和体积值在多数时间内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油茶单果质量、单株产果数和单株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T1比T4单株产果高43.9%。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在3种覆盖材料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C、N的定量动态变化是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影响的重要内容。本文比较了研究地区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桔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植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C、N多年变化的影响。试验初期,四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植物生物量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经过10年长期试验后,黑麦草和百喜草的累计生物量分别是桔树的3.68和3.75倍,马尾松的2.06和2.14倍。地下部生物量的差异更为明显,黑麦草和百喜草两种草类地下部累计生物量都较桔树和马尾松高10倍之多。这表明草类较之乔木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C、N的含量。土壤有机C、N的含量变化主要发生在0.40cm土层。统计计算表明,10年期问,种植黑麦草和百喜草可使土壤有机C、N贮量每公顷分别约增加1.5吨和0.2吨,而种植桔树使土壤有机C、N贮量每公顷分别约减少1.2吨和0.02吨,种植马尾松使土壤有机C、N贮量每公顷分别约减少0.4吨和0.04吨。表4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