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通径分析表明,聊城地区8月份日照时数对棉花单株铃数的直接影响最大(dy.x4=05265);7月份降水对棉花单株铃数的直接影响也很大(dy.x3=04055);8月份降水(dy.x5=02811),7月份平均气温(dy.x2=01428)对棉花单株铃数产生的直接影响,8月份日照时数通过8月份降水(dy.x4x5=02717),7月份平均气温通过8月份日照时数(dy.x2x4=01973),6月份平均气温通过8月份降水(dy.x4x5=01493)对棉花单株铃数的间接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2.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是甘肃棉区棉花苗期的优势种群。自5月中旬迁入杯田,6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此后数量锐减。桃蚜为害棉花后主要导致荷铃脱落率增加,总铃数下降而减产,对棉花品质无显著影响。苗期单株蚜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式为:y=7.4488+0.04749x(r=0.981 ̄)。提出甘肃河西地区苗期桃蚜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4000头。  相似文献   

3.
泾阳棉区棉花产量与光温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表明,泾阳棉区皮棉单产与6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74*);与6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与8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5~9月份的降雨对泾阳棉区棉花高产属不利因素。通径分析结果,8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皮棉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dy·x2=0.343942);6月份的平均气温通过8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皮棉产量产生的间接影响(dy·x1x2=0.149314)和6月份的平均气温通过6月份的日照时数对皮棉产量产生的间接影响(dy·x2x3=0.148065)相似,且都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常规棉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互关系,以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19个棉花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常规棉产量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与常规棉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籽指(r=0.491)>铃期病指(r=0.430)>衣指(r=0.404)>单株铃数(r=0.396)>始果枝着生节位(r=0.394)>果枝数(r=0.390)>衣分(r=0.388)>霜前花率(r=0.382)>生育期(r=0.377)>单铃重(r=0.367)>株高(r=0.345)。说明在常规棉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时,要选择籽指较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注重结铃性和早熟性。  相似文献   

5.
黄萎病发病程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3个棉花品种,研究了黄萎病不同发病程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1)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果枝数>株高>衣分;(2)不同发病程度使单株皮棉减产15.6%~83.2%,单株子棉减产19.5%~83.1%,单株结铃数减少9.2%~66.7%,铃重减轻8.9%~47.7%,衣分下降0.5%~4.9%,纤维长度下降0.7%~5.3%;(3)品种的熟性不同对黄萎病影响的反应不同;(4)建立了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与结铃数、铃重、单株子棉、单株皮棉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红麻播种后不同时期人工除草的保产效果及不同杂草密度所致麻皮产量损失率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杂草密度(x)与红麻麻皮产量损失率(y)为指数函数曲线,定量关系为y=90.1868e-25.008/x(r=-0.9945*),杂草的生态经济阈值为x=25.008ln(C+FE)/ln90.1868NVE(株/0.11米2),红麻与杂草的竞争临界期为红麻播后25—34天,红麻田杂草防除临界期和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确立为生产上经济除草,保持生态平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叶龄曲线方程早期预测杂交水稻制种花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叶龄(y)除以播种至记栽该叶龄的天数(x),得出日平均出叶速率dy(dy=y/x),dy和x构成直线回归方程dy=a+bx,根据叶龄记载资料求出a和b,再将此转变叶龄曲线方程;y=ax+bx^2,根据亲本主茎总叶数(y),可推算剑叶全展期(x剑叶叶枕距为0),达到早期预测花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北方夏大豆品种高产基因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一般产量和较高产量两组品种(系)群体的高产基因型的基本性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性状特征随群体产量水平水同而异。对于中低产大豆品种(系)群体主要特征是:单株结荚数多、茎重大、植株高、分枝多,这些性状和株粒重的优化回归方程为:产量=-16.875+0.80株荚数+0.61株茎重+0.41株高+0.24分枝,四性状对株粒重的总决定系数为90.49;对于高产大豆品种群  相似文献   

9.
根据湖北省和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 ,分析了鄂棉 1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产量构成四要素中各要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 ,及其产量构成要素中株铃、铃重和衣分的变异性、适应性 ,提出了鄂棉18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 ,以力争株铃数并兼顾铃重和衣分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粳屉锦A×湘晴,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米质优;每亩总颖花量在2500万以内产量随总颖花量的提高呈线性增加(r=0. 9020**),就扩库而言,增穗比增粒的作用大.每亩穗数在13. 95~19. 08万范围内,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57*),培育壮秧,促进早发,争取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扩大库容量是杂交粳稻屉锦A×湘晴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诱导起始到胚分化整个过程中的愈伤组织的代谢物质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培养天数增加逐渐下降,下降趋势分别符合方程y=1.0527-0.0059x,y=2.342-0.0114x;蛋白质和核酸含量随着培养天数增加逐渐上升,上升趋势分别符合方程:y=0.261+0.0054x,y=0.329+0.0023x。  相似文献   

12.
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群体棉株成铃变化规律初探管信山,张丽华(江苏如东县农业局226400)棉株成铃分布的一般规律,与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单株成铃规律也有其特定的变化.本文根据高产棉田成熟期120株棉花株式图调查资料,通...  相似文献   

13.
在棉花枯黄萎重病圃上连续种植抗病品种,其枯萎病指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当病指x平均为13.34,皮棉产量y平均为903.75kkg/hm2时,回归方程y=1329.6-31.95X,回归系数为-31.95,t测验极显著。相关系数r=-0.89,极显著。决定系数r2=0.79,相关密切。黄萎病指与皮棉产量,当病指x平均为34.41,皮棉产量y为903.75kg/hm2时,回归方程y=1042.95-4.061x,回归系数-4.061,t测验不显著,相关系数r=-0.12,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15.
汤永海 《中国麻作》1996,18(1):20-26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品种(系)和密度的超高产栽培试验,分析四因子和二因子的产量效应,各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为:亩荚数>百粒重>荚粒数。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亩荚数,同步增加百粒重。黄淮超高产育种模式:亩荚数46.7±5.3万,百粒重22.4±2.6克,每荚粒数2.18±0.11个。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东方真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方真叶螨在20℃、25℃、30℃、35℃,RH75%-95%条件下,以橡胶叶片为食料的发育与繁殖情况,分析了温度对东方真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及成螨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分别为:y卵=1/0.0111t-0.1283 y幼=1/0.0239t-0.1881 y前若=18.1255-1.1837t+0.0209t^2(R=0.9987) y后若=19.428  相似文献   

18.
用Li-6200光合测定仪对高产冬小麦两种不同分蘖成穗类型的6个品种群体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类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型曲线,至挑旗期达最大值。小麦生长前、中期群体大小是决定光合能力的关键因素,开花期以后群体大小的影响逐渐变小。灌浆后期落黄好的品种群体光合速率高,反之则较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呈正相关[R=0.8282*、R=0.9487**和R=0.9464**(135万苗/hm2)、R=0.7883*(270万苗/hm2)]。证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延长灌浆期绿叶寿命,有利于提高后期群体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倪治华 《中国稻米》1997,(4):21-22,36
在红壤性低肥力水稻土上,威优35秧苗平均带蘖数与产量之间存在r=0.452的显著正相关,其回归关系为y=2500x/4x+2.5,F=10.1。适宜和可能实现的秧苗平均带蘖数以2.5-3个为佳。合理的田间管理和施用锌肥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潜蝇蛹羽化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申宽  闫任沛 《大豆科学》1999,18(3):274-277
本文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实验室内人工条件下对温度,土壤湿度和埋土深度与根潜蝇蛹羽化关系,进行了关系的研究,建成了根潜蝇蛹羽化量和羽化率预测模型,分别为Y=11.28112-0.2928633x1+0.3461645x2+0.0765837x3+1.75x1x2+x1x3+0.75x2x3-4.688528x1^2-2.214028x2^2-0.976778x3^2和y=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